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分卷(4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黎韩非看着剩下的一些泡沫,这些要么是泡沫板,要么是箱子太小,装不了什么东西。
    如果就这样扔了的话,怎么都会觉得可惜。
    也许能用来做点别的,只是具体做什么,黎韩非还没想好。
    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事情做,黎韩非就自己带着绳子下海去弄架子。
    只是弄架子,不费什么事情,而且下面也有空气,能维持短暂的呼吸,也不怕溺水。
    下水前,就将绳子的一头绑在竹筏上,然后再水下,折腾着将架子从仓库里搬出去,绑在绳子上。然后骑着虎鲸到水面,正好江家兄妹忙完木炭,一块过来将架子一口气拉上来。
    都是快递整理货物的夹子,结实程度自然不用多说。三人忙着将架子放在车厢里,然后将那些零碎的东西放进去。
    江月初原本想说干脆将食物也放进去算了,夜里开着门,让里面降低气温,白天的时候将门关上,这车厢里保温效果极好,就相当于冷藏了。
    只是黎韩非觉得鸡蛋还是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好,各自储存各自分配到的食物,若是有闪失也不会全丢。
    若是有富余的,等到了安全区,自己去决定换点什么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这样就挺好,没必要放在一起,若是再弄混了,反而让容易相互之间有猜忌。
    车厢里只放了两套架子,不过将船舱周围的东西清理一下,也放上架子,将原本杂乱无序的东西,好好的摆放其中固定好,这整理好了,看着时候的心情都变好了很多。
    一上午大家都在整理,下午时分天上再一次布上了乌云。
    江月东没有提前预告,倒不是他没提前发现,而是他清楚不会下雨。
    只是当薄薄的乌云挡住太阳以后,所有人都觉得气温在下降。
    不是单纯的没有太阳的那种冷,而是真的降温了。昨天晚上他们干活到深夜,也没感觉这样冷。
    黎韩非在物品堆里翻找了半晌,找到了一个从快递包裹里得到的家用温度计,看一眼上面显示零下一度,又把温度计挂在了椰子树上,等了一会儿,也是零度上下。
    这比夜里的最低温度还要低了。
    这也就是在海面上,若是在陆地,估计不流动的水都要开始结冰了。
    这就难怪几人穿着厚外套都觉得冷了。
    将系统送的大火炉拼上,只是火炉只有两个,放在哪里是个问题。
    几人讨论了半晌无果,倒是窦林伟给了几人一个建议:要我说还是在集装箱里烧大火炉,把牲畜都赶紧去,然后在里头反复烧热水,灌热水袋和热水瓶回屋保温。你们屋子里都装了那么多的东西,空间本就小,热起来应该不难,若是屋子里烧大炉子,温度那么高,里面的食物都容易坏。这样用热水取暖,穿上棉袄,问题应该不大。实在冷,再点那种最小的炉子,这种炉子烧火充分,烟雾少。
    天若是冷了,肯定都想要暖暖和和的在屋子里。这种用热水来搬运热量,其实就等同于手动的暖气。很麻烦,不过是最节省燃料的做法了。
    只是来回打水的实在麻烦,这浪费的时间也是时间啊。
    黎韩非搓了搓冰凉的手指,感受着略有刺骨的冷气,道:这种想要温度上去还是困难。
    越城拉着黎韩非靠近自己一些,实在舍不得看着黎韩非被冻成这样。
    那就还是居中吧。
    越城也算是端水大师了。当两种意见不合的时候,他总能找到最具中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及人目光齐齐看向越城,越城道:小火炉。
    这次不端水了?
