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那边孙巧凤一步三回头的走了,苏寒看着一堆有老有嫩的豆角头疼。
    她自己菜地里的豆角都吃不完,腌上了酸豆角,这么一堆可怎么办。
    最后没办法,苏寒只能把老的挑出来喂鸡,嫩的留着连吃了两天的豆角,蒸豆角,凉拌豆角,蒜蓉豆角,干煸豆角……
    吃的陆荀都怀疑家里没其他菜了,从营里给带了一筐土豆回来。
    “后勤处种在那边山坡上的,平时我们都去帮过忙,这次土豆下来一人给分了些。”
    苏寒看见这些土豆,想起前几天刚从黑市买的油,突然有些想吃薯条、薯片、薯塔。
    一番犹豫,最后决定哪怕下个月吃土,薯条必须安排上。
    作者有话要说:评论区有几个小可爱,话说你们真的不是吃可爱长大的吗?(●—●)
    第19章 大暑和小寒
    没有番茄酱的薯条是没有灵魂的。
    恰好前几天收了一筐番茄,苏寒找了一些熟透的洗干净,用开水把皮烫软后剥皮切碎,放锅里熬烂收汁。
    苏寒喜欢吃稍甜一点的,熬的时候还放了点冰糖,最后再放点盐就可以出锅了。
    找了吃剩的罐头瓶子洗干净锅里蒸十几分钟消毒,苏寒把番茄酱放进去密封,这样即使没有冰箱也能放的久一点。
    解锁了番茄酱,可以发挥的美食就多了,苏寒先是悄悄的炸了点薯条,美滋滋的蘸着番茄酱吃了。
    等陆荀回来又给整了个番茄豆腐,番茄茄盒,都是用番茄酱裹着做的。
    番茄豆腐做多了,盛出来一份让陆荀给杨大嫂家送去。
    杨大嫂昨天给她送了好多豆腐,还教她怎么晒豆干,苏寒正愁怎么回这人情,机会就来了。
    陆荀本身对这些甜甜的东西不太感兴趣,不过今晚这顿番茄宴倒是挺开胃,就着菜足足吃了三碗米饭,也就是这次买的粮食多,可着他吃。
    给杨大嫂送了回菜,可把他家的林子和刚子美坏了,到处找小伙伴炫耀说好吃。
    杨大嫂日子过得简朴,家里两个男孩子,还有个上高中的女儿,光靠沈营长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大家子,还要每月给老家的父母寄点钱,日子过得紧巴巴。
    平时杨大嫂顶多在吃的上不苛待孩子,可没时间整这么多花样。
    小哥俩这次的宣传太给力,第二天就有几个嫂子上门了,非要跟苏寒学学怎么做番茄酱,家里的孩子要闹翻天了。
    苏寒还不知道原来有这出,她们要学她也不藏私,工序挺简单,她一说几人就懂了。
    几人回家试了试,一下就成了,当天晚上菜就上了桌。
    每家还都使唤孩子给苏寒送了个菜,本来她就已经做了几个,这下桌子都快放不下了。
    陆荀回来挺诧异,问道:“怎么做这么多菜,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
    “不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几个嫂子非要送来的。”
    苏寒跟他说了事情原委,把筷子递给他,又给他递了个窝窝头,配着一桌子的菜,丰盛的不行。
    窝窝头是苏寒用筛的细细的玉米粉做的,又掺了些面粉和白糖发酵之后蒸的,吃起来松软香甜。
    就是太不经吃,苏寒自己都能吃两个,更别提有个无底洞胃的陆荀了。
    晚饭苏寒有些吃撑了,陆荀倒是没什么反应,反正他每次都一样,饱没饱苏寒也看不出来,桌子上从来不会剩菜就对了。
    今晚月色好,吃撑的苏寒拽着陆荀要出去散步。
    天气渐渐热起来,这个地方好就好在即使夏天也不会太热,最多三十度的高温,夜里基本不会太热,更何况还是在山上住着。
    苏寒上身穿着件白衬衫,下面一条藏青色阔腿裤,脚上是双草鞋底做的黑色布鞋。
    两人手挽手走在山间小路上。
    外面只远远听见有孩子在嬉闹玩耍,苏寒挎着陆荀的胳膊,慢慢的顺着山路遛弯,跟陆荀调侃活的像七八十岁的老太太。
    “等我八十岁的时候,你都八十八了,肯定都走不动了。”苏寒笑着说道,小手拉着陆荀的大手,一甩一甩的,迈着着大大的步子。
    本是一句调侃的话,谁知陆荀竟认真的回答:“不会,以你目前的状况来看,八十岁未必能走的动。”
    苏寒笑道:“那我走不动了你要背着我。”
    “你觉得八十八岁的老头还背的动人?”陆荀侧头看她,一脸你怎么忍心。
    “现在背总该背的动吧。”
    陆荀走到一块石头旁蹲下,示意她上来。
    苏寒欢喜的跳过去,搂紧他的脖子。
    出来找女儿回家睡觉的马桂兰,看着两人的背影,再次发出灵魂一击:我真傻,真的。
    孩子们像撒了欢一样,每天不知疲倦的跑来跑去,马桂兰家的二丫三丫每天出门捡柴时会给苏寒也送一些,苏寒要给她们拿糖时又一溜烟的跑了。
    篱笆旁种的玉米可以吃了,苏寒掰了几个煮了吃,新鲜的嫩玉米又甜又糯,苏寒特别喜欢吃。
    嫩玉米也就这十来天有,后面就长老了,苏寒摘了些给嫂子们送去,让孩子们吃。
