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6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七个曾经的少年少女,如今学术有成的大好青年,再次结成一个无法分割的团体。
    这一场争辩一争就是足足半个月整,沈瀚音七人将来自世界各地的质疑者辩驳得节节败退。其中不乏有某些重要奖项的获得者,以及名校的教授和崭露头角的新秀。
    直到四大数学协会的成员纷纷站出,这场辩驳才被宣告中止。
    在过去的那段时间里,这些学者已经研究明白了沈瀚音的论文,虽然很震惊,虽然难以相信,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沈瀚音才是对的。
    对于这个起调震惊四海,中间乌烟瘴气,结尾尘埃落定的结局,有媒体报道称——“hanyinshen,这个年仅24岁的华国人,在过去的半个月里,成功地踩着前人的错误,登上了更高的峰顶。”
    还有的媒体注意到了更多的细节:“我们应该留意,在过去的半个月里,来自华国的七位年轻数学家结盟成了一个团体。他们来自同一个国度,说同一种语言,念同一所学校,在同一个班级,甚至有着相同的年龄。他们已经拥有自己的网络领域,在上面毫无忌惮地发表着的观点……这难道不是十分可怕的吗?他们结盟了!他们毫无束缚!我们应该注意这个!”
    像是这种报道,叶千盈等人甚至懒得去看。
    其他国家数学家的友情就叫“惺惺相惜”,他们华国数学家的友情就叫“邪恶的结盟”。大家这么多年都习惯了。
    反正问就是驰名双标,老阴阳人了。
    对于这场轰轰烈烈,席卷了半个数学界的学术之争,后世的人们称呼其为“黎曼几何的大战”。
    而在华国内部,他们却更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所赋予的另一个名字。
    那个名字叫做——“舌战群儒”。
    ……
    当年九月,沈瀚音收到来自b大的聘书,在处理完e国所有事宜后,他就此归国。
    在机场的出口,窦信然和叶千盈正并肩站着,他们等待着自己久别的朋友,脸上那穿越时空的笑意,与几年前送别沈瀚音时也没有什么差异。
    他们每个人都功成名就,可熠熠发光的友谊,在岁月的打磨中依旧纯粹如同往昔。
    沈瀚音的视线和窦信然在空中碰撞,下一刻,两个男人同时笑得露出牙齿。
    他们快步朝彼此接近,最后脚步近乎飞奔。
    窦信然背后垂落的围巾在空中带出一条直线,两个朋友终于紧紧拥抱在一起,互相用拳头轻擂对方的肩。
    “我回来了。”
    叶千盈晚了一步走上前去,她眼里隐隐有泪光浮动。她左右看看,将这两个除了亲人之外,堪称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尽数收入眼底。
    随即,叶千盈张开手臂,一起揽住他们的肩。
    挚友,兄弟,还有爱人。仿佛中间那些年的分离从不曾存在,三人小分队终于再次拥抱在一起。
    他们曾共同度过那些年少轻狂的时光。
    他们还一起养了一只猫咪。
    在故梦重温之际,正当年华的他们,犹可继续续写彼此的未来。
    次年四月,诸梦同样登机回国,进入国内某知名研究所。五年后,她有一篇关于随意线性泛函的论文刊登于《iccm数学奖》,并以此获得当年的iccm数学奖金奖。
    面对摄像镜头,诸梦依旧还是那副宠辱不惊的平淡神色。记者采访她的获奖感言,诸梦淡淡地说道:“意料之中。”
    次年十二月,踩着圣诞节的尾巴,管洪章和戴修一起走出了华国的机场。
    这对活宝站在机场出口,难得没有打嘴仗。
    他们共同抬起头来,目光双双地遥望向祖国的月亮。
    第三年二月,谈诗凝拎着行李箱,坐上了前往华国的飞机。
    完全在意料之外,细想也在情理之中的,最难回来的一个人,居然是七人之中学术成就最不突出的谈诗凝。
    因为过于活跃的社交能力,还有谜一般的特殊体质,和同在a国的管洪章不一样,谈诗凝的归国事宜受到了许多阻挠。
    最后还是叶千盈、沈瀚音、诸梦等人多方呼吁,华国进行干涉,以及谈诗凝的a国当局的朋友们为此反复周旋,才终于换得了今天的这个结果。
    谈诗凝一下飞机,就跑得像个刚刚进入高中的小姑娘。她疯跑得橘色的发带在空中散开,软软的卷发拍打着她团子一样糯白的脸。谈诗凝大叫道:“你们不知我多想你们!”
    时隔八年,钻石七子终于全部归国。
    春风漫卷,似燕归来。
    重要人物一一登上舞台,历史终于升起了它重重遮掩的帷幕,开启了那个属于天才的绝佳时代。
    属于七子的故事,这才刚刚开始。
    ——————————————
    在证明了冰雹猜想的第二年,叶千盈光是领取各种奖章和奖杯,就拿得自己手软。
    首先是在承办与帝都的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她摘获当届的iccm数学奖金奖。
    这个奖项每三年颁布一次,面向所有华人数学家,一向被誉为华人数学界的菲尔茨奖。
    一般来说,每次颁发这个奖项后,都会引起一番华人数学圈里的热烈讨论。
    然而,当叶千盈拿到金奖的时候,竟然没有激起什么水花。
    原因很简单,以叶千盈当时在学术界的位置,所有人都觉得,她领取那个奖项,完全是理所当然。
    他们更愿意讨论一点其他的话题——比如说,今年的菲尔茨奖,是不是一定会有叶千盈的名字?