    越城是个惜字如金的性格,见几人不理解,便又解释道:不是点的炉子,使用铁盆来装烧红的炭火进屋,只留一点缝隙来延长燃烧的时间。船舱里有透气阀,不容易一氧化碳中毒,能取暖,也不会温度太高。
    冬季烧炉子,最忌讳的就是房屋封闭,当前条件下,连急救都做不到,人很有可能会无声无息的死去。
    越城确实是个居中的好办法。烧红的炭火可以一定时间内长期提供热量,温度比热水高。只用盆装几颗炭,不像小炉子那样一次燃烧太多,就足够给屋子里保暖很长时间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在放上暖水瓶,这种时候,取暖是百分百够用的了。
    这一方法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这系统给的煤炭炉足够大,烧一炉子,足够几人挑炭火回去取暖了。
    窦林伟笑道:我记得老年间,好像大户人家就是这么干的。都是烧起来的炭放屋子里,这样不容易有烟,就不容易熏道人,
    而且不怎么需要炭火的时候,集装箱里烧柴火就行,温度提升的比炉火更快,一把火下去能热一段时间。可惜这集装箱里面没有保温层,想要确保热量,必须24小时一直升温。
    够用了,一般牲畜也用不了多高的温度。窦林伟道。
    黎韩非点头:这个确实,我记得东北的同学说,他们那边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的时候,家畜也能散养。
    所以只要温度能在零度以上,或是十度以上,这些小家伙们就不会有事,最多会影响鸡的产蛋量。
    随后窦林伟又指了指拆快递包装出来的那些塑料袋,有的是黑色袋子,也有白色泡沫袋。
    这些其实拼起来也防风防雨的。我看你们两家门口都做了防雨棚。就把这些用胶带拼起来,铺在雨棚上,再做个帘子门挡住。这样你们开门的时候,冷风吹不进去,屋里跟外面有这么个地方挡住,屋子里的温度就不会低。
    这是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常见的保暖方式,不过这里都是南方人,就算是黎韩非,他也是南方出生,帝都长大的。
    自然都觉得这个方法新鲜。但都知道一定会有用。
    黎韩非道:其实有时候的冷未必是真冷,只要不让冷风把热气带走,其实取暖很容易。
    越城道:基本上,绝大多数保暖都是让空气静止,或是停留。泡沫保温,是因为里面含有大量固定不动的空气。羽绒服、棉袄也是一样,蓬松的纤维可以留住空气穿在身上就会暖和。空气其实是温度的不良导体,只要空气不流动,热气不被带走,就不会冷。
    之所以说风可以吹散热气,并不是风给空气降温了,而是空气运动时候,将原本的热气带走,冷气占领了原本热气存在的位置。
    被加热的空气不停被带走以后,热源的热量就会被大量消耗。
    所以越城说,保暖的本质是是一样的。
    其他人不懂得这些,听了他这样说,倒也启发了一些保暖的灵感。
    张月初道:最起码的透气还是要有的。不过有热炭放进船舱里,也就不怕什么了。
    随后张月初抬头看看天空,对哥哥道:哥,你说这天儿会不会下雪?我还没见过雪呢。
    江月东道:明天可能会下雨,如果温度升高应该会变成雪吧。
    黎韩非听着一怔:那不是会下冰雹?
    如果真有冰雹,睡船舱的不用担心,可睡窝棚的窦林伟就可能不安全了。
    窦林伟道:是有这个可能,咱们还是先把怕砸的东西收一收吧,不过冰雹也是淡水,多收集一点,咱们先把羽绒服洗了。
    江月东道:主要是不放心您住的地方。
    窦林伟对自己编织的顶棚还是有信心的:我那房顶还挺结实的,应该不用担心冰雹。
    黎韩非摇头道:海上的冰雹只怕更大。这边的不知道,帝都那边嘛,我见过冰雹吧挡风玻璃砸成蜂窝煤的。
    实在不安全。
    窦林伟也只能苦笑:要不我这两天先住集装箱?妍妍就在江家那边住。
    也只能这样了。
    越城看向江月东,江月东也苦笑:冰雹我也不敢说啊。这天气倒是危险,明天上午不会,下午有可能,反正明天下午和后天的天气绝对不容乐观。而且下多少、多大我预测不了。
    他能预测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天晴。
    可要是让他预测下多大的冰雹,下多少那就难为人了,这估计只有龙王自己能知道。
    越城道:咱们没办法确定,可官方总会有气候观测吧。
    黎韩非当即决定:那咱们立刻动身去下一个安置点。现在白天温度就到零下的,夜里恐怕会更冷。
    众人都把羽绒服套上了,哪怕浸泡过海水,穿着总比不穿好。
    只等下雨了睡多了,再一个个的洗好。眼下还是要尽快的到下一站。
    他们还有想要的塑料筐没买到的。当初出来也是为了塑料筐,结果中间快递站这么一耽搁,他们都停这里两三天了。
    两条船开足了马力,不过因为新增了三号筏破坏了平衡,两条船想要共进退,还是需要一点时间适应,来确保速度。
    五个小时后,当太阳开始西斜的时候,众人才终于远远的看到了他们此行的目标。
    上一次,他们看到的是一座以豪华游轮为中心汇聚而成的海上小城。
    这这次,黎韩非远远的,看见的是连绵几座的山头。
    其中最高的山很大,仰头看上去不说高耸入云,少说也有上千米。一个最高山,周围四个小山头,高的有上百米,矮的也有几十米。
    他们不是山头,而是山,是有着大片大片陆地的山!其周围,更是围绕着相当多的船只木筏。
    如果说,上一个安置点是一座由豪华游轮为中心,像帝都一样,一圈一圈,一环一环的向外扩张的话,那么这里,就是一座座海岛,他们仿佛各自独立,却又相互串联!
    黎韩非,终于又看见陆地了!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看见山了!太不容易了!
