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21章 何家底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成药!”
    杨婶子突然接口截下话头儿,应道。
    “带着孩子出门,就怕头疼脑热的,我们车里都带着成药呢。
    治风寒的,拉肚子的,还有简单伤药。
    大伙儿万一哪里不舒坦,不要客气,尽管来讨要啊。
    出门在外,都是一家人,互相帮衬着,也顺利到京都。”
    “好,多谢杨婶子。”
    那人也不在意,应了一句,话头儿就错过去了。
    赵二好似也没想纠缠,转而说起县城里一个小寡妇杀了婆婆同奸夫逃跑的事。
    男人们哪有不喜欢这样桃色八卦的,压低了声音,不时笑几声。
    女人们就权当听不见了,守着灶台和马车,做好本分就行了。
    冬日天色黑的快,晚上简单吃了一碗热汤面,众人就都歇息了。
    养精蓄锐,等待明早出发。
    云嬷嬷许是岁数大了,睡觉少,主动上了白芊芊的马车。
    曦哥儿正躺在被子上,踢腾小腿儿,手里拿着一个藤球玩耍。
    兰兰小孩子气,不时作势要抢,惹得胖小子笑个不停。
    白芊芊让了云嬷嬷坐下,细心的放了一个抱枕给她垫着腰。
    “嬷嬷晚饭吃的不多,再吃两块点心吧。
    我这里有牛舌糕,绵软好克化。”
    云嬷嬷赶紧摆手,低声说道。
    “夫人,老奴过来是想跟夫人说一件事。”
    白芊芊有些奇怪,但还是说道。
    “嬷嬷可是有什么为难之事,或者觉得哪里不方便?”
    “没有,老奴能在这般年纪,投到夫人门下,得夫人照顾。
    大伙儿也待老奴很是敬重,老奴真是把前世今生的好运都用掉了。
    老奴很知足,自然也是盼着夫人和小少爷事事都好。
    这般,也老来有靠。”
    云嬷嬷这话说的很是诚恳,显见是真心觉得这一步走对了。
    她越发往前凑了凑,说道。
    “夫人,老奴是想劝您,尽量交好何家老夫人。”
    白芊芊眼神一闪,应道。
    “嬷嬷可是看出何家家世不简单?但出门在外,无亲无故,我也不好做的太明显。
    如今一起搭伙,帮忙照料一下康哥儿,已经差不多了。”
    云嬷嬷却是摇头,“夫人,您在京都无亲无故,只有一个楚家,算是交好。
    但楚家在京都说了算的,是楚二老爷,为官之人,讲究的是利弊取舍。
    一旦你有了危险,楚二老爷许是会帮忙,但不会尽全力。
    毕竟你只是生意上的一个合伙人,而且还是他侄儿侄女的朋友。
    对楚家能带来的利益有限,反倒因为你的身世,麻烦更多一些。
    再者说,你是女子,以后在京都接触的都会是后宅女子。
    这就需要楚二夫人帮忙,但楚二夫人是世家贵女出身,讲究的是身份门第,怕是不会把你放在眼里。
    楚家大夫人虽然也固执骄傲了一些,但心地却是善良,而且对孩子疼爱有加。
    你对楚小姐好,大夫人就愿意多关照你。
    二夫人这里却行不通,她不会愿意女儿同商贾多走动。”
    白芊芊点头,这话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这几日闲着无事,她也一直在想。
    到了京都之后,怕是要重新开始,重新搭建人脉。
    楚二夫人怕是靠不上,不拦着楚雨菲同她走动,恐怕已经是极限了。
    “那嬷嬷建议我同何家走动,是因为何家在京都有些势力?”
    云嬷嬷摇头,又点头,看得白芊芊迷惑。
    她才笑了起来。
    原来,不是何家在京都有势力,是何老夫人的娘家很庞大,在京都很不错。
    先前,云嬷嬷就觉得何家这一行人奇怪,哪有老人带着孩子和奴仆独自出行的。
    而且还是没什么准备的情形下,怎么看都有几分仓皇不安。
    云嬷嬷仔细想了很久,才算想起一点儿线索。
    这两日,她同何老夫人没少闲话儿,何老夫人虽然有几分保留,但不是城府深沉之人,让她也套出不少消息。
    何老夫人娘家姓郑,何老夫人的父亲曾官拜翰林院大学士,娶的是先皇最小的妹妹,也就是明月公主。
    两人恩爱,没有纳妾,生五女。
    十年前,郑大学士过世,只留了明月公主安养晚年。
    郑家大小姐当年嫁的是大学士的关门弟子,如今在翰林院为官,以后也是要进内阁的。
    生了三子,在婆家地位稳固。
    郑家二小姐,被先皇指给了当今皇上为妃子,可惜福薄,进宫三年就过世了。
    郑家三小姐嫁的是个书香门第,姓陈。
    她也是命不好,同陈家定的是娃娃亲,无奈陈家大公子自小身体就不好,成亲后几年就过世了,也没留下子嗣。
    三小姐才学过人,品行端方,愿意为亡夫守节。
    陈家的学院,特意开了一个女学院,请三小姐做了山长。
    女学里教授的都是名门闺秀,琴棋书画,女子四德。
    三小姐经营了二十年,很得京都上下推崇。
    她在陈家也是地位超然,不当家,却人人都不敢怠慢。
    郑家四小姐嫁的最好,是武威侯刘家的二公子。
    她也好生养,一口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刘家大公子子嗣艰难,只有一女,说不得二房的这些子女就尤其受宠。
    而何老夫人就是郑家最小的女儿,也是被全家娇养长大的一个。
    父母和姐姐们知道她性子软,特意选了一个无心仕途的举人。
    也就是当年的何老爷,祖籍白鹭洲沙岭县,家业丰厚,无父无母。
    这般何老夫人进门,不必担心公婆姑嫂之类刁难,又有娘家照拂,自然保得她高枕无忧。
    何老夫人进门也顺利生了一子,结果何老爷却外出赏花遇雨,被掉落的山石砸死了,守寡多年。
    幸好儿子还算出息,考中进士,进京做官。
    何老夫人求娶了四姐姐唯一的女儿,给儿子做正妻。
    按理说,这也算亲上加亲,郑家和侯府都愿意继续护着何家。
    结果,侯府这小姐却没有延续母亲的好‘孕’,进门三年没有好消息。
    找遍了大夫诊治,最后下了定论,不易受孕。
    于是,何老夫人征求过姐姐和儿子的意见,给儿子纳了一个二房,姓柳。
    柳姨娘进门不久就有孕,生了一个闺女,隔年怀孕,又生了一个闺女…
    何老爷同发妻感情也不错,不想再纳妾,就这么拖了下来。
    去年春日,何老太爷的忌日,何老夫人带了儿媳回来祭拜。
    不想,到了老家,儿媳就发现怀孕了。
    三十五岁高龄,不敢折腾回京都,就一直在老家养胎生产。
    结果一举得男,何家都乐疯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