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重生女首富:娇养摄政王 第38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谢珩听完这几人说话,提笔在案上写下“南华”二字,沉声道:“就他了。”
    一众副将惊了惊,刚要开口说话。
    便听谢玹开口道:“先前在帝京查出的线人和暗桩,属南华的最多。”
    众人一听这话,立马道:“打!”
    “没事往帝京放这么多线人和暗桩,定然是早有图谋!”
    “就是!不打他打谁?”
    殿中众人正说着话,门外内侍来报,说老郡公和几个大臣求见。
    众人闻言,瞬间都安静了下来。
    谢珩抬了抬手,“让他们进来吧。”
    张副将见状,忍不住问道:“我们要回避一下吗?”
    谢珩面色如常道:“不必。”
    声落时。
    老郡公和几个老臣一道入殿而来,正要屈膝行礼,便被谢珩叫停了,“不必多礼了。”
    他道:“夜色已深,老郡公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第540章 愿长兄千秋年少
    老郡公揣着手,琢磨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老臣有个不情之请。”
    “你就别磨蹭了。”贺兴邦在后头道:“主上,是这样,这大晏自开国以来,所有的君主都姓赵,先前也有过女君继位,后来诞下的子嗣也是承赵姓,所以您看,您既然继承皇位,是不是把这个姓改回去比较妥当?”
    这话一出,几个同行的老大臣纷纷附和,“是啊是啊!还是改回赵姓比较妥当。”
    其实前些日子,有些人同谢珩隐晦的提过,只是谢小阎王和谢玹都一心扑在追寻少夫人的事情上,对这隐晦提醒的事毫不在意。
    众人又被新帝威仪震慑,愣是把这最重要的改姓之事拖到了这时候才敢重提,央着在谢珩面前面子最大的老郡公牵头,在登基前一夜,冒死再进言一次。
    三公子和四公子,还有叶知秋同一众副将这时候都一声不吭,只是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转到了谢珩身上。
    夜渐渐深了,风过回廊,潜入轩窗,吹乱满殿灯火。
    谢珩缓缓落座,抬眸问众人:“孤若是不改姓,是不是明日就要换人登基称帝?”
    一众老臣们闻之色变,纷纷跪地,高呼道:“老臣不敢!只是这改姓之时关乎重大,请主上三思啊!”
    “主上!”老郡公和贺兴邦也一同朝谢珩行了大礼。
    谢珩闭了闭眼,斩钉截铁道:“此事绝无可能。”
    “可是主上……”贺兴邦还想再劝,却被一旁的老郡公拦住。
    一时间,再无人言语。
    偌大个宫殿里,只闻窗外呼啸而过的风声。
    “那什么,诸位老大人都一把年纪了,没事不要老跪着。”谢万金上前把老郡公和贺兴邦扶了起来,微微笑道:“天色也不早了,你们早些回去歇着,有什么事咱们以后再说。”
    老郡公刚要开口同四公子说话。
    谢万金压低了声音,抢先道:“老郡公,我长兄的脾气,你是知道的。若是你们非要逼他做不愿做的事,比如改姓什么,那你们只能再找一个人坐那个位置了。”
    “……”老郡公到了嘴边的话又硬生生的咽了回去。
    众人看看油盐不进谢珩,又看看这笑脸迎人的四公子,还有一旁从头到尾都不发一言的谢大人,只能在心里叹气再叹气。
    四公子琢磨着这帮老大臣心里琢磨的差不多了,这才再次开口道:“夜深了,出宫的路不好走,我让人给诸位大人掌灯。”
    谢万金这般说着,客客气气的帮长兄把这些个老大臣都“送”走。
    他一贯是嘴上功夫绝妙的,亲自扶着老郡公出殿门,低声劝慰了两句。
    众人出门时,已经是满脸都写着“我等提议之事太过无礼”的愧疚之色。
    被谢万金扶着的老郡公走的最慢,众人都迈出了殿门,他离门还有两步远。
    “老郡公……”四公子正要开口同他说话。
    老郡公忽然停步,回头看向谢珩,满心不解的问道:“主上为何不愿改回赵姓?虽说世上大多人都是子随父姓,可也不乏随母亲姓的,何况这事帝王天家,本就不能同寻常人家共论。”
    徐洪武是真的想不明白。
    虽说让人改掉自己用了十几年的姓氏,这事是有些别扭,可怎么着也不是完全不能商量的。
    主上却说“绝无可能”,着实让他们这些老骨头脑壳疼。
    谢珩敛眸,漠然了数月的俊脸,此刻竟浮现了些许温情,“她只知道我姓谢名珩,字东风,若是改了姓,她回来的时候……找错了人怎么办?”
