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9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昭昭你们怎么还没回家?你哥呢?没跟着一起?”马桂兰从店里走出来问她们。
    这街上有一群小混混,以前过来收保护费被收拾了,现在专在里面的巷子里堵人,这俩孩子有段时间没来过了,怕是不知道。
    “这就走了,下午去书店看了会书,”昭昭朝里看了眼,没话找话道:“我妈今天没来?”
    “你妈没来,说是去买电视了。”马桂兰家也没买电视,还准备晚上去苏寒那看看呢。
    王翠翠的男人李勇从南方带回来两台彩色电视机,问苏寒要不要。
    这个时候少部分人家已经有了黑白电视机,苏寒觉得买了不划算,想等过两年彩电普及了再买,李勇来问,苏寒当即就说要一台。
    找了几个人把电视机搬回家,苏寒自己摸索着就装好了。
    把后面的天线拉长,调了几个台,只有一个频道有节目,苏寒看的兴致缺缺。
    昭昭回来时,苏寒正在厨房做饭,看到客厅里摆着的大块头,开心的跑过去问苏寒:“妈,咱家真买电视机啦?”
    “嗯,你去打开看看吧,别离太近啊,对眼睛不好。”苏寒回头道。
    昭昭开心的跑过去,她以前在别人家看过电视,不过特别懂事的没有跟苏寒闹着要。
    按了几下找到开关,刚好是苏寒之前调到的节目,昭昭惊喜的发现自家的电视机竟然是彩色的。
    “妈妈,你真好,其实我们不看电视也可以的。”昭昭跑过去抱住苏寒的腰,懂事的让人心疼。
    “没花多少钱,你翠翠阿姨家从南边带回来的,比去市里买便宜多了。”
    苏寒对家属院那些长舌妇真是无语至极,还没开店那会儿,她设计了新款衣服总爱做了给昭昭穿。
    那些人就明里暗里的说苏寒太败家不会过日子,天天给孩子做新衣服,家里就陆荀一个人拿工资,再这样下去估计要揭不开锅了。
    估计昭昭就是听多了这种说辞,老是觉得家里为了养她和哥哥花了不少钱,从不提过分的要求,虽说苏寒跟她说过家里的钱够花,但小丫头总觉得爸爸妈妈挣钱也不容易,贴心的不得了。
    连带的成成也是如此,日常提的最多的要求估计就是吃肉了。
    家里四口人,三个都对电视感兴趣,刚买回来这几天天天放到半夜。
    好在最近放寒假,不然俩孩子第二天指定天天上学迟到。
    小草回到家,李素芬也在做晚饭,自从小菊和小梅上了大学,家里就剩下俩小女儿和他们两口子。
    小草可不像她姐那么好说话,小菊一走,她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不怎么待家里。
    李素芬看她冷心冷肺的样子,也绝了给她招上门女婿的心思,只一心一意照顾小秋,等小秋长大,就把孙巧凤家的铁蛋说过来给他们养老。
    “又跟昭昭那丫头出去玩了?跟你说过多少遍,人家现在可是师长家的闺女,怎么可能真心实意待你,不过是拿你当个跑腿的,你舔着脸凑过去干啥。”
    李素芬唠叨半天,小草也不搭理她,等秦团长回来开始吃饭,李素芬把肉给小秋和秦团长扒碗里,盘子里就只剩下一点了。
    小草看了一眼,端起盘子全部倒自己碗里。
