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重生女首富:娇养摄政王 第33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赵静怡强忍着近乎失控的情绪,伸手拉过应无求的手腕。
    后者如临大敌,顷刻间便要往后收。
    “你慌什么?”赵静怡头一次庆幸自己练了好些年的武功,即便心上人比她高出许多,同瘦弱二字半点也沾不上边,此刻挣不开她的手。
    “公主……男女授受不亲,更何况,我马上就要剃度,你这样,很是不妥。”
    应无求同她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同平时并没有什么区别。
    好像在说一件在寻常不过的事。
    是的。
    这事,赵静怡早就知道。
    全天下都知道,应氏有个神仙子在佛诞之日出世,生来便承天缘,要修佛道渡天下。
    他不到三岁,就被主持接到了万华寺,同至亲分离也不哭不闹,平静无常。
    八岁便与名师论道,开坛讲经,闭关参禅。
    世间多疾苦,唯独他生来便是天上人,只是误落红尘间。
    若是她不曾同他檐下同听雨,不曾与他溪边观鱼戏,不曾有这朝夕相对的五年。
    大抵,赵静怡就只是那个偶然才会来万华寺进一次香的大公主,进出时一众侍女宫人们围绕着,远远看一眼被信众族拥的无求大师,也只会随口说一句“这和尚好生俊俏,怎的想不开断了红尘?”
    最多最多,也只会瞧上两眼,一回府也就忘了。
    可上天总爱作弄人。
    让她早早遇见了这个人,同他一起在黑夜里仰望星芒,晓得了这世上,除了阴谋诡计之外,还有这样简单而纯粹的善意与喜欢。
    得到过之后,如何能承受失去?
    很长一段的时间里,年少的大公主每天见到应无求的第一件事,就是伸手摸摸他的头发。
    那时候应无求也很是无奈,日复一日的同公主说:“男女授受不亲,公主下次莫要如此了。”
    可惜那时候的大公主已经初见其厚颜之质,含笑看着她的意中人,说:“道理我是懂得,我也不同别人这样。”
    她的心上人太过平静温和,哪怕说着让你不要靠近他的话,也不带半分伤人的语气。
    于是,大公主便左耳朵右耳朵出的忘记自己不想听的,每每第二天,依旧如此。
    后来,应无求也就像是惯例行惯事一般说一句,至于赵静怡要摸要揉,也就随她去了。
    主持说世人三千烦恼丝,入了佛门啊,便要剃干净。
    她知道应无求有一天会舍弃这些烦恼丝,他同外头那些个鲜衣怒马的少年郎都不一样。
    同龄的少年为争名利挤破头,为博美人一笑散千金的时候,应无求在误佛道,行走在穷苦之地,度化万民。
    人人都说少年白衣,最是风流。
    而他锦衣玉貌时无心于此,素衣麻布,盲杖草鞋也毫无不在意。
    这样一个人,赵静怡明知道无法独占他,却又忍不住奢求。
    她年年月月,又一天一天的奢望着,他能留着发,于与她同舟唱蒹葭。
    可奢望之所以是奢望,便是因为,求不得。
    他终究是要离她而去的。
    而那时候的她执念太深,一心强求,拽着应无求的手,从袖中取出那串相思豆做成的手钏,带到他手腕上。
    不大不小,刚刚好。
    她欢喜极了,将他的手举得高高的,“你看,这万华寺里生出来的红豆,每一颗都是我亲自摘下来,钻了空穿到了一起的,一共二十二颗,取双双对对之意,两两相思之意……”
    “公主。”一向耐心极佳的应无求却打断了她,温声道:“红豆虽好,却会腐朽,正如情爱之事,只是年少一时欢喜,终不长久。”
    他一点点将手抽了回去,字字句句都是他的佛与众生,如同开解那些求而不得生了执念的人一般,劝她要放下。
    赵静怡活生生的站在那里,在应无求眼中却只是红颜白骨。
    终有一日,会同她送他的那串红豆一般,腐朽消亡,归于尘土。
    从那一天起,赵静怡看万华寺庙诸殿神佛,都是噩梦。
    那一年,赵静怡独自出帝京,走过了许多以前没去过的地方,也重游了从前和应无求一起走过的路。
    山河湖海都在变化,曾经的贫瘠之地,有了往来经商之人。
    昔年小豆丁般的娃娃也褪去了稚气。
    赵静怡在行万里路,期盼着归去时,她的心上人已经改了主意。
    可她等啊盼啊,到头来,只等来眼线一句“剃度之日已定,公主速归。”
    赵静怡没日没夜的赶回帝京,应无求堵在门前,问他可否改变主意。
