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重生女首富:娇养摄政王 第12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我走了。”谢珩接过十美手里的官帽,一边戴一边笑着同她道:“你若是无事,便叫人来,把咱们府里的门槛再加高一些。”
    温酒含笑应“好。”
    她多看了少年一眼,“帽子有些歪了,你低一些,我帮你戴。”
    谢珩愣了一下,随即俯身下来。
    少女的手柔软细腻,有些凉,轻轻擦过他额间,却带起电光石火一片。
    “好了。”
    温酒垫着脚,帮他戴好官帽,往后退的时候,不知怎么的扭了脚。
    谢珩忽然一把握住了她的手,“小心些。”
    温酒微微一笑,眉眼弯弯,“多谢长兄。”
    ……
    天色大亮,温酒同老夫人一道用早饭,宽慰着老人家,“祖母放心,三哥一定会中的。”
    自己心里却忐忑得很:三公子这么个闷葫芦,若是真在议政殿上开口怼人,她真有些不敢想象,那是什么场面。
    老夫人笑道:“你倒是肯定得很啊。”
    温酒噎了一下。
    要怎么告诉祖母,我们家三公子日后是妥妥的首辅大人,开科考举,日后都是他要做的 事?
    “祖母。”谢万金在一旁道:“我也觉得三哥一定会中的!”
    谢小六和谢小七也在一旁无比肯定的附和。
    谢老夫人笑得有些无奈,“你们啊。”
    谢万金道:“你们别看三哥是个不坑声的,他一开口,保准四座皆惊!”
    温酒不由得看了四公子一眼,这人倒是个眼明心亮的。
    一家子人说笑了几句。
    谢老夫人忽然问道:“东风呢?”
    谢三夫人道:“应当出城去了吧,他忙得很。”
    温酒摸了摸鼻尖,低声道:“长兄上朝去了。”
    “什么?”谢玉成震惊道:“不是说皇上下旨,让他、让他……”
    “没什么事。”
    谢万金连忙安抚道:“长兄近来安分的很,想来上个朝没什么,你一个带兵的武将,若是真的一点小错都不犯,上头那位还要琢磨你,是不是心怀城府在图谋大事。”
    众人一阵无言。
    这帝京城,不好混啊。
    锦绣荣华易得,项上人头难保。
    千人艳羡万人妒,只看得见鲜花着锦,皇恩浩荡,不知这表面之下,是烈火烹油,行差踏错一步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
    议政殿。
    殿试三年一次,文武百官到齐,连平时最爱称病那几个也齐齐整整的在大殿里站着。
    榜中取得大多都是这些个人门生弟子和族中子弟,数年比较,今天就要一分高下。
    气氛颇为紧张。
    连个交谈的人都没有。
    赵毅在龙椅上坐着,将下方众人的神色尽收眼中。
    忽然间。
    那绯衣少年入殿而来,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往里头一站,神色从容。
    方才还一片沉寂的众人顿时脸色大变。
    低声议论道:“谢小阎王怎么来了?”
    “听说他家三公子今日也殿试……”
    “开什么玩笑?!”
    “这议政殿上有一个谢小阎王还不够?还要再来一个谢家人?”
    第169章一向是凭真本事
    谢珩站在群臣之中,唇边笑意淡淡,“我大晏律例哪一条写着姓谢的不能入仕?”
    一众大臣们瞬间鸦雀无声。
    这位可是个记仇的。
    指不定什么时候喝多了,夜游症犯了,大半夜的持剑上门,杀你个鸡犬不留。
    让人哭都没地哭去。
    少年桀骜如斯,徐徐笑道:“我家三公子也只是读过那么万八千本书而已,诸位大人怕什么?”
    众人一听,脸都青了。
    龙座上的老皇帝咳嗽了两声,众人定了定神,满殿衣冠客,面色渐渐缓和。
    首辅王益昌上前一步,上奏此次科考概况,“今朝人才济济,士子们个个文采风流,乃是我大晏之福,老臣和两位同僚挑出几篇上乘之作,请皇上亲阅。”
    赵毅早已看过几篇文章,问两位辅官,“两位爱卿有何高见啊。”
    两位辅官立马将各自看好的文章一同猛夸,夸得那一个天花乱坠。
    谢珩听着忍不住想笑。
    最后,还是王益昌这只老狐狸恭声道:“还请皇上御笔钦点。”
    殿试每三年一次,每次赵毅都要问问底下这些臣子的意见,最后却未必能如你所愿。
    帝王心思难测,现如今他身体不好,越发的叫人揣摩不定。
    赵毅抬了抬手,“宣今科士子进殿。”
    以大内侍王良为首,每隔数步,有内侍不断高声传旨,“宣今科士子进殿。”
    片刻间,殿门大开,阳光倾泻而入,璀璨夺目。
    内侍引一众登科之人入殿,大多数都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还有那么几个哆嗦个不停的。
    甲榜三十名,头三个是待定的前三甲。
    谢家三公子不前不后,恰恰排在第三,走在那么一群人中央,淡金色的阳光笼罩着侧脸隐隐绰绰。
    少年面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
    饶是眉眼清隽无双,也淡不去身上那股子寒气。
    一众大臣抬头看一眼,心就凉一截。
    这谢家人难道都是阎王殿出来的?
    谢珩转头,含笑看向自家三公子,微微扬眉。
    谢玹面朝龙座,目不斜视。
    众人行过大礼,站在殿中恭听圣训。
    老皇帝问:“《封国域而安民》和《世族参政论》谁写的?”
    “《封国域而安民》是草民张裕所写。”
    “《世族参政论》是草民李庆明所写。”
    这两人恰好站在谢玹左右,听天子问话,立马诚惶诚恐的上前一步。
    谢玹站在原地,越发的鹤立鸡群。
    赵毅威严万千的问过立意何来,两人都诚惶诚恐的答了。
    老皇帝面上喜怒不明,问:“太子和瑞王,觉得谁的风采更好些?”
    赵丰道:“世族大家根基深厚,若是能同朝廷一心,必然是一大助力……”
    太子洋洋洒洒说了一长串。
    到了赵智,只有一句,“如今正值乱世,封锁国域,不失为保境安民之法。”
    太子党和瑞王党纷纷开口支持自家殿下。
    一片嘈杂声里。
    谢珩低笑了一声。
    老皇帝这般问话,显然是要从这两人之中选出一个状元之才来。
    往年的文章,都是些对皇上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看了第一句就知道后面写的多违心,难得这一回,个个都有想法。
    只是,这两个想法都是老皇帝之前同心腹提起过,还没有时机落实下去的。
    现下刚好有这么两个士子,写成了锦绣文章作为提议呈到了御案上。
    若说这里头一点门道也没有,谁信?
    赵毅抬头,一眼就瞧见了他,“谢爱卿。”
    “臣在。”
    少年嗓音风流,一抬眸,满是掩不住的笑意。
    老皇帝问道:“你笑什么?”
    谢珩清了清嗓子,正色道:“臣第一次瞧见殿试,竟不知咱们大晏的状元郎,是一群人吵吵闹闹争出来的,着实有些新奇。臣殿前有失仪态,臣有罪,自请殿外受罚。”
    他作势便要退出殿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