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673章 国家博物馆(求订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一会儿。
    各自分配好了房间。
    还剩几间。
    留着接待客人。
    不过。
    今晚是体验不了这里的床铺了,下午,她们就要回青岩市,家里还有客人,尽管不需要全家接待,但见一面却是必要礼仪。
    一楼客厅。
    唐凯正欣赏着墙上的画。
    素描。
    油画。
    水墨。
    书法。
    全都是唐青的作品,看着就舒心。此外,还有不少木石雕刻,唐青说以前闲得无聊,弄得太多,正好没地方放,就弄了些来这边。
    对此。
    唐凯也是无语。
    其他人。
    优秀作品难产。
    唐青。
    简直像是流水线,不断输出高水平作品,就这些拿到外面去卖,即使没有唐青的名头,价值也是上亿不止,这几乎拥有印钱之能。
    动动手。
    赚钱不要太轻松。
    有他在。
    唐家还差钱?
    额。
    一想到唐青的败钱速度,唐凯心里打鼓,虽然不太了解,但他知道,唐青有好几家企业都是无底洞一样,需要不算往里面填钱。
    不是几亿。
    而是几十亿、几十亿的填。
    唉。
    既欣慰。
    又担心。
    “爸,我在三楼看到一个建筑,好大,是什么?”
    这时。
    唐念儿跑下来。
    “我看看。”
    唐凯跟了上去,新区的大建筑很多,他也不确定女儿说的是哪一个,光是火车站,就修得让人以为日流量过百万,相当奢侈。
    三楼。
    顶层。
    顺着女儿所指,是一个巨大的环形建筑。
    很大。
    占地将近一平方公里。
    “那是缅痶第二国家博物馆。”
    当初。
    得知有这个项目的时候,唐凯很是吃惊,博物馆而已,修那么大做什么?你有什么要放的?缅亚经济特区的历史似乎并不辉煌。
    有第二。
    当然有第一,第一在仰光,占地不及这里十分之一。
    因此。
    叫第二。
    但论规模,第一无疑,整个建筑分为六层,每层高六点六米,框架结构,造型极为新潮,听说用钢量比京城的鸟巢还多一倍。
    天知道。
    到时候要用什么来填。
    “这么大,里面要放什么?”唐念儿好奇道。
    “不知道。”
    “能去看看吗?”
    “现在?”
    “嗯,下午不得回去了嘛。”
    “行,反正还早。”现在才吃完早饭没多久,别墅也看得差不多了,带她们到处看看也好,随后,众人简单收拾,上车。
    向着博物馆前进。
    “这是缅亚图书馆,建成后,会是缅痶最大的图书馆,藏书多少我不知道,但应该不少,缅亚银行集团也好面,不会让她空荡荡。”
    “。。。”
    “这是缅亚科技馆,未来,也会是缅亚银行集团的科技展会中心,正在装修,预计会是最早的开放场馆,也是特区科技局所在。”
    “。。。”
    “看那,室内滑雪场,依山而建,利用地势,不需要有太多的土方工程,不过,由于场地原因,也就能用于一般的娱乐滑雪。”
    “无法承担专业赛事。”
    “。。。”
    一路上。
    唐凯介绍着沿途特色建筑。
    每一个。
    都让人耳目一新。
    在一个工地前,车子停下,唐凯介绍道:
    “这是我们公司承建的,新区最大的购物中心,主要给这边的人用,不用跑去新安市主城区,目前已经完成了主体和附属结构。”
    “正在装修。”
    钱到位。
    进度极快。
    “明年就能开业了吧?”
    “嗯。”
    “那到时候来逛逛。”
    “好。”
    “这个停车场真大。”唐念儿指着效果图。
    唐凯点头。
    “当然,新安市主城区偏紧凑,几乎没什么宽阔的停车场,而在新区,生活休闲的地方,停车场的数量极多,且主要在地上。”
    “以后会不会不够用?”尤曼问。
    “不会,停车场数量和新区的人口规划有关,有一定的比例,而且高于一般水平,不会突然出现新开发楼盘,让常驻人口增加。”
    “这边没有华夏人多,地大,要是人口增长,他们会选择修新区,而不是在已有的区域,修建大规模、高密度的住宅型小区。”
    这一点。
    唐凯很喜欢。
    城市人口增长,配套跟不上,直接就会降低生活品质。
    不过。
    人口大国是没办法,地方就那么多,机会集中在少数地方,不可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缅痶人口相对较少,白纸涂鸦,比较好整。
    至今。
    缅亚经济特区也没开放商品房。
    但是。
    从没停止建设。
    提倡租房子,城市房子租赁化,乡村房子产权化,把一个个农村修建得别墅成***通方便,人们对城市的房子也就没那么多念想。
    农村啥都有。
    教育均等。
    医疗均等。
    大家出去是为了工作,不是定居,即使没有商品房,特区里却没有多少不满的。唐凯知道,这是特殊环境下才能造就的风气。
    农村。
    城市。
    如果条件相差太多,人当然往后着跑。
    可是。
    突然间。
    极速的。
    农村条件和城市几乎等同,大家对于去城市定居的兴趣就会大减,一直以来,零提倡的不是大城市发展战略,而是大农村为方向。
    区域。
    城乡。
    走均衡发展的路子。
    穿行在水泥路上。
    一边。
    是正在养护的高标准沥青路,八车道,一边用沥青,一边用水泥,沥青路是封闭状态,等到大型装载设备在新区施工完,才会投入使用。
    然后。
    再把水泥路铺成沥青路。
    完成八车道。
    路上。
    几乎全是工程车。
    拉瓷砖。
    拉装修材料。
    络绎不绝。
    少部分来自于特区,大部分来自于华夏,绕了一小圈,车子才行驶到博物馆的位置,此刻,博物馆的围栏已经被全部拆除。
    修上围墙。
    主体。
    附属结构。
    外墙装饰。
    全都施工完毕。
    绿化也做了大半,隐约可见里面的施工声,门口站着安保人员,这时,一辆装着览柜的车子开进去,“看样子,还没有展览品运进来。”
    唐青看见柜子都是空的。
    显然。
    得安装完柜子,才会摆进去。
    下车。
    看着左右好远才望到边的建筑,令人震撼,博物馆不是方形,而是长条形,正门就在中间,往左一看,最边边在一公里外。
    走路都得好一会儿。
    比较奇特的是。
    建筑围着一座山,而那座山包顶端,变成了博物馆的顶部绿化,十分有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