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分卷(12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那些深受美国影响的国家差点没气死,区别是有的还敢利用媒体发出指责的声音,而有的只能忍着,反正不管他们发声不发声,也无法改变给老美擦屁股的事实,还不如少给自己找点麻烦。
    这些国家之间的恩恩怨怨李贤因也就是当个八卦看看,这和他没啥关系,也不是他有能力插手的,所以很快就翻过了这两页,专注地寻找其他商机。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商业圈子都有些许混乱,而在混乱中永远是最好捡漏的时候,尽管李贤因记得这次危机中的绝大多数重要事件及转折点,但那只能帮助他在危机的中前期赚到钱,之后的很多事情他是没机会插手的。
    就比如雷曼兄弟和许多资金链断裂的银行,如果李贤因手里有足够的钱,肯定会选择收购这些企业,这对他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可惜,他还真没那么多钱,几十上百亿在收购这些庞然大物时完全不够看,何况想要趁机充实自身实力的集团企业也不在少数,李贤因可没底气和那些资本大佬竞争。
    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李贤因才会把视线投向那些专业性较强、且在本专业内有些名气的中小型企业。
    这些企业大多有自己看家本领,不然也就不会在各自的领域内闯出名声了,只是他们所处的行业或者自身的产品本身比较小众,又没有进入到大范围盈利阶段,稍微有点冲击就可能猝然暴死。
    李贤因就想投资几个这样的公司,这类企业因为有些名气,遭遇破产危机时也很容易见诸报端,在报纸的经济版面或者高新科技版面好好找找,是能够搜寻到目标的,在这种大环境下,能一直撑下去的小众高新企业才是少数。
    他已经找到了几个目标,只是除了其中一两个之外,其他几位都有狮子大开口的嫌疑,显然是觉得自己尽管已经破产了,但残留下来的部分依旧属于优质资产,要价高一点并不稀奇。
    然而李贤因却不这么认为,双方在收购价格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怎么都谈不拢,所以几个收购案目前都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弄得李贤因只能叹气,如此大的价差已经属于双方的经济观念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了,简直难以调和。
    按理来说,那些企业老板中虽然也有刚创业的小年轻,但大部分都是业内老手,不会不清楚自家企业到底值多少钱,李贤因很怀疑他们之所以狮子大开口,完全是想在甩手之前再坑一笔。
    这让他有点犹豫,投资那些小众企业本来就有风险,不过是趁着有钱的时候看看能不能发展几个真正的副业罢了,如果要花这么多钱,他还不如收购一家美国的影视制作公司或者特效工作室呢,好歹和S.M的本质业务专业对口。
    好莱坞在此次危机中所遭受的冲击也不小,这时候收购一家影视公司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肯定比以往要小上不少,可再怎么样,这也是好莱坞啊!
    想要在好莱坞立足,光光收购一家制作公司是不够的,后续的资金投入只会比收购款更多,这也是李贤因之前一直没有这方面考虑的原因,现在被那群狮子大开口的吓了一跳,倒是突然想起来这一茬了。
    只是左想右想了一阵,他还是觉得在好莱坞收购一家影视制作公司的回报率太低了,非常容易发展失败不说,S.M现在的艺人也都是黑头发黄皮肤,去美国拍电影那绝对是想多了,火起来的概率可以说是接近于零。
    这样一家很难给自己赚钱,又几乎无法成为S.M娱乐产业链其中一环的制作公司,属实有些鸡肋,还不如收购一家特效工作室,好歹还能给韩国这边的自家影视剧做做特效和后期,而且一些技术好的特效工作室还是很赚钱的,最起码能够自负盈亏。
    李贤因正思考着,桌上的电话响了,来自门口值班的康郑渊:社长,胡女士来了。
    让她进来吧。
    因为有事儿要办,李贤因不得不暂时放下纠结,重新叠起报纸,抬眼看向推门进来的女士。
    这位胡娜美女士是李贤因请来的心理医生,不过不是给他看病的,而是公司内新成立的心理咨询室的室长,今天才第二天上班,所以李贤因打算约她谈谈。
    心理咨询室这东西李贤因很早就在想了,只是迟迟没找到合适的咨询团队,这才一直拖到现在。
    其实真要说起来,他的那位私人心理医生也挺合适的,专业实力不是一般的强,然而人家自己有诊所,是不可能天天到S.M来坐班的。
    选来选去,李贤因最后还是选择了眼前的这位女士,有亲和力、耐心足,并且没有诊治不力的黑历史,曾经出国进修过两年,回来后开了个小的心理咨询室,不过或许是比较年轻,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名气。
    只能说这是个踏实的人,因为在名校进修过,本身口碑也不错,专业能力肯定是过关的,就是能发挥多少作用还不好说,如果效果不好,他是肯定会换人的。
    毕竟现在SHNee都出道了,如果他没记错,这里边儿有个成员的结局也不是太好,而且人家真爱唱歌,想拉他去专职演戏来转移注意力估计是不太行的,除了做好心理预防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第190章
    时间进入08年末,在一通闹腾却依旧没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后,在首尔失业的外乡人们正面临着最艰难的决策,是继续留在这个不仅短时间内找不到工作、还要继续交房租的城市,还是干脆回到家乡去?
