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8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苏寒去街面上寻了一圈的铺子,大都是国营的,估计到年底就算要租也只能租家民房来用。
    为此苏寒特意找了之前帮着拉东西的那个大爷,问问看临街的哪家有意向出租。
    “最好是能直接买下来。”
    苏寒怕麻烦,以后租金肯定越来越高,她既不想当冤大头被人宰,也不想做些让人厌烦的扯皮。
    “我帮你问问,放心好了,只要政策允许,肯定有人愿意出租。”大爷保证道,这么些年苏寒也跟他打过不少交道,为人热忱的很。
    找铺子的活交给大爷之后,苏寒就没再管,她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就是寻到一个可靠的供货来源,布料要好,最好能定制。
    她先找方大嫂了解了纺织厂的情况。
    “机器每天都没停过,就我们这小县城,供不应求着嘞。”方大嫂颇为自豪道。
    苏寒心想,再等半年试试,到时候外面的布料涌进来,又便宜质量又好,价格冲击之下,本地的纺织厂估计很难生存。
    “能不能让我去看一看,过段时间想订一批布。”苏寒跟方大嫂说,布料如何还是要亲手摸一摸才知道。
    方大嫂干了这么多年,早已是个小领导,这点权利还是有的。
    不过听说苏寒要买布,就诧异的问:“你买这么多布料干什么?倒买倒卖估计是不行的。”
    “这不是都说要改革吗?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做点小买卖,两个孩子渐渐大了,挣点钱补贴家用。”苏寒笑着说道,最近有许多摆摊的都没人管了,买东西方便了许多。
    方大嫂还是不太乐观,“谨慎点好,别又被割了尾巴,这政策谁知道哪天又变了。”
    她的好意苏寒都懂,只是清楚的知道未来走向,不至于再缩手缩脚。
    看了布料,苏寒觉得还凑合,走高端市场肯定不行,可以先用来打开局面,后续再找靠谱的厂子供货也可以。
    见这边没了声响,方大嫂还当她被说通了不再折腾,每天如往常一般管孩子做家务。
    这天放了学,昭昭突然找妈妈要钱,苏寒就问她要来干嘛。
    “我想买皮筋玩儿,我们班的春燕就有一根,可宝贝了,一次都不借给我们。”
    小丫头平时很懂事,可能听多了周围大人的谈话,总觉得家里养她和哥哥花费很多,因此从不乱花钱,难得开一次口,苏寒自然满足她。
    小姑娘拿了钱立刻跑出去买了一根,回来就召集小伙伴一起玩跳皮筋。
    苏寒站旁边看了一会,心里感慨,也不知道这玩意是怎么做到南北统一,哪怕隔了半个世纪之后还是一样的玩法。
    就连平时的跳绳、丢沙包、翻花绳、跳格子都是惊人的相似,基本上都是苏寒小时候玩剩下的。
    陆荀是知道苏寒的打算,这段时间见她又是找铺子又是跑纺织厂,就问她:“家里的钱还够不够,实在不行就买个院子。”
    苏寒点头说:“我也这么想的,正让人打听,家里的钱足够的。”
    这么些年其实陆荀的工资并没有花多少,再加上之前苏母给的,苏寒手里的钱可不少,买个院子绰绰有余。
    最近苏母特别忙,小儿子苏致和如愿考上了军校,学校就在京市,平时回家的次数多了,就有许多上门做媒的。
    苏母挨个看了,真没有几个满意的,有几个曾经下过乡的知青,都已经结过婚又抛夫弃子,如果不仔细打听,还真被他们蒙蔽了。
    “你说说,这都叫什么事,”苏母气的不行,自家儿子是年龄大了,但也不能这么欺负人吧。
    苏致和倒是一点不在意,和人见了面就基本不再联系,军校里管的严,他能回家的时候很少。
    苏父宽慰她:“这事不急,急也急不来,我拖老战友帮着打听打听,看谁家姑娘还没嫁,年纪小点也无妨。”
    也只能如此了,他这个年龄想找同龄人基本没有可能。
    大爷帮苏寒找了几处院子,苏寒过去看了看,基本都是破败的不行。
    只有一处临街的院子还可以,可是房主人家不卖。
    苏寒不得不让大爷帮着再寻寻。
    一直到年关,才终于找到一处合适的铺子,位置挺好,就是院子特别小,只有一个厨房不能住人。
