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7章 祭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罢了,你想好就成了。”
    刘玉芳到底不是亲婶子,不好极力拦阻。
    白老大转而又说起另一件事,“祭祀这么大事,你们赵家的本家长辈…”
    “不请!”
    赵斌拒绝的干脆,“他们来了,就当普通乡亲招待。
    不来,也不用勉强。”
    白老大还以为他深恨当年族人的亏待,也是叹气。
    “不走动就不走动吧,老赵家那些人在村里也是名声不好,没人愿意同他们交往呢。
    你自己单门立户过日子,他们就是惹祸,也算不到你头上。”
    这事就算定了下来,白老大去村里说了一声,消息传开。
    第二日,赵斌赶了马车,拉着白老大又去府城寻了个最有名的风水先生,上山看了坟茔地。
    不得不说白老大是个实心实意的好人,当初赵家夫妻是横死,不能进祖坟。
    但他还是帮忙请了风水先生,选的坟茔位置很不错。
    如今不需要再动地方,只要重新修葺就行。
    至于赵斌爷爷过世的更早,赵斌爹爹是收养的弃儿。
    老爷子的坟墓在赵家祖坟内,这么多年更是找不准了,也就不准备再迁出来。
    这次直接祭祀赵家夫妻就好,倒也省事很多。
    三岔河村人口二百多,宅院四五十,算不得小,可也不大。
    谁家有点儿什么事,很快就满村皆知了。
    赵斌要祭祀父母,寻人帮忙立碑修葺坟茔,摆酒席。
    还要做十八竹匾的面食,而且都是出自白家面点作坊,这简直是村里多年没有的大场面啊。
    很多人闲着无事,就都聚到了赵家院子。
    男人们坐在一处喝茶说闲话儿,女人们就到了隔壁白家。
    荣婶子和王婶子照旧忙着准备包子馅儿,白芊芊却拉了小梅做花馍。
    妇人们什么时候见过彩色的面团啊,忍不住问个不停。
    “这红色的面团是用什么染得,也太鲜艳了。”
    “还有那个绿色的,黄色的,真是没见过啊。”
    白芊芊拿了一把新剪刀,手心托了一块面团,迅速剪了一下又一下,再放到案板上,塞两颗小黑豆。
    一只小刺猬就活灵活现的出现了,惹得所有人都是惊喜。
    “哎呀,这面团还能这么剪!”
    小梅刚跟着白芊芊学起来,免不得紧张,被众人围着,差点儿剪了手。
    荣婶子心疼闺女,又明白白芊芊这是教徒弟本事呢。
    她就赶紧吆喝着,“大伙儿别看了,快来帮着干活儿啊。
    这些面点,过后可都是要分给大伙儿的。
    祭祀的面点,老人吃了长寿,孩子吃了之后不会再做噩梦,好着呢。
    咱们多干点儿活,过后跟斌哥儿说,怎么也多分咱们几个,是不是?”
    “哎呀,我家孩子总做噩梦,可得多分我两个!”
    “我也是,我娘最近身子不好,也分我两个!”
    妇人们生怕被落下,错过这么好的细面点心,一窝蜂聚到院子里。
    这个刷洗祭祀的碗碟,那个帮忙打扫院子,洗蘑菇切菜的,谁也没偷懒。
    特别是在第一锅花馍揭开笼屉后,妇人们更是惊叹。
    有聪明的,更是羡慕嫉妒小梅,这丫头学了这手艺,以后还愁找不到好婆家吗。
    荣婶子更是抬头挺胸,骄傲的不成。
    再一次坚定了,以后无论如何都要站在白老大一家身后的决心。
    白家的回报从来都是如此不着痕迹,又实惠之极。
    先前建房子时候,还没拆掉的锅灶,重新派上了用场。
    祭祀,坟茔动土,不比建房子,总有些忌讳。
    第二日,众人上山干活儿回来,中午这顿午饭不是多丰盛。
    但在保证众人吃饱的前提下,一定要有一碗血食,一碗酒。
    血食就是蒸猪血或者鸡血,甚至是炖个血豆腐之类都成。
    酒也不必多好,普通烈酒就好。
    有血食有酒,老人说法里,若是坟茔地里跟回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吃饱喝足也就散掉了。
    芊芊带着妇人们准备中午的饭菜,还要发面蒸馒头,更有精细的点心和供菜等着她张罗,也是忙的脚不沾地。
    两日一晃而过,赵家夫妻的坟茔被修建一新。
    本来平平的小坟头,砌了青砖,抹了灰,更是立了石碑。
    远远看去,很是整齐气派。
    坟茔两侧甚至还种了几棵松柏,过些年长起来,绿树成荫,也更添几分肃穆幽静。
    赵斌同众人道谢,送了风水先生,给了红封,就等着第二日祭祀了。
    众人都早早回家睡了,只等着明日再来凑热闹。
    赵斌在父母的墓前多坐了一会儿,没人知道他在坟前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夜色来临时候,他才下山去。
    白家院子里帮忙的妇人也走光了,但灶间里还亮着灯,小小的窗口有热气钻了出来。
    赵斌走上前,透过窗口,见得芊芊在忙碌。
    大大的蒸笼,她搬动起来有些吃力,不时烫了手指,还要揪着耳垂满地转几圈儿。
    这倒是平日见不到的可爱模样,不知为何,在这样满心寂寥的时候,赵斌突然就觉得心里温暖很多…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两家门外就来了很多村人。
    有一些甚至还是从十里八乡赶来看热闹的,毕竟多少年也见不到这么一次大祭祀。
    旁的还没什么,院子里的香案摆上,当先抬出来的九山九岭。
    就是堆叠满了十八只竹扁的花馍,立刻让所有人都发出羡慕垂涎的惊呼。
    那一个个白馒头,可是半点儿不掺假。
    没有放玉米面,更没有谷糠,就是纯粹的细面蒸出来。
    每个都有妇人拳头那么大,宣软之极。
    若是这般,倒也罢了。
    最难得的是,这些馒头还花样百出。
    有的做成了刺猬模样,有的是摆尾巴的大鲤鱼,有的是肥头大耳的猪头…
    简直是看的人目瞪口呆,啧啧称奇啊。
    有的孩子已经忍不住,含着手指,吞起了口水。
    “娘,我要吃刺猬!”
    “我要吃猪头!”
    “赶紧一边去,老娘忙着呢,要吃也等下午的,别到处乱跑,下午再过来。”
    妇人们忙得团团转,撵着孩子,还不忘嘱咐孩子下午来抢供食。
    如今是秋末,贡果儿倒是不难买。
    苹果,山梨,野莓,山葡萄,狗枣儿,山楂,倒也顺利凑了六样儿,整齐码放在白色瓷盘里,很是晃眼。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