    今日目标!还是三十个
    冲鸭!
    冲鸭!!!!!
    第68章
    即便隔得很远,黎韩非也看清了那边的情况。
    那边的山上,还搭建着大大小小的帐篷。远远看上去,山也有几公里那么大,甚至更大。这么大的地方,一定可以住下很多很多的人。
    哪怕是在海水每天都在上升的情况下,依旧能够保证数以万计,乃至更多的幸存者安稳的生存在上面。
    上千米的高山,想要淹没,怎么也要几年的功夫呢。
    上一次看见陆地,是那个海上小岛的山顶。
    当时的黎韩非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只顾着将木材砍走,却忘记了更加宝贵的泥土。
    不要说当时没有条件带走。那么多的塑料瓶,随便装几瓶子的泥土,对后续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么大的山头,肯定已经发展起了种植和养殖。黎韩非已经看见了上面有塑料大棚做的温室,还有冒着黑烟的大烟筒。
    从前看见烟筒,会将它跟污染和雾霾划等号,可现在看过去,那就是文明和生产的象征!
    窦林伟是跟着黎韩非离开原本的安置所的,对于上一辈的人来说,稳定比什么都重要。所以离开对他而言是带有不舍的。
    只是眼前看到了陆地,才知道,跟着黎韩非离开,绝对是他此生做下的最大且最重要的决定!
    船不断的靠近,很快就有海上摩托开过来,是一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人长得微胖,一笑起来就带着几分亲和力。
    这次黎韩非没有了上次的生涩,相当热络的主动扬手打招呼:咱们去哪儿登记啊!我想在这边留一段时间。
    不常住吗?那人有些奇怪。
    多少人看见这里,立刻激动的不能自已,哭着喊着留下来。黎韩非竟然说只是暂住。
    黎韩非当然想留下来,他已经能够想象到这里可以拥有的安稳生活了。
    可他要去找哥哥,就注定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常驻。
    黎韩非笑着摇摇头:我们找人,呆不长远的。只是天越来越冷了,找个地方落脚。
    工作人员点点头:那就没办法了,现在找人的也多。不过我好心提醒你一下。今年海水上升,海里的盐分也被稀释了。所以结冰点变高了。过段时间海面可能会结冰。就算你要找人,我还是建议你至少过冬了以后再走。咱们安置点条件好,资源多。待遇都挺好的!
    会结冰?
    黎韩非只知道南北极,以及个别极度寒冷的地方海面才会结冰。
    要知道,海水不是静止的,是随着潮汐流动的。而海水不仅有盐,还有很多杂质,本身冰点就很低,加上水是流动的,就更加缺乏结冰的条件。
    这种条件下若是能结冰,一来今年冬天一定极寒,二来海水被稀释,那么对于海洋生物而言,只怕也是毁灭性的打击!
    现在海鲜不值钱,可说不定以后海鲜也越来越少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些在海上漂流,靠着海鱼求生的人们,只怕更是灭顶之灾。
    天冷缺乏烧火材料,又缺乏食物。
    那会有多少人冻饿而死?
    黎韩非心思一动,点头道谢。
    好,我们会认真考虑。那就麻烦你带我们去登记了。
    往登记处走到路上,黎韩非还很好奇:这里这么大,你们是怎么知道我们是不是本地人的?
    工作人员道:你们好分辨,有雷达,远远的就能探测到。每个雷达都是有编号的,知道你们是刚来的,等着你们露头就好了。如果是那些漂流的幸存者,基本上都是面黄肌瘦的。我说了本地条件好,在这里生活的人,不说油水多足吧,那生活日子也是相当好的!气色上就不一样。不过气色好的,像你们,也有是漂流或是新来的。那就要过去打听一下了,熟面孔不用管,若是生面孔问一问,咱们这是公事公办,也没什么得罪人的。
    工作人员很健谈,态度也热情。
    其实想想也是,这世道愿意来干这活的,基本上都是闲不住喜欢聊天的人。
    黎韩非掏出来一包烟来递过去,那工作人员只要一根,掏出打火机来还想先给黎韩非点上。
    后头窦林伟笑道:我们船上都不抽烟,这个就是留着给人的。
    那个工作人员自己点上,笑道:我们这有规定,不让拿人东西。不过一根烟的事儿没啥。你说这年头,一根烟都成奢侈品了。这山上规划种东西,就没有一块地方是种烟草的。
    黎韩非忍俊不禁道:都这时候了还想着抽烟呢?
    工作人员砸砸嘴:饭能少吃两口,这烟一天都不能少。
    继续往前开,就到了登记处。那是一个依靠在山边的,一个很大的海上临时港口。他们过来,刚好有两个竹筏离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