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22章 郭先生来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很快,众人就做好了饭菜,纷纷端进正房堂屋。
    团子几个小子丫头吃点心都要饱了,简单吃了几口饭菜,就跑去院子里玩耍了。
    留下众人团团围坐,小心等着东家评判。
    白芊芊带着小梅和三丫儿,挨个尝过去。
    几个嫂子都有一些优点,但缺点也很集中。
    缺点是她们会的菜色很单一,炖豆腐,炒白菜,拌茄子,炒土豆丝…
    只能说,她们都是习惯过苦日子的人,平日见到肉的机会不多,最常接触的就是萝卜白菜这些了。
    至于优点儿,王金娥火候掌握的好,土豆丝切得细,烹了一点儿醋,八分熟时候出锅,口感很好。
    王贵芬的豆腐在锅里煎了一下才加水,炖出的汤色奶白,味道也更好一些。
    陈三妹和刘盼娣炒白菜,也知道白菜梗先下锅炒半熟,然后才下白菜叶,没有出现菜梗还硬,叶子却软塌塌的问题。
    李红霞做的拌茄子,茄子过熟容易水淋淋,她蒸的刚刚好,撕扯起来整齐,拌了蒜末和香菜,一点点香油,味道很不错。
    白芊芊对她们还算满意,虽然没有惊喜之处,但也都可以慢慢塑造。
    小梅和糖糖也觉得不错,起码这些嫂子都是勤快本分的。
    王金娥等人见得如此,都是稍稍放了心。
    当晚,白芊芊住在了童家,让人捎信回村子喊了王婶子过来小住,帮忙训练王金娥等人。
    暂时,她们还不能上灶,学学规矩,先跟着队伍出去干活儿,熟悉一下,就是第一步。
    第二日一早儿,王婶子赶了过来。
    她如今手下有二十多小媳妇儿,对于带人最有经验,拉这王金娥等人不错半个时辰,就把几人性格摸透了。
    也让几人觉得她是个热情又善良的老姐姐…
    白芊芊没管王婶子怎么带王金娥等人,前边点心铺子的活计还要她忙。
    毕竟吴二哥不在,吴二嫂一个人照应不过来。
    中午时候,吴二哥儿终于回来了,两个捕快也是风尘仆仆,满脸疲惫,显见他们是日夜赶路没停歇。
    白芊芊赶紧要吴二嫂装了两盒子点心给他们,笑着谢过他们辛苦。
    吴二哥儿也是约了他们明日喝酒,两人就离开了。
    马车上坐了个小男孩,长得很壮实,晒得很黑,小铁蛋一般。
    没有见到母亲的时候,他还绷着小脸,待得进了童家院子,被母亲搂在怀里,他这才哭了起来。
    李红霞也是哭得厉害,这一刻娘俩才算彻底脱离了之前的悲惨日子,可以奔向新生活了。
    白芊芊交代了吴二哥讲几句,就赶着马车回南山脚下了。
    昨晚没回家,还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
    她倒是不怕作坊出错,不怕老爹又被老宅欺负,她是怕赵家那位气到了老娘。
    老娘肚里可有她没出生的弟弟或者妹妹呢。
    她同赵斌之间,感情也不错,有什么隔阂,只要说明白了,都不算事。
    但若是因此伤了她的家人,那绝对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幸好,马车赶到南山脚下的时候,好似一切都很安静,没有什么乱子发生。
    兰兰碰巧从作坊出来,见到小姐回来很高兴。
    “小姐,您回来了?夫人方才还念叨说您昨晚没回来呢。”
    白芊芊想了想,把缰绳交给兰兰,嘱咐道。
    “你先等一会儿再把马车牵进院子去卸车,我先回去看看。”
    “好,小姐。”
    兰兰疑惑,但也没敢多问。
    白芊芊揉揉她的头发,笑着进了院子,顺着墙根儿摸到房门口。
    她本想听听爹娘私下说什么,是不是对赵斌很不满,或者家里有没有什么烦心事。
    许是心疼她整日在外忙碌,爹娘很多时候都是报喜不报忧。
    不想,屋里居然有客人,声音还隐约带了几分熟悉之意。
    “我这次出去时日太久了,没想到发生了这么多事,倒是辛苦你们了。”
    白老大叹气,应道。
    “这也是还没有办法的事,树大分枝儿,分家也好,日子倒是清静很多。”
    刘玉芳显见对这话有些不满,抱怨道。
    “你倒是说的好听,一句话就把事情都揭过去了。
    怎么就不想想,没有芊芊拼命张罗,哪有今日?
    可怜我闺女,好好一个姑娘,比男人都忙都累。”
    白老大干咳两声,显见有些理亏。
    他赶紧转开了话头儿,问道,“郭先生这次去哪里走动了,京都还是南边几州?”
    郭先生?
    白芊芊脑子里一闪,终于想起这声音为什么熟悉了。
    她虽然融合了原身的记忆,但那些记忆更多的像电影片段。
    需要用到时候,要仔细搜索才成,不是那么得心应手。
    而这位郭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他是村里的一个老秀才,据说多年前父母族人再此居住,只不过因为战乱都死亡或者失散了。
    他是叶落归根,厌烦了京都的喧嚣,回到这里隐居。
    在原身七八岁的时候,这郭先生开了私塾,免费教村里孩子学写算。
    白老大不知道怎么抽了疯,当时硬是顶着白老太的打骂,把闺女送去学了两年。
    原身也争气,两年就把写算学的差不多,再一次白老太威胁要上吊之后,这才退学回家干活儿。
    所以,这郭先生也算白芊芊的启蒙先生。
    就是如今白芊芊也要感激他,毕竟没那两年做遮掩,她如今写算这么精通,新奇的点心方子和菜谱,都不能打着书里看来的旗号了。
    屋里三人不知道门外藏了白芊芊,继续说着闲话儿。
    郭先生问道,“听说芊芊定亲了?”
    刘玉芳赶紧笑着应道,“是啊,先生,就是隔壁赵家的赵斌。
    他爹娘死的早,当年也同芊芊爹熟悉。
    这孩子在北疆戍边回来,受了一些伤,也没少得赏赐。
    建了新院子,买了山地,对我们一家也是照顾。
    实在是个好孩子,同芊芊也投脾气,我们这才应了他的提亲。
    过几日,他就从外边回来了。
    到时候您再看看,想必您也能看中。”
    郭先生不知想到了什么,叹气道。
    “这样也好,你们把芊芊养大,待她如珠如宝。
    你们看中了,这亲事就肯定不错。”
    白老大愧疚,小声应道。
    “先生别这么说,都是我们夫妻没本事,让这丫头没少跟着我们吃苦。”
    白芊芊怎么听都觉得这话有些不对劲,但不等她多想,周嫂子从灶间出来,见她回来就笑道。
    “小姐,您什么时候回来的?我怎么没听到马车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