    李素芬气坏了,指着小草:“你看看她,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妈。”
    小草才不管她怎么说,反正每次家里做肉都是这样,不先下手一点都吃不到。
    李素芬最看不得她这个样子,又是抹眼泪又是骂小草不孝顺,一顿饭只听她在那诉苦了。
    “好了好了,赶紧吃饭,菜都凉了。”秦团长筷子
    一敲,不耐烦道。
    小秋眼珠子转了转,端起碗扒了几块肉给李素芬,“妈妈,我的给你吃。”
    “还是我们小秋孝顺,不像你姐只想着自己。”李素芬笑着摸了摸小女儿的头,可欣慰了。
    可能是成成出去宣扬的结果,家里来了好多孩子看电视,苏寒也没有不耐烦,自家孩子以前也老跑别人家看,现在不过是反过来了而已。
    孩子们也就是一时新鲜,过了几天晚上就没人过来了。
    苏寒刚开始还以为大家看过瘾就不稀罕了,观察了几天才发现,每次陆荀一回来,这些孩子一个个就都窜的老远,陆荀板着脸往那一坐更是没人敢吭声,这样看电视还有什么意思,慢慢就都不来了。
    可能是彩色电视机给人的刺激太大,接连好几天有嫂子问苏寒在哪买的。
    苏寒不得不找李勇问了问,另外一台早已经卖出去了,这玩意现在可真不好弄,上次也是凑巧了才弄到两台。
    “这个彩色的看着就是好看,你帮我留意一下,下次再有了可得让人给我留一台。”张婶专门找苏寒说。
    快过年了,店里的生意交给马桂兰和牛小兰,苏寒只管在家里准备年货,成成和昭昭就围在一边,时不时捏一个丸子吃,苏寒炸好一篮子,让成成端了一碗给隔壁张婶尝尝。
    今年外面有些乱,俩孩子的小生意就都暂停了,一整个寒假也就偶尔出去打打球看看书,其他时间都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娘几个做好吃的。
    昭昭上次遇到小混混的事并没有跟家里说,倒是小草偷偷跟成成说了,成成带着几个兄弟过去又把人凑了一顿,这下几条街都知道有两个漂亮小姑娘不能惹。
    许是上次的教训太过惨痛,都传着说豪哥差点被人给废了,别的小混混也没见过昭昭和小草,生怕惹到人,现在见到女孩子都躲着走。
    年三十,苏寒准备了一大桌子菜,小吉和壮壮已经老的跑不动了,天天无精打采的在阳台上晒太阳。
    苏寒让成成和昭昭把它俩抱到餐桌旁,下面铺上软软的垫子,身前是两盆煮得软烂的肉,苏寒领着四个小家伙开始吃年夜饭。
    陆荀照例不在家,苏寒他们也都习惯了,吃吃喝喝看着电视,倒也惬意。
    “这个香肠好吃,妈明年再多做点。”
    “行,想多做点明年你来搅肉,妈老了搅不动了。”苏寒笑着道。
    成成夸张的站起来,“妈你哪里老了,看着才三十好吧,咱俩走一起人家都说是姐弟”,成成坏笑着道:“要说老,我爸才是真的老。”
    苏寒被他逗的一乐,还没说话,就听见门口有声音传来。
    “我是真的老?”
    陆荀摘下帽子,挂在门口的衣架上,瞥了一眼成成。
    说坏话被当事人听个正着,成成吓了一跳,站起来又是给爸爸拿毛巾擦手,又是给爸爸递筷子,完了还过去给爸爸捏肩膀,可殷勤了。
    陆荀哼了一声,没跟他计较,昭昭好奇的问:“爸爸今天怎么回来了?”