    他说这话的时候,嗓音并不响,看着是在回答老郡公的话,其实更像是在喃喃自语。
    一时间,谢玹闭目不言,叶知秋低头侧身,左右无声。
    老郡公愣了片刻,许久才缓过神来,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也不要四公子扶了,自觉的闭上嘴,出殿而去。
    殿外夜色深沉,明月共星辰。
    殿中人继续方才被打断的话,谢珩同叶知秋和一众副将研究攻城掠地之策。
    谢玹在一旁时不时提出一些看法,这两兄弟,一个屡出妙计,一个心思缜密,正好互补。
    把叶知秋和一众副将们听得一愣一愣的。
    四公子也没闲着,他自小跟着谢三夫人在外头做生意,天南地北哪里都去过,风土人情、地势兵力都能知道个十之七八,说起这些来,一扫平日吊儿郎当的纨绔模样,反倒像是世间少有的少年大才。
    殿外宫人内侍忙的没个歇气的时候,殿中马上就要继位的新帝,同众人商议战策也是侧夜未眠。
    王良在旁一句也不敢说。
    大晏开国这么多年,历代皇帝在继位前夜彻夜不眠的比比皆是,就是没听说过哪位是忙着商议如何开战不睡觉的。
    一夜斗转星移。
    月色散,鸡鸣破晓间,旭日东升。
    谢珩一夜没合眼,依旧没有半点倦意,王良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打断,劝着几位去更衣梳洗。
    谢玹和谢万金还有叶知秋等人起身告退。
    谢珩也起身走到龙吟殿更衣,宫人内侍们在他身侧来来去去,躬身来躬身退,大气也不敢出。
    他在内侍的侍奉下换上玄色五爪龙袍,头戴九珠帝冕。
    各大宫殿之间钟鼓磬环绕,百官跪迎,宫人内侍全部跪伏于地,恭请新帝仪仗,煌煌天威。
    谢珩踏出殿门,迎着朝阳走向议政殿那一刻,脚下的白玉阶好似通天桥,他抬头,只见黄金殿中龙座孤高。
    左右宫人内侍每一个动作整齐划一,谁也不知道这位新帝在想什么。
    谢珩眸色漠然幽深,面上没什么表情,一步一步走到最高处。
    他转身坐在龙椅上,一瞬间衣袖翻飞,帝冕晃动,帝王威仪万千。
    王良手持拂尘,朗声道:“皇上驾到,跪!”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瞬间,文武百官应声而跪,三重九殿山呼万万岁,偌大个皇宫之中回声不断。
    多少人穷尽一生,只为这一刻的尊荣。
    而此刻的谢珩,看似睥睨天下,其实一切都离得很远,眼前人亦看不真切。
    昔日风流年少模样,都作云烟。
    谢玹站在文官最前方,众人跪拜,唯他一人卓然而立。
    待到山呼万岁声散去后。
    三公子上前一步,掀袍而跪,朗声道:“愿长兄千秋年少!祝吾皇万寿无疆!”
    众人只知今日新帝登基,唯有谢玹更看重今日是三月初三,他长兄的生辰。
    年满双十,当加冠成人。
    谢珩微愣,隔着九珠与之对视了一眼,而后起身,步下白玉阶,一手扶起三公子,一手拂袖示意文武百官:“众卿免礼!”
    第541章 承明四年
    三载后,承明四年,帝京城。
    自谢珩登基之后,把四周列国打了个遍,先前总想着在大晏沾点便宜的那些个小国,全都连本带利的还了回来。
    一开始朝中还有人给谢珩进言,好战伤民,谢万金带着算盘上朝给大臣们算了一笔账,四公子说“别人打仗那是劳民伤财,我家长兄不一样,以战养战,富国强民不说,还能把先前二十来年的气好好的出顺了!”
    再加上谢玹这个闷头做事的,短短三年,就从刑部侍郎升到了尚书,又入阁升任首辅,统领百官。
    这位平日里对言官十分的客气,不管御史台那些人怎么参他,都不当一回事。
    但若是这些言官敢说谢珩半句不好,就会看到首辅大人黑着脸,浑身冷气萦绕,请你去天牢喝茶,一喝就喝掉半条命,。
    再加上谢珩带兵亲征屡战屡胜,南华富饶,再度隔城让地,北漠被打的王庭都搬了好几次,其余的小国更不用说了。
    久而久之,众人也就不说什么了。
    反倒是列国王侯叫苦不迭,自从知道谢珩这般东征西站是为了寻找温酒下落之后,日日烧香拜佛,祈求上苍再赐一个温财神下来,收了谢珩!
    奈何天不遂人愿,温财神消失的无影无踪。
    谢珩登基三年,在帝京的日子屈指可数,群臣日夜担心不已,每逢谢珩回京,先是关怀一番“龙体安否”,再后来便是“可有温掌柜消息”,最后才禀报朝中诸事。
    这一年开春,谢珩灭了东南边的平国,班师回朝,坐在议政殿上听群臣启奏。
    平日里都是谢玹代政,首辅做事简单利落,从不与人废话,底下的官员们已然吃了许多瘪,就等着谢珩回来,在皇上面前露露脸,含蓄的提一提把谢首辅的掌政之权收一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