    当时,叶千盈已经是本年度最大的菲尔茨奖热门人物,所有人都在猜测,单凭她证明了冰雹猜想的巨大成就,今年的菲尔茨奖必然会有她的一席之地。
    所以说,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本届的iccm不颁发给叶千盈,实在是说不过去。而颁发给了叶千盈,那也只是情理之中。
    就这样,在学术界的翘首期盼下,他们终于等来了当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以及菲尔茨奖的颁奖礼。
    ——菲尔茨奖随着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举办颁发,每四年一次,每次的授予者不超过四个人,论地位可以等同于数学界的诺贝尔,而且只颁发给四十岁以下的数学家。
    这么多年来,菲尔茨奖只有一次以特别贡献奖的名义,颁发给时年45岁的安德鲁·怀尔斯,以此表彰他证明了费马大定理的功绩。
    过去的那些年里,每一年的菲尔茨奖得主都会引起广泛的讨论。
    然而今年不一样,几乎所有数学爱好者,哪怕是个外行,在听到“你觉得这一次的菲尔茨得奖者会是谁”这种问题,都会不假思索地报出叶千盈的名字。
    花落谁家,看起来已经毫无疑问。
    然而当那一天来临的时候,事态的发展意见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叶千盈不止获得了菲尔茨奖!
    ——她还同时拿到了本届的陈省身终身成就奖!
    作为第一个由华人数学家命名的国际性奖项,陈省身奖没有年龄限制。只要是活着的自然人,在数学领域取得了非凡的的成就,就有资格进入此奖项的评选名单。
    同样是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布,每四年只颁发一次的奖项,但陈省身奖在人数的要求上比菲尔茨苛刻——它每一届只会颁发给一个人。
    这是一项终身成就奖。
    当主持人在台上,肃穆地第二次念出叶千盈的名字后,场内的气氛先是一静,随后又是一惊。
    要知道,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一共只会颁发四类奖项,第一项就是菲尔茨,第二项则是高斯奖,第三项是奈望林纳奖,第四项便是陈省身奖。
    其中高斯奖和奈望林纳奖,一个是专门为应用数学家设立,另一个则用来表彰在计算机科学方面有杰出贡献的数学家。
    叶千盈和这两个奖项,目前都不太沾边。
    而在她沾边的领域上,叶千盈竟然同时获得菲尔茨奖和陈省身奖!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这一届的奖项,被她包圆了整整一半!
    叶千盈坐在台下,神情里也透出几分不可置信。
    她的胸口尚且还悬挂着菲尔茨奖的金质奖章,而另一枚同样灿烂的陈省身终身成就奖,却也即将落到她的头上。
    仿佛是冥冥中的某种天意,也像是命运注定的一个传承。
    这个为了纪念华人陈省身在数学界做出的贡献,因而设立的荣誉奖项,终于在二十多年后,重新落回华国儿女叶千盈的头上。
    为此,叶千盈感到无上光荣。
    不到十分钟的间隔,叶千盈再次走上领奖台。这一回,她的手心里托着一枚印着陈省身先生头像的金质奖章。
    “这个奖项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想,大家应该能够理解我此时的激动。对于我私人来说,这个奖于我的意义,或许还要在菲尔茨奖之上。”
    台下响起了一片理解的掌声,如云如雷,久久也不能散去。
    ……
    可以说,本届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叶千盈创造了一个年龄上的奇迹。
    虽然陈省身奖不限制获奖者的年纪,本意是:“即使八十岁的老者也可以拿到这个奖项”。
    但叶千盈一波反向操作,让它变成“即使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可以拿到这个奖项。”真是令人猝不及防。
    但即使在严格限制年龄的菲尔茨奖里,叶千盈也实在年轻得过于独树一帜了。
    迄今为止,菲尔茨奖最年轻的获得者也才30岁。
    叶千盈竟然以一己之力,把这个纪录生生往前拉高了五年,变为25岁。
    这就难怪学术界对此的评价是:她完成了一半个不可能再有后来人达到的奇迹。
    半个奇迹是:在一届国际数学家会议上,同时拿到菲尔茨奖和陈省身奖。
    一个奇迹则是:仅以25岁的年纪。
    没人会再质疑叶千盈于数学上的成就,虽然她还如此年轻,可假以时日,她必成一方泰斗。
    有人甚至还悄悄猜测,或许在若干年后的国际数学家会议上,叶千盈的名字,也将成为多出来的第五个奖项。
    ————————————
    在荣誉等身以后,叶千盈反而淡泊了名利。
    她的生命还有几十年那么长,却已经在当下就获得了许多数学研究者一辈子也无法触及的荣誉。
    对于某些人来说,拿到那些奖项,或许便可以安定地就此止步。
    可对于叶千盈来说,那只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奖章依次落入她的口袋,叶千盈的喜怒,也很少再被这些荣誉牵动。
    她更多地把自己投身于对数学的探索,以及在大国重器的研究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叶千盈养成了一个新的习惯。
    每天早晨起床后,她都会到系统商城的第七层看一看,确认如今的华国离人造太阳,还有量子计算机的目标还相差多远。
    那天是个难得的休假日,叶千盈拢拢自己的长发,穿着睡衣坐到了楼下的餐桌上,打开笔记本浏览今天的文件报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