    “你刘伯伯在那边看着呢,我在他们反而放不开。”
    大年初一家里特别热闹,苏寒之前的学生都毕业分配工作了,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单位特意批了假回家过个年,之后怕是想回来就难了。
    二十来个孩子聚在一起,客厅里坐的满满的,建国几个大的都已经结婚生子了。
    苏寒左右坐着大丫和援华,俩姑娘也都二十多岁了,援华领着对象一起来的,大丫却还单着。
    苏寒也不催她们,只问她们工作的情况。
    “还行,单位很照顾人,给分了单身宿舍,吃饭也有食堂,方便的很。”大丫被分到京市的商务部,算是几个孩子中前途最好的。
    苏寒拍拍她的肩膀,“那就好,等你们姐妹三个都稳定下来,你妈也就不操心了。”
    马桂兰这几年跟着挣了不少钱,大丫几个以后基本就在京市发展,就想着过去买套房子,几个闺女也好歹有个家。
    苏寒本来也打算买的,两人就约好开了春去趟京市把这事定下来。
    第106章 、买房
    京市的人果然是走在时代的前沿,不光女人打扮时髦,好多男青年也是皮鞋配着喇叭裤,再来一副□□镜,简直不能更潮。
    那一副时尚时尚,最时尚,我的喇叭裤最时尚的架势,把苏寒雷的不轻。
    “这些年轻小伙子穿喇叭裤还怪好看,女同志烫的头也挺时髦,赶明儿咱也烫一个去。”马桂兰怂恿苏寒。
    卖了几年衣服,马桂兰的审美也培养起来了,一点不输年轻人,店里一有新款,她看着好看的都会先买两件来穿,看着比以前都年轻。
    两人到了京市,苏寒也没让人接,打了辆出租车先回了陆母这边。
    老两口已经退休,住到了干休所。
    陆母见到马桂兰还挺惊喜,当初在山上相处过一段时间,彼此都很投脾气。
    “小寒你也是的,回来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好让小丁去接你们,这一路累坏了吧,赶紧喝口茶歇歇。”
    几人坐在沙发上喝茶聊天,说起大丫姐妹三个陆母印象挺深刻。
    “这姑娘性子肯定行,做事情风风火火的,前途错不了。”
    又问了二丫和三丫的情况,得知一个留校了一个被分到了某国企,都算是有了不错的前程。
    苏寒把要买房子的事情同陆母说了,陆母就问她:“你手里的钱够不够,我这还有一些,明儿取出来你拿去用吧,我跟你爸平时也花不着,这里医生营养师啥都都有,搁手里也是贬值。”
    老太太懂得还挺多,估计也是被这几年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给闹的。
    苏寒当然不会要老两口的养老钱,“钱够的,马桂兰知道,我那小店可不少赚钱。”
    “是啊,阮阿姨你就放心吧,小苏现在可是大款,有钱的很。”马桂兰笑的打趣道。
    在这吃了顿饭,马桂兰去单位找大丫,苏寒则回了趟娘家。
    小慧的肚子已经显怀,本来小两口是单独住的,苏致和出任务不在家,苏母就让小慧搬回来住了段时间。
    听说她要买房子,苏母第一反应也是问她钱够不够,小慧也说不够她那里还有。
    苏寒笑了笑道:“放心吧,足够的。”
    苏母还帮着介绍了个街道办主任,她以前干妇联的时候认识不少人,一个电话就搞定了。
    第二天苏寒就带着马桂兰和苏母介绍的刘大姐汇合。
    刘大姐人很客气,估计是知道苏寒和苏长河的关系,说话热情的很。
    苏寒想买两个一进的四合院,马桂兰的钱没这么多,她也不挑,只要有几间屋子,能让女儿有个安身立命的家就行。
    刘大姐带着她们看了一圈,苏寒直接买下了两套相邻的院子。
    也是被国内的形势吓怕了,原房东一搭上国外的亲戚就想方设法的要移民,因为急着卖,两套房子一起出手,价格便宜很多。
    苏寒这边买了院子,马桂兰有些犹豫是买四合院还是买商品房,她手里的钱不太多,买院子有些紧巴巴。
    “听说那个商品房还有暖气,住着可舒服了,京市冬天冷的很,这老房子宽敞是宽敞,就怕几个孩子住不惯。”马桂兰有些偏向于买商品房。
    苏寒就劝她:“还是买个院子吧,以后几个孩子结了婚生了孩子,在左右厢房旁边加盖一间就能住的下,等老李退休了,你们也可以过来帮着看孩子,买商品房就三间卧室,哪里住的下这么多人。”
    马桂兰想想也是,咬咬牙也买了一套。
    拿着新鲜出炉的房本,苏寒准备给兄妹俩一人一套,以后她和陆荀不出意外也是住干休所,俩孩子上了大学就该让他们独立了。
    “这下兜里算是掏干净了,”马桂兰感叹道,她这几十年攒的钱这一下全花光了。
    两人中午直接在外面吃的,苏寒请她吃烤鸭,这个算是京市的特产,在外地吃的总不是那个味。
    大丫单位离这边近,两人把钥匙给大丫,苏寒联系了家建筑队,让大丫没事的时候过去盯着他们改建,又留了足够的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