    尽管家乡的公司在升职这方面可能不太友好,上升的天花板比较低,工资也肯定达不到首尔的水平,但回到家乡也不是没有好处,最起码绝大部分人都不必再为房租而担忧,而且会很快安定下来,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很快结婚生子。
    毕竟家乡的生活肯定会比首尔轻松很多,他们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私人事务。
    不能说他们没有进取心,因为一次挫折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了继续留在大城市闯荡的机会,实在是目前首尔的就业环境太糟糕了,这么多失业人员扎堆挤在这么块儿小地方,短期内很难找到满意的新工作。
    何况许多大龄单身青年们早就在多年工作中攒够了存款,此时正是跑路回老家找份轻松工作的好时候。
    于是在今年年底,随着失业潮的扩散,越来越多年轻人、甚至是中年人离开了这座韩国首府,返回并不遥远的家乡。
    支撑着消费的主力人群少了那么多,对首尔这座城市的经济状况来说绝对称不上好事,尤其是那些拥有许多实体店的集团企业,他们在首尔所开的店铺数量远比其他城市要密集得多。
    这些店铺的日常运营需要花费不少成本,但在以往,每家店能赚到的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哪怕有些店铺位置偏僻,偶尔难免亏本,可出于抢占市场的目的,店还是要开的,这样才能彻底断绝对手们的生存空间。
    只是现在状况不同了,常住人口的流失、消费量的大幅下滑让所有店铺的盈利都在减少,身处市中心的铺子还要好一些,最起码能做到自负盈亏,但稍微偏远一些的地方早从两三个月前就开始亏本了,全靠背后的集团总部撑着,否则这会儿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而在这其中,SK应该是亏损问题最严重的。
    他们之前没有裁员,从而导致员工过多是一方面,主要还是SK旗下有非常多位置偏远的加油站,随着自己开车出远门探亲或游玩的人在不断减少,这些地方成了每个月都在亏损的吞金兽。
    而且就在最近一两周,网上有许多人都在抱怨油价太贵,明明最近物价普遍在跌,可市面上的油价不仅没有下滑到照顾失业人群的层次,反而还有些微上涨,这简直就是欺人太甚!
    李贤因在看到相关新闻的第一时间就很清楚地意识到,该是他出手的时候了。
    不到一个下午,网上就迅速飘起数不清的油价帖,刻意挑起民众的怒火,然后不知怎么的,就有人提到了SK。
    SK作为韩国有名的石油加工与供应商,市面上的油价与他们有很大关系,只要他们不放低出厂成本,做汽油零售的商家就是想降价也做不到,何况许多加油站本身就是SK旗下的产业,他们自己也做零售,怎么定价还不都是他们说了算。
    每次一出现这种话题,就会很快冒出一群说话非常有优越感的人,装作一副理中客的模样,开始嘚吧嘚地念叨财阀的坏处,其中或许还会夹杂几句你居然还会对财阀抱有幻想的无情嘲讽。
    这种故意挑起围观群众负面情绪的行为或许和仇富有关,也或许是纯粹的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但确实和李贤因没关系,这些人可不是他安排的水军。
    在如此挑动下,许多人对SK的印象估计一直在111的往下掉,毕竟在韩国这样一个许多家境不好的人可能都有辆车的国家,油价还是挺重要的,即便因为需要缩减开支,他们已经决定最近半年内都尽量不开车出门,可这也不影响他们怒怼坚持不降价的SK。
    倒也不是没有为SK说话的人,毕竟降价或涨价这种事属于商业行为,怎么定价是人家公司自己的自由,嫌贵你别买就是了,根本没有理由指责对方社会责任感薄弱,甚至借此威胁对方降价。
    然而这部分替SK开脱的声音很快就被喷得彻底消失在了数量众多的评论中,愤怒的网友们才不会这么容易被他们说服。
    但凡有点商业及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汽油这种东西和普通的商品根本就不一样,虽然没有汽油人也不会死,但它在现代社会确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许多人的日常生活根本就少不了它,拿这么重要的资源去和普通商品做对比,然后觉得汽油涨价也没关系的人
    不是蠢就是坏!
    李贤因很满意地看着所有不和谐的声音都被快速消灭,然后让人捏造了一些SK的黑.料放到网上,企图加速舆论发酵的过程。
    故意捏造出来的负面.新闻其实挺离谱的,说是SK的汽油加工厂造出来的汽油其实有质量问题他们家许多站点所售卖的汽油都掺了水!