    这段时间,嫂子们种的冬小麦陆续可以收了,每天忙着田里的事,苏寒这好几天没人来串门了。
    苏寒一个人也不无聊,端午节到了,她忙着包粽子,咸蛋黄的,咸肉的,红豆的三种口味。
    糯米不太多,她和陆荀两个人也吃不了多少,每种只包了四个,端午节意思一下就得了。
    十二个粽子,吃了两天才吃完,这个吃多了不好消化,苏寒只每样尝了一个,陆荀倒是没什么顾忌,门口的艾草还没干掉,一早一晚就给吃完了。
    这天晚上,本来两人吃好准备早早睡觉的,谁知王大嫂敲门过来了。
    “太平镇有个林庄,我听人说有家猫下了仔,你要是想逮只来养的话可以
    叫人捎个话。”杨大嫂带了个好消息。
    苏寒惊喜的不得了,终于有小猫的消息了,就是不知道太平镇离这边远不远,要怎么过去。
    陆荀本想说他下了职可以连夜赶过去看看。
    王大嫂就说了:“没事,你确定要的话,我让翻座山那边的老乡走亲戚时帮忙带回来,到时候直接去他家拿。”
    这样更省事,苏寒谢过王大嫂,把人送出家门,两人站在门口又聊了会天。
    “今天我家平安生日,家里的鸡都是下蛋鸡没舍得杀,那小子又吵着想吃猪肉,我就跑到隔座山的王庄去找人换。
    他们大队猪养的多,现在又是农忙,一般这个时候都会杀只猪让社员们好好吃一顿好有力气干活,本来也是碰碰运气,没想到真换到了,找他们打听猫仔,说太平镇那边的亲戚家就有,可不就赶上了嘛。”
    “今天平安生日啊,嫂子你等等,我回屋拿个东西。”
    苏寒听说立刻回屋里拿了几块晚上做的玉米烙,好说歹说才让王大嫂拿回去。
    马上要有小猫了,苏寒开心的不行,一晚上缠着陆荀让他帮忙给小猫搭窝,猫别墅,猫玩具,猫厕所也得安排上。
    陆荀看她如数家珍,这是养了个猫主子吧。
    不想她的注意力被猫分去,索性堵住那张小嘴,好了,这下世界安静了。
    临睡前,苏寒突然想起什么问道:“对了,你生日是哪天?”
    “六月初二。”
    苏寒迷迷糊糊睡去,睡前提醒自己明天不要忘了看看还有几天到陆荀生日。
    第二天早上起来,苏寒噔噔噔跑到楼下的日历旁,翻出六月初二,恰好是大暑那天。
    她俩这生日还真有意思,一个大暑,一个小寒。
    作者有话要说:有点晚了……
    第20章 口味单一
    就在苏寒挖空心思想给陆荀准备一个特殊点的礼物时,她的玉米烙在小孩子圈里又火了。
    平安小朋友硬是忍着馋劲儿留了一块,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小伙伴家,一家一家的逛,每个小朋友只准吃一口。
    甜滋滋又带着玉米粒的鲜嫩,瞬间征服了一众小孩子的心。
    在各个使出闹人绝招后,嫂子们又都上门了。
    “这也太废糖了,怪不得孩子喜欢吃,看你做了我也想吃。”小王嫂子满脸舍不得。
    其实也不是不疼孩子,就是物资太匮乏习惯性的节俭。
    几人嘴上说着不舍得,但回家也都给孩子做了。
    可把孩子们美的,太喜欢新来的苏阿姨了,几个胆子大点的就学着二丫三丫,天天捡了柴禾送过来。
    每次苏寒要给他们拿糖吃,一个个拒绝的理由还特别新奇,说苏阿姨我不要你的糖,你只要做出好吃的再把我妈教会,那我就会有更多的好吃的。
    苏寒瞬间觉得肩负重任,隐约感觉好像把嫂子们坑了。
    有孩子们帮忙,苏寒家是彻底不用去砍柴了,就是每天看着孩子们的殷切眼神,新菜要提上日程了。
    那天晚上之后,第二天苏寒就跟着王大嫂一起去了隔座山的王庄,找到据说亲戚家有猫仔的那户人家,说好让他走亲戚时帮忙带只小猫回来,苏寒又在村子里找人换了些土布。
    回来就迫不及待的画了图纸,磨了陆荀一起收拾木料,一块块木板被锯成预订好的尺寸,留好钉子的位置和孔洞,最后再统一拼装。
    陆荀难得看她对一件事如此上心,认真的画图纸,仔细的裁布做猫窝,整个人仿佛会发光一样。
    不知不觉成了他眼中的一道风景,此人此情此景,让人沉醉其中。
    猫别墅建好,小猫咪还没住上,倒是几个孩子看到觉得好玩,先在里面睡了一觉。
    马桂兰过来给苏寒送羊奶,听说喝牛奶孩子长得高,她买不起牛就给孩子买了头母羊。
    前段时间母羊下仔,她养的仔细,母羊奶水很好,今天给孩子留够喝的就给苏寒送了点。
    “你看看这羊奶多好,大丫那死丫头还不爱喝,说有股味儿,能有什么味,就是那丫头嘴刁。”马桂兰端了满满一碗过来。
    苏寒忙拿自家的碗装了:“你这端的也太多了,有没有给大丫她们三个留啊?”
    “留了留了,二丫三丫喝半茶缸就饱了,大丫一喝一呕的,可把我气的,你说这么好的东西,她咋还喝不下呢。”马桂兰想想就郁闷。
    苏寒闻了闻,没经过处理的羊奶确实有股味,不怪孩子不爱喝。
    “羊奶最好还是加热一下再喝比较好,也不要煮太久,微微煮开就好,这样的羊奶营养孩子好吸收,也能杀死里面的细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