    这个苏寒倒无所谓,前后看了看,感觉还行,当即拍板定下,各种手续办下来,房子就易主了。
    第101章 战事
    店铺装修很快,没有找外人,陆荀自己就搞定了。
    自家的铺子可以随便折腾,屋顶四周装了好几盏灯,墙面重新刷白,苏寒又特意订了一面试衣镜摆在店里。
    按照苏寒的要求,陆荀在两边墙上钉了很多挂衣勾,有长有短相互交错,每个上面挂了一排的衣架。
    陆荀忙了几个晚上,又在店铺后面的小院子里收拾出来一个厕所,店面基本就装修好了。
    这次苏寒再跑纺织厂,方大嫂的态度已经完全不同于之前,最近南边过来许多不要票的便宜布料,冲击的小县城纺织厂订单寥寥无几,厂长急的不行,往常都是公对公的交易,现在私人想进货也可以。
    苏寒如愿拿到一批布料,直接让人放到店里,找来马桂兰和刘嫂帮忙,把缝纫机也搬了过来,门一关,几人就在里面忙活。
    衣服的款式苏寒早已熟记于心,闭着眼睛都不会裁错。
    她这边一裁好,马桂兰就踩着缝纫机开始缝,之后刘嫂再给缝上扣子,三人分工合作又都是熟手,速度快的很,没几天的功夫就做出来不少衣服,足够应付年前这段时间的。
    街面上的铺子如雨后春笋般一家家开了起来,苏寒把衣服一一挂上,空白的地方挂了许多自己手绘的风景画作为装饰,竹篮里养着的绿植也摆的随处可见。
    只一挂鞭炮预示着有新店开业,第一天人很少,苏寒就和马桂兰坐着织毛衣,一点不着急。
    有人好奇的进来瞅一眼,看着里面布置的温馨,衣服也好看,但是一听价格就都打了退堂鼓,觉得不如自己做一件来的划算。
    接连几天都是如此,马桂兰就急了,“这可咋办,咱做了这么多衣服啥时候能卖完。”
    “慢慢来,不急,这才刚开始。”苏寒安慰她,刚开始没生意多正常,等人上身试一试自然就有人买了。
    店铺是自家的,不用交房租,马桂兰甚至连工资都不要,除了手里压着一批衣服,完全没有其他的负担,就没有比这个更省力的生意了。
    成成和昭昭早早的放了寒假,没事就来妈妈这里晃悠,昭昭还穿着跟苏寒同款的亲子服,母女俩站一起好看的很。
    有进来瞧的客人看着眼馋,咬咬牙也买了一套,苏寒这里只有大人的,问清楚人家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快速做了一件小孩的搭着卖了。
    “尺寸不对的话,可以过来改,一直有人的。”苏寒把客人送走,和马桂兰相视一笑。
    第一件衣服就这样卖了出去。
    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陆续有人过来买衣服,专门要这种亲子装。
    苏寒做小孩的衣服时,还问人家有没有什么要求,走针走个字或者花的很容易,苏寒也都顺手做了,基本每套都是独一无二的。
    试衣服的时候有穿着不合身的地方,苏寒当时就给改了,可比供销社的服务好的多。
    凡是进来买衣服的都满意的很,后面反而大人的衣服卖的更快。
    但凡女人就没有不爱漂亮衣服的,见别人穿着好看就也想买一件,生意慢慢就好了起来。
    晚上回到家,苏寒把钱点清楚,一天挣的快赶上陆荀一个月的工资了,虽说不指着这个发大财,但谁还嫌钱多呢。
    “昭昭真是我的小福星,”苏寒开心的捧着女儿的小脸,笑着道。
    陆荀回来就见这一大一小笑呵呵的,干脆利落的脱了外套,撸起袖子自己去煮饭。
    这些天苏寒忙着店里的事情,白天基本不在家,中午都是在店里吃的饭,马桂兰在前面看着,她在后面做饭。
    俩孩子在街上玩一圈,过来吃饭方便的很。
    有过来买衣服的女人看着成成可稀罕了,“这小伙子长的可真帅,在学校有没有小姑娘喜欢啊。”
    被调侃的多了,成成已经相当淡定。
    快十二岁的少年,已经不再沉迷于爬树掏鸟蛋,开始玩起了球类运动,家属院的篮球场上基本都是他们的身影。
    打完出了一身的汗,回到家也不说先洗洗,往沙发上一倒,小吉都嫌弃的不让他抱。
    “妈,我哥又不去洗澡,臭死啦。”昭昭皱起可爱的小鼻子,跟苏寒告状。
    苏寒拿着擀面杖一出来,这小子立马老实,胡乱拿了套睡衣就窜进了浴室。
    到了冬天更是有了偷懒的理由,苏寒就不明白了,打球不比洗澡累多了,怎么让他洗个澡就这么难?
