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9章 甲乙丙丁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赵兄弟真是孝顺,为了父母的坟茔居然买了一片山。”
    “是啊,是啊,可惜大叔大婶过世的早,否则如今可是享福了。”
    赵斌拱拱手,算是应了,又转头同荣里正说道。
    “我已经同衙门那边打好招呼了,南山下这一片荒地,也打算买下。
    过几日得闲了,还请大爷爷一起走一趟衙门,签一下文书。”
    荣里正没想到他还要买这片荒地,若是买成了,南山半坡。
    再开垦了荒地,连城一片,加一起不到足有四五十亩,可是相当于自成一个小农庄了。
    不过,买卖荒地开垦,三年后就开始交粮税了,还要分担徭役,这对村里都有好处。
    荣里正也不会拦着,就笑道。
    “成,到时候你去家里喊我一声。
    这般看来,你倒是真打算在村里扎根儿了,这是好事儿!”
    村里人听着两人说话,已经是没有插嘴余地了,只剩满心的羡慕和惊奇。
    将近五十亩的农庄,新建的院子,包括山地和田地。
    放眼十里八乡,赵家也是大户了。
    就是有旁人家里可以相比,那也是几十口的大家族,分到子孙头上,也就没多少了。
    而赵家…只有赵斌一个人!
    这边酒席开了,那边妇人们的忙碌告一段落了,嘴巴却是又接了班儿,私下议论的是热火朝天。
    “赵斌当初走的时候才几岁啊,如今可真是出息了。”
    “是啊,谁能想到,当初那么瘦小,看着小可怜儿一样。
    这会儿魁梧又高大,看着就是个好劳力。”
    “哎呀,他这建了院子又买山买地,干活儿时候当然要雇短工,怎么可能自己下田?”
    “谁家要是有这么个儿子,可是太享福了。”
    “没有这样的儿子,可以做女婿啊。”
    “你这是想给你家闺女寻人家了?”
    “怎么?不成啊,我闺女刚十六,长得好又手巧,嫁赵斌多般配。”
    “你先前不是还说要把闺女嫁进县城去吗?”
    家里有闺女的妇人尤其热情,惹得家里有儿子的,有些嫉妒,就开始泼冷水。
    “先不说赵斌看不看的上村里的闺女,他这么多年在外边做什么营生,有么有妻小,这都没人知道呢。”
    果然,众人听得都是有些清醒,又不甘心,就抓了刘玉芳问询。
    刘玉芳还惦记把闺女嫁去赵家呢,怎么可能先替闺女寻几个对手。
    于是她就含糊着说,不曾问起这样的私事。
    并且再次把赵斌留了病根儿,需要调理身体的话搬了出来。
    妇人们不管信不信,到底也不好刨根问底儿。
    好在,白事儿酒席,没人当真喝的没完没了。
    男人们很快就吃完了,妇人们都忙着去帮忙撤碗筷儿。
    待得院子简单拾掇了一番,赵斌重新上香行礼,然后把牌位抱着送到了厢房供奉。
    至此,祭祀就算完成了。
    供桌儿上的果品和点心,分给了里正和村里的几个老爷子。
    几人都是笑呵呵收了,先不说果子新鲜,点心精致。
    就是这供品吃了,也有长命百岁的寓意。
    倒是那个莲花馒头被赵斌又供去厢房的供桌儿上,众人只当他孝顺,都没说什么。
    这时,院外聚集的村外人更多了,大半都是妇人孩子和老人。
    赵斌见此,取了一半各色花样儿的馒头,分给了村里人。
    另外一半,则分给了外村人。
    村里人几乎一人两个,外村人来的多,但也每人都分到一个,最后都是欢欢喜喜散去了。
    妇人们得了馒头,又是午后了,就没有什么心思干活儿了。
    刘玉芳见得这般,也不强留,把剩菜分了分,就让她们回家去了。
    两家院子都是一片狼藉,尤其是白家院子,因为做饭做菜,更是乱的厉害。
    赵斌换了半旧的衣衫出来,见芊芊在井边忙碌刷碗筷,就挽了袖子帮忙。
    芊芊自然不肯,撵了他去扫院子。
    刘玉芳伺候着半醉的白老大睡下,出门时候,见得两人边说话边干活儿,心思就更是活络了。
    天黑时候,白老大醒了酒,一家人就忙碌着准备明早要用的馅料和面团等物。
    逝去的人安息,活着的人更要好好的活着。
    白芊芊变通了一下,豆沙包被她多加工了一下,蒸出了刺猬,小猪,甚至是熊猫、兔子等花样儿。
    铁蛋儿等小子也是机灵,专门找那些逛街的富家小姐卖。
    果然卖的又快又多,铜钱袋子也是沉甸甸。
    就如同白芊芊预想的一般,她的祭祀花馍,很快在各村乡亲的口口相传中,几乎人尽皆知。
    百姓们一辈子最看重的两种仪式,一个是成亲,一个就是后事了。
    一个代表成人,一个代表结束。
    成亲还罢了,后事如何操办,是不是隆重,还关系着儿女的颜面,孝顺名声。
    特别有些年纪的老人们,看过了赵家的祭祀。
    无一不在家同儿女念叨,“以后我死了,也要这样的馍馍祭拜。
    做不了九山九岭,哪怕一山一岭也成啊。
    否则,你们就是不孝,别怪我回来找你们问罪!”
    儿女们哪受得住这个啊,无不是满口答应。
    而那些日子过得去,又当真孝顺的,也都盘算着父母烧周年,或者过年上供时候,也来白家订上一些花馍。
    这般,慢慢就开始有人上门儿问询了。
    白芊芊为此专门写了价目单子,把花馍分成了六种套餐。
    最高级别就是甲字号,九山九岭,外加八层的莲花馍馍,八盘贡品点心,售价二十两银子一套。
    其次是乙字号,六山六岭,加四层莲花馍馍,四盘子供品点心,售价十五两银子。
    再次是丙字号,三山三岭,加两层莲花馍馍,两盘子点心,售价十两银子。
    第四种丁字号,没有莲花馍馍,只有一山一岭,售价五两银子。
    第五种戊字号,没有莲花和山岭,只有八种馍馍,每种五只,总共四十。
    足够摆满供品桌子,撑个好看的场面了。
    当然售价也便宜,三两银子。
    第一二种是给富贵人家准备,第三四种是给各村富户准别,最后一种就是普通农家也能承担。
    一般上门的人都是有意,必然没有空手而回的道理。
    于是,每日都能接到一两个生意。
    虽然都是戊字号,也让小梅欢喜的拍手了。
    她很手巧,几乎白芊芊一教就会,这些单子接了,都是她在张罗。
    除了发面和新花样要白芊芊费心,其余,她已经独当一面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