文学五一

第068章 一定烂在肚子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温暖低声建议:“陶爷爷,你可以把烧制出来的陶瓷器,找人画出来,来这里空手转悠让大家看样品,如果有人想买,你就让他们去你家交易。”
    陶老眼前一亮,“暖丫头,这主意不错!”
    温暖考虑手里没钱,很快想到交易办法。
    “陶爷爷,我帮你联系买家,你只要每个月底最后一天中午把陶瓷器送到我家去,我在家等你,你送多少我要多少,都用粮食换。”
    陶老乐坏了。
    “暖丫头,你真是我的福星!”
    “陶爷爷,我们这么熟了,帮点忙是应该的。”
    她嘴上这样说,心里美滋滋,当二道贩子的心愿很快就能实现了。
    反正家里没人,只要月末陶爷爷把货送到家,她收货以后挂到网上,小钱钱就到手了。
    虽然那件定向出售的康熙年间的小碗对方早就收了,还收到了一堆感谢话,现在网上有了四十万大钱,可谁会嫌弃钱多。
    她突然想起件事,郑重其事地问:“陶爷爷,你知道安阳县红旗大队吗?”
    “去过几次,怎么了?”
    “太好了,你认识温广成和王盼弟吗?”
    “让我想想,妞妞姥姥家在那个大队,他们那儿最有钱的人姓郭,她姥姥当年还是郭家的佣人……我想起来了,他有个小舅子好像姓温,叫什么我忘记了,他们两人同岁,当时大家还开玩笑说,小舅子和姐夫一般大,现在应该都……六十岁了吧?”
    去年温家给爷爷过了六十大寿。
    尽管心中急得冒火,温暖却语气温柔地点头,“温广成确实六十岁了,应该是你说的那人,陶爷爷,你还能想起什么,别急,慢慢说。”
    “郭家是有钱人,方圆百里的地都是他们家的,据说县里省里还有好些铺子。后来郭家独苗不务正业把地和铺子都卖了,据说抗日去了。我想起来了,他好像有个妹妹,听说后来远嫁了。”
    原来哪位姓郭的爷爷如此了不起!
    “陶爷爷,把你知道的事都说说。”
    “几年后,他回来奔丧,爹娘都病死了,他是带着一个男孩回来的,说孩子的娘没了,想把孩子托人养。过了几天,他走了,孩子也不见了。奇怪的是他小舅子全家,也就是哪位姓温的也不知道为什么搬走了,不知道搬什么地方去了。”
    奶奶娘家在石沟子大队,爷爷带着外甥为了掩人耳目,搬回老婆娘家了。
    温暖砰然心动,那个孩子难道是爹,爹只是爷爷的外甥?根本不是儿子?
    她亲爷爷难道是哪位姓郭的抗日英雄?
    这消息实在太惊人了?
    “陶爷爷,当时那个男孩多大,你想想是那年?”
    “好像两三岁,1943或者1944年左右,时间太久了,我也记不清了,反正那时候抗战呢,到处都乱得很。”
    年龄对上了!
    “哪位姓温的小舅子,在安阳县红旗大队家里还有什么人?”
    “没了,据说只有他们兄妹俩。”
    温暖不死心地继续问:“陶爷爷,哪位姓郭的家里还有什么人?”
    “都没了,后来家被收归集体了。”
    “妞妞她姥姥还在不?”
    陶老摇头,“前几年也没了。”
    “陶爷爷,以后有人打听这事,你就说不清楚。”
    “丫头,到底是怎么回事?我都迷糊了!”
    温暖低声把自家爹的事简单说了,陶爷爷不免唏嘘。
    “照你这么说,你爹十有八九是哪位姓郭的后代,你也是,没想到偌大家业,子孙竟然……”
    “陶爷爷,这事你千万别对人说。”
    “丫头,你放心,这事我一定烂在肚子里。”
    温暖心里嘀咕,这么多年了,如果她爷爷还活着,怎么不来找亲生骨肉。
    应该是死了,这事还是别让爹知道。
    再说这只是猜测,还是压在心里好。
    温暖又详细告诉陶老自家住的位置。
    两人约好从这月末开始交易。
    那本从收购站买来的阳黄历,他们从温家老宅搬出去以后,宝贝似的带到了新家,后来又带到了山谷。
    每天看着日期,她不会忘记的。
    两人边走边聊,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前面就是胜利大队,村落遥遥在望。
    温暖想起给妞妞配好的药还包好放在储物栏里,偷偷转移到背篓里。
    “陶爷爷,我给忸怩配了药,今天我带来了。这次你家的陶器用什么换?还用粮食吗?”
    “暖丫头,太感谢了,妞妞已经好多了。可不能白用你的药,也用陶瓷器换,最好都换粮食,药和粮食你都带来了吗?”
    陶老爷子想起在仓库外面路上发生的事,就是一阵心惊肉跳。
    “当然带来了!”
    她说完以后,感觉不对,立即补充。
    “当时,我把背篓里的东西都藏到柴堆里了,那些人走以后才重新找回来的,好在东西没被他们搜走,药包也没破碎。”
    说话间,温暖偷偷把储藏栏里的粮食转移到背篓里,那块石头悄然转移回储物栏。
    想起猪仔不知道用什么换,也不知道手里的那点钱够不够?
    趁机转移到背篓里几袋白糖。
    “陶爷爷,猪仔大约多少钱一只?”
    “那天我去看看都超十斤了,一般都按猪肉价,每只十元钱应该够了。”
    “还好,不算太贵,不行多拿几袋白糖!”温暖暂时把心放下了。
    突然,温暖看见在陶爷爷家不远处,有一家围墙上趴着一个男孩子,确切地说应该是年轻人。
    “陶爷爷,你看?”
    老爷子昏花的老眼看了看说:“那就是老刘家,是你未来大堂嫂娘家。臭小子是谁?我过去吓唬吓唬。”
    温暖也想起来了。
    这是刘菊花家,温大龙媳妇家!
    她仔细看去,终于认出了趴在围墙上的年轻人。
    一把拉住陶老爷子。
    “陶爷爷,咱别多管闲事,那是他们家姑爷。”
    “温家小子怎么不走正门,鬼鬼祟祟的在干什么?”老爷子困惑地问。
    温暖随口说:“谁知道,对了,听说他们明天结婚了,可能有什么事,或者想看看新娘子吧。”
    “菊花结婚?没听说呀?”陶爷爷迷糊了。
    “陶爷爷,你不是没在家吗?”
    “也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