    众所周知,水油是不相融的,但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其实也可以让这两者融合在一起之后不会呈现出明显的水油分离状,只是经过处理的汽油颜色明显会比正常产品要淡上一些,仔细检查的话并不是很难辨认。
    以SK的体量来说,用这么容易被发现的手法来牟利风险太高,正常人也很难想到汽油掺水这一出,那在许多人看来都有些异想天开,他们在看到新闻时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汽油居然还可以掺水?!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但不得不说,人类的跟风性质真的是一大BUG,不管一个新闻乍看起来有多假,只要谈论的人多了,信誓旦旦肯定这就是真相的人完全占据上风,那剩下的中立人群也极容易被冲昏头脑,觉得原本荒诞的新闻变得可信起来。
    就比如这桩关于SK集团售卖假汽油的新闻,一开始还有人觉得不可能,他们又不是没有用过SK出产的汽油,掺没掺水还能认不出来?
    但李贤因根本没有给他们留下太多的思考时间,很快就发动了水军大法,于是面对个别群体的质疑,很快就有人说SK是真假混卖,他们卖出的汽油也有一部分是没问题的,但也确实存在掺水的情况。
    这就要看你运气好不好了,有时候其实就算被灌了有问题的汽油,车主也是很难察觉的,毕竟也很少会有人在加油之前先观察一下汽油的成色。
    如此说法一传出来,那些没买到过问题汽油的人也不吭声了,虽然许多老司机很确定自己从没吃过这种亏,但并不确定别人是否真有这么倒霉,遭遇过问题汽油的打击,所以在真相不明的当下,自然不可能跳出来帮SK说话,更不可能帮忙澄清什么谣言。
    说不准那根本就不是谣言,SK要真就有这么黑呢?
    而比起这些很明确自己没踩过坑的老司机,其实每天老老实实开着车的人们对车辆的细微改变及周边用具的了解并不那么深刻,每次加油的时候他们也大多是坐在车里,由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帮忙加油。
    人家到底给自己加了什么油他们也看不见,现在回想起来,别说通过颜色来判断汽油是否掺水了,就是气味的差别他们都没仔细辨认过。
    这会儿再看到这个新闻,许多人不免心里惴惴,生出一个念头:我不会也被加过问题汽油吧?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以难以想象的速度飞快长大,何况最近的SK本来就被揪着汽油涨价的事儿不放,这会儿又被曝出质量问题,可算是彻底牵制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第191章
    亲眼看着SK与假汽油相关的词条在短短两天内占据各大公众媒体,卢素英有些兴奋,又有些担忧。
    她清楚地知道李贤因的所有计划,但这种命运完全握在别人手里的感觉确实很难让人安心,然而她所能做的,只是时刻关注着外界的消息,指望他们预定好的计划中不会出现任何意外。
    顺便还要祈祷李贤因足够守约,不会在计划中偷偷地动手脚,好完成一些损人利己的手段。
    面对声势浩大的讨伐行动,SK很快展开了危机公关,在自己的官网与报纸上刊登了澄清公告,声称SK出厂的汽油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为此他们还附上了一份来自权威检测机构的检验报告。
    但这并没能起到任何作用,报告只能证明他们家的汽油确实有一部分是正常的,但却无法证明所有站点的汽油都没问题,毕竟传言说的就是他们真假混卖,除非把所有在售的汽油都检测一遍,否则根本无法破除这个谣言。
    然而把所有站点的汽油都检测一遍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与人力,而且等他们检测完,热度早就过去了,大众已经对SK出厂的汽油产生了难以磨灭的负面印象,到时候再出具检测报告也无法引起太大的讨论度,更别说借此挽回丢失的品牌价值了。
    所以不论出于性价比考虑还是实用性考虑,SK都不可能主动检测旗下所有站点的在售汽油,也就免不了被李贤因制造的谣言所纠缠,他们的解释很难让民众们就此放下怀疑的目光。
    不过SK方面显然不会坐以待毙,兴许是受到了李贤因的启发,他们想到了另一个能够证明清白的方法,那就是把网上那些声称自己在SK买到了掺水汽油的人全都告上法庭!
    这样总能证明他们不畏任何检查的底气与清白了吧?
    要知道李贤因的群体诉讼刚传开的时候,虽然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导致李贤因本人被扣上冷漠无情的帽子,但也有许多人觉得,他之所以敢一下子起诉这么多人,是因为他本来就是正确且占理的那一方。
    尽管因为一点小事就起诉人家似乎显得有些不够大度,但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这一点无可指摘,所以不管有多少争议,也没人能逼迫李贤因改变起诉的想法。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被诉人承认了自己所犯下的过错,要么向李贤因道歉请求和解,要么就只能接受赔款或者坐牢的结局,这也让围观群众们彻底看明白了双方立场,这些被诉人是施暴者,李贤因才是受害者,他们哪怕再讨厌李贤因,也实在没必要帮着施暴者说话。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