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重生女首富:娇养摄政王 第32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
    皇宫,议政殿。
    老皇帝端坐龙椅之上,一众文武百官林立殿中,随着内侍一声通报。
    谢珩同赵丰同时迈步入殿,身后众臣随后。
    “谢珩参见皇上。”
    少年抱拳行了一礼,孑然而立。
    同他一道进来的这些个人,包括赵丰在内都伏地行了大礼,山呼万岁,越发谢珩轻狂桀骜,不可一世。
    可满朝文武自诩清流名士,不及少年一身铮铮傲骨。
    赵毅病了许久,此刻脸色青白,看起来越发的苍老,看到谢珩进殿来面色才稍稍好看了一些,开口道:“谢爱卿来的正好,快快免礼。”
    “谢皇上。”
    谢珩的嗓音清清朗朗,掺杂在众人的庸碌之声中显得格外的清晰。
    “启禀父皇!”赵丰见状,连忙上前道:“定北王心系万民,抱病在身乃不辞辛劳入宫请战,此乃大义,我等都应效仿之……”
    身后一众刚从谢府出来的大臣们立马附和着太子爷,将谢小阎王夸得举世无双。
    先前在背地里骂的有多狠,现下就夸得有多猛。
    谢珩站在议政殿中央,不咸不淡的扫了众人一眼。
    都说文无第一,这些个文臣夸起人来,真是天花乱坠。
    连带着原本站在殿中的众位大臣们忍不住开口夸了几句。
    谢珩恍若未闻一般,完全无动于衷。
    最后是王首辅出来圆的场子,“皇上赐的续命丹果然很管用,定北王的伤大好,此乃天佑我大晏!”
    少年侧目,看着一旁睁眼说瞎话的老狐狸,不由得勾了勾唇。
    众人齐声山呼,“天佑我大晏!”
    老皇帝龙心暂宽,问谢珩,“今日便点兵出征,谢爱卿以为如何?”
    谢珩道:“墨羽营五万人,先前招降的有三万,现下能用的一共也就八万人,对北漠狼骑二十万,兵力悬殊太大。若是沿途招兵买马,从各城抽调人马也不是不行,只是行军打仗所需的军饷粮草……”
    他微微一停顿,老皇帝当即就安排户部拨十万军饷和粮草。
    只是钱和粮都不多,户部和兵部的那两位上前两步,一顿哭诉,都表示只能临时先调一部分,以解燃眉之急。
    老皇帝也知道自己有多少家当,叹着气,点了头。
    谢珩道:“是先调这些,还是只有这些?”
    户部和兵部的脸色一白,连忙解释道:“定北王莫急,这后面的军需一定会跟上的……”
    这话说出来也没有多少底气。
    毕竟国库里就这么点东西,先前赈灾还都是花的谢小阎王的赎身银子。
    众人都是硬着头皮说话。
    老皇帝一口气上不来,咳了半天,许久才勉强缓过来,开口道:“谢爱卿只需在前线全力抗敌,这军需之事有朕!”
    谢珩抬眸看向那高坐龙椅的老皇帝,“皇上金口玉言,那谢珩可就当真了。”
    先前递多少折子都解决不了的事,顷刻之间便说定了。
    虽说赵毅说话也没几句是真的,可得了个承诺,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殿外阳光渐渐笼罩万里山河,些许微光透过窗户,落在少年身上,红衣玄甲,风华无双。
    老皇帝又说了几句激励谢珩的话,不多时,便起身道:“时候不早了,朕……送谢爱卿去点将台。”
    谢珩微微颔首,等赵毅走下白玉阶,这才随后走出议政殿。
    墨羽营一众副将早就侯在了殿门外,同老皇帝见过礼,便连忙奔到了谢珩面前,“将军!”
    以贺宇为首一众将士都是玄甲加身,齐齐抱拳见礼,“末将愿随将军奔赴边关,此后生死事,但凭将军吩咐!”
    都是一群二十来岁的年轻将士,官职说高不高,说低不低。
    先前谢珩赋闲在家的时候,墨羽营乱的跟一锅粥似的,去了凌云山一趟回来,已是风气大改,对谢珩唯命是从。
    赵毅和太子还有一众大人的目光都落在谢珩身上。
    一旁的王良眸色微变,连忙开口道:“诸位……如今面前这位已是定北王了,当称王爷才是。”
    众人不甚在意道:“定北王也是个称呼而已,在将士们心里,领着我们浴血奋战的人,就是将军!”