    他只说了四个字——
    此生不改。
    她是个极决绝的人,无求剃度的那一天,她便嫁了别人。
    后来,他披上了袈裟,她二嫁。
    再后来,他成为人人敬仰的当世活佛,她成了人人唾骂的淫娃荡妇。
    第468章 从前
    当今皇上最看重的大公主,在朝堂腥风血雨之中浮沉。
    向来无悲无喜的无求大师,在天灾人祸之间救苦救难。
    曾经共朝暮,一朝各殊途。
    赵静怡穿过那些阴谋阳谋,挤出些许空闲光阴,有意无意的经过那熙熙攘攘的长街,等着难得出寺门一次的他。
    偶尔有一天,真让让她等着了,也只能隔着帘纬轿撵,里三层外三层的侍女和信众,遥遥看一眼。
    这帝京城说大不大,她的公主府同万华寺也就隔了三条街,半个时辰的脚程,同那些隔了天涯海角,千里万里此生难再见的相比,也算不得多凄然。
    说小也不小,两人之间,数十步之遥,便隔了人山人海。
    任你是金枝玉叶,还是九天仙家子,都难以跨越。
    于是,赵静怡在谋算交换间,欠下了一桩又一桩的姻缘债。
    父皇为大公主选了第三任夫婿的时候,她终于又有机会站到了应无求面前。
    那时候,张岳泽还是个愣头青,将见色起意,误当做一见钟情,欢欢喜喜的在父皇面前请求赐婚,迫不及待的跳入困住她的深渊。
    成婚前,张岳泽邀她同游万华寺。
    这是大公主前两任驸马绝对不会做的事,但凡是出生在帝京,稍微有些人脉的世家公子都知道,大公主曾对无求大师痴心妄想了好些年。
    后来没成,险些一把火烧了万华寺,毁了诸殿神佛。
    这是个极其不讲理的姑娘,因爱生欢喜,因爱生怨怼。
    说到底,还是因为放不下那个人。
    偏偏张家长年驻扎边关,张岳泽初到帝京,就被大公主的美貌勾的丢了魂,也着实是太年轻,一心要向自个儿的心上人证明:我可比那个秃驴好多了。
    彼时,赵静怡走在住了好几年的故地,在拱门旁发呆,想着:这地方从前是有两颗红豆树的,现下怎么不见了?
    佛门清净地,自然没有人会特意栽种这种风花雪月诗词里,句句都唱作相思的东西。
    正因是不知是何人洒落的种子,偏偏又那样巧,在大公主情窦初开时,落地生根长成了小树,在渺渺香火之间,生出几点红。
    让年少的她,视作天意眷顾,一颗一颗摘下,小心珍藏。
    期盼着她的意中人,也能同这些不该出现在寺庙中的红豆一样,心似琉璃,身眷红尘。
    可惜大抵不能如愿。
    旧时人远去了,树也被新的草木代替。
    偏生张岳泽还同她站的极近,微红着脸同她说:“公主从前会看上那个错的人,只是因为还不曾遇见我。”
    那时候的张公子真是满心的自信,“他们都没能好好照顾公主,我不一样,我对你的喜欢,比这世上任何一个人都多,也会比他们待你更好。”
    赵静怡只是笑笑,伸手拂过身侧的万年青,不经意间一抬头,看见同两个小沙弥说着话的应无求穿过树荫,朝她走来。
    那一天阳光烂漫,风轻草绿,什么都是很好的。
    应无求朝他们微微颔首示意,一个字都没说就从她身侧走过的时候,也是十分自然而然的。
    好似他们从来都不曾有过那朝夕相对的五年光阴,和街头擦肩而过不相识的陌路人,并没有什么分别。
    赵静怡愣在了原地。
    张岳泽在她身侧道:“这位就是无求大师?除了年纪轻些,看起来也没比别的和尚特别啊?”
    大公主勾了勾唇,却没同他说话,转身便走向佛殿,没入香火之中。
    殿内檀香袅袅,佛祖一身金光,坐镇中央。
    两个小沙弥在一边打扫尘埃,应无求坐在蒲团上,一下一下的敲着木鱼,在赵静怡迈步入内的那一瞬间,他的手停顿了一下。
    赵静怡走到应无求面前,居高临下的看着他。
    后者闭上双眸,继续敲着他的木鱼,诵他的佛经。
    小沙弥连忙上前道:“诵经祈福请到正殿,女施主……”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赵静怡伸手,轻轻推开了,“要么出去,要么去一边待着,闭嘴,不许出声。”
    两个小沙弥:“……”
    打坐诵经的应无求好似什么都没听到一般,没有丝毫的反应。
    赵静怡微微附身,在他耳边问道:“应无求,你躲我做什么?还怕我真的纠缠你一辈子吗?”
    年轻僧人手中的木鱼停了,缓缓的睁开眼睛看着她,语气平静的没有任何的波澜,“公主得遇良人,自是不会如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