    外面看着干净帅气的少年,在家里不知道有多邋遢,听别人夸他,苏寒只呵呵不搭话,看脸不分年代。
    街面上新开了几家饭店,有几次中午苏寒懒得做饭,就让成成去外面买了来吃,马桂兰也不念叨了,挣得多花钱就是大方。
    “大丫她们三个该放假了吧,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到家?”苏寒吃了口米线,问马桂兰。
    “后天到家,她们三个一起回来的,本来早放假了,大丫学校有点事耽搁了,这才晚回来几天。”
    说起三个女儿,马桂兰脸上都放光,能把孩子都培养成大学生,在她看来这辈子已经值了。
    “到时候一人给她们拿两件衣服穿,都是大姑娘了,可得好好打扮打扮。”
    见她要推辞,苏寒忙道:“先别急着拒绝,我估计过几天还要忙,到时候让大丫过来帮几天忙。”
    赶着年前这一波,着实赚了不少,过了二十五,苏寒就关店休业了。
    这天下午,陆荀提前回家,一家四口换上新衣服,就连陆荀都换上了苏寒给他量身定做的唐装,看着斯文又俊秀,身板挺拔,完全不像四十的人。
    苏寒今年也三十二了,岁月仿佛格外优待这两人,十几年过去,只沉淀出周身的气场与优雅。
    赶着下班前到了照相馆,之前照相的老师傅已经退休,现在是个年轻小伙子。
    照了一张全家福,又单独给成成和昭昭照了两张单人照,苏寒和陆荀也合了张影,过几天让成成过来取就行。
    今晚没做饭,一家四口下馆子吃的,这个年代开店的都是真正的手艺人,味道比苏寒的家常菜可好太多了。
    “妈妈,明天还来这家吃可以吗?”昭昭吸溜着小鼻子,辣的嘴唇红嘟嘟的。
    “行,明天还来。”苏寒答应的爽快。
    成成嘿嘿笑了,还是妹妹说话管用。
    回去时街上行人已经很少,寒风吹在身上一点都不冷,趁着夜色,苏寒大胆的挎着陆荀的胳膊走,俩孩子吵吵闹闹的,一个在前面跑一个后面追。
    夫妻俩在后面慢悠悠走着,呼出的热气映照在昏黄的路灯下,人的身形隐在其中有种朦胧的美感,路灯下的影子逐渐拉长,前方终于休战的兄妹俩,大声喊着:“爸爸妈妈,快点。”
    孩子的欢笑声就是冬日里附在人心头的一抹暖阳,支撑着彼此奋力前行。
    接连出来吃了几天,除了陆荀,娘三个就都受不了了,这边口味偏辣,吃多了上火。
    街面上可以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苏寒这个年过的很轻松,等到初八才重新开店。
    陆荀又出任务了,走之前深色凝重的对苏寒说:“不管如何,照顾好自己。”
    苏寒心里咯噔一下,这次很凶险?
    头顶的疑云悬了几天,就听广播上讲对南自卫反击战开始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