    场面安静了片刻。
    众人面色微妙。
    方才说话的那人被贺宇横了一眼,顿觉失言,连忙闭了嘴。
    谢珩面色如常道:“来了都来了,还愣着做什么,去!集兵点将台!”
    “是!”
    众将异口同声,气势惊人,当即急奔出宫。
    谢珩转身,朝老皇帝行了一礼,“请皇上移驾。”
    第443章 送行
    老皇帝凝眸看了谢珩许久。
    四周一众文武百官的神色都变得有些微妙,唯有少年神色如常,没有半分变化。
    赵丰压低了声音,开口提醒道:“父皇……”
    “好。”老皇帝收回目光,抬头看了一眼天色,沉声道:“去点将台。”
    说罢,让谢珩在右侧同行。
    走在赵毅左边的,是太子赵丰。
    可见对谢珩有多看重,不说别的,光是今日,这个时候,老皇帝自以为给足了谢珩恩宠。
    然而少年依旧是那副不卑不亢的模样。
    当时身陷天牢没有多少惧色,如今走在帝王身侧,亦无几分欢喜。
    反倒一众文武大臣跟着在身后,面色越发的浓重。
    一行人出了皇宫,浩浩荡荡的去了点将台。
    这一路上。
    老皇帝时不时同谢珩说上几句话,赵丰和王首辅一众大臣们偶尔也会插个一两句。
    场面倒是没有从前那般令人尴尬。
    点将台前,八万将士齐着甲。
    谢珩持剑站在点将台最高处,身侧是老皇帝和太子,俯看万人行军礼,问圣安。
    贺宇等一众副将,站在众士兵身前,个个身姿朗朗,连带着数万士兵气势如虹。
    赵毅一手撑在栏杆上,“北漠蛮族犯我边境,朕心甚忧,有劳众将士赶赴边关驱赶蛮族,扬我大晏国威!”
    先前二十余年,大晏连叫得出名号的将才都没几个,底下的士兵无人操练,军饷也发不出,全是一盘散沙。
    自从去年谢珩接掌了墨羽营,便大改了风气,又收了好几万叛军,先前只是看人数多了,现下全拉来了点将台,一睹军容才知,将帅之才非虚言。
    老皇帝好些年没有这般热血沸腾的时候,好似又回到了从前大晏兵强马壮,称霸列国的时候。
    在点将台上慷慨激昂的说了好些话,一众文臣们听得越发着急。
    生怕赵毅在这样说下去,一个收不住,就要去征战列国了。
    好在老皇帝身子撑不住,朗声说了几句,就累得不行,停下来歇一会儿。
    “皇上。”王首辅趁这机会,连忙开口提醒道:“这八万兵马都到齐了,时候不早,是否让定北王早些带兵启程?”
    谢珩入宫时,恰是旭日东升。
    眼下已经是午时了,再拖一会儿,出城的时候就日落西山,兆头不好。
    王志成自然不会多说这样的话,可他开口提醒了一句,老皇帝自个儿就会多想一层。
    片刻后。
    赵毅点头道:“嗯,谢爱卿说两句话,鼓舞鼓舞士气,便启程吧。”
    老皇帝说罢,转头看向谢珩。
    少年提着长剑,眉眼桀骜,抬头道:“没什么可说的,今日谢珩带诸位赶赴边关,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护自己想护的人,为国而战,守城守家。”
    底下的都是俗世凡人,若许王侯位,自然多得是人上赶着冲在最前面,可一将功成万骨枯,去了边关,能回来几人?
    死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
    老皇帝喜欢给人希望,而谢珩,想让他们看清前路。
    “我愿诸位……”少年嗓音朗朗,琥珀眸映着倾世暖阳,“今日仗剑出城去,踏平北漠共春归!”
    八万将士齐抬首,气势磅礴,朗声道:“今日仗剑出城去,踏平北漠共春归!”
    数万人异口同声,声可震天。
    一众文臣耳晕目眩,老皇帝险些站立不稳,身侧的赵丰连忙伸手扶住,这才勉强保住了帝王威仪。
    谢珩转身,朝老皇帝行了一礼,当即拂开披风,步下点将台。
    少年每走一步台阶,身上的玄甲便折射日光,晃人眼眸,好似日光也为之倾斜。
    小卒牵了战马,谢珩翻身上马,朗声道:“出发!”
    当即飞驰而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