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10章 阖闾的天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叶襄的真气游走于虎符中,就像是游走在某种猛兽的经脉中,而且随着真气的游走,叶襄还发现了丹田,里面居然还有一颗犹如尘埃的暗淡金丹。
    收回真气,他愣愣的想了好半天,愣是没想明白如何炼化手里的这枚虎符。
    不过当他再看向手里的虎符时,却发现虎符表面的那层暗绿色的铜锈居然脱落了,露出了里面紫铜色的内在,而虎符上的那些花纹也变的清晰起来。
    叶襄仔细看了又看,这些好像是一些字,像是很古老的象形文字。
    他很想知道这些文字上到底写了什么,但不能拿着虎符去找那些专家,于是叶襄收起虎符走出了酒店。
    他走了很远才在一所小学附近找到了一家文具店,在里面买了墨汁和一沓宣纸后,叶襄直接回到了宾馆。
    拓印!
    这是古人从石碑上拓印内容的一种古老方法,叶襄也是这么做的。
    将虎符清理干净,然后将宣纸裁剪成跟虎符差不多大小的纸张,之后将纸张包裹在虎符上,最后用水打湿等待晾干。
    晾干后叶襄把酒店的毛巾撕下一点,裹成了个布球的形状用来蘸墨汁,然后用小布球一点点在裹在虎符的宣纸上按压。
    如此反反复复,经过大约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一个小小的虎符拓本就出现了。
    晾干后,叶襄看着上面的古怪文字,仔细的分辨着,事实证明他一个都不认识。
    毕竟现在华夏使用的文字,是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推行的小篆,而在秦朝之前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的文字都是不一样的。
    现在叶襄看到的文字应该就是当年吴国的文字,看来想要破解有些难度。
    不过叶襄把拓片收好,他不准备现在拿出来,在发现吴王阖闾的墓碑前,叶襄不知道这么多人中,到底有谁能认识吴国的文字。
    之后叶襄躺到床上,手里拿着那枚紫铜色的虎符,越看叶襄越觉得有些奇怪。
    这枚虎符本身的铜质非常好,但是春秋时期用的不都是青铜吗?
    可这枚虎符明显是纯铜的,这让叶襄又开始怀疑起虎符的真假来。
    不过这枚虎符内有类似动物经脉一样的东西,这可不是现代工艺制品能做出来的。
    叶襄犹豫着,突然脑海中划过一道闪光,“激活”它!
    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总觉的既然这枚虎符中有经脉有丹田,甚至还有一颗小的犹如灰尘的暗淡金丹,那么如果输入足够的真气,这枚虎符会不会被激活灵性。
    兴许还能跟小说里讲的一样,这样的一件东西有可能会诞生灵智,出现一个器灵!
    想到就做,是叶襄一贯的习惯,拿起虎符继续灌注真气。
    慢慢的叶襄就感觉到手里的虎符有了变化,低头看去发现虎符的样子,越来越像一头猛虎了,并且整体的形态都在发生变化。
    而且叶襄还发现一个问题,虎符就这么巴掌大,可是叶襄输入其中的真气量之大,让他心里很吃惊。
    他自己的丹田已经够大的,可是这虎符的丹田似乎比叶襄的小不了多少。
    之前被蒋国柱从寒魄冰丹里抽走了一缕残魂时,叶襄被带走了大量的真气,现在再给虎符输入真气,他开始有些力不从心了。
    叶襄心里一边咒骂太白老头,一边一心二用开始修炼补充真气。
    在“道”的传承中有一条核心的修炼法则,那就是“一鼓作气可一蹴而成,稍有懈怠将一溃千里!”
    叶襄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在修炼或者炼化的时候,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和能力,否则不要轻易尝试。
    “吼吼……”
    一声声猛兽的低吼响起,叶襄本能的停手了。
    在看向手中的虎符,此刻已经变成了一只紫铜色的斑斓猛虎,那造型栩栩如生,而且之前虎符身上的文字还在,依旧是老样子。
    叶襄看着手里这只变了样子的虎符,心想这要是拿出去谁能认出这是一枚春秋时期的虎符。
    而且叶襄还能感受到,这枚虎符像是活了一样,他甚至能感受到虎符的呼吸,以及灵气与虎符体内真气间的相互流通。
    这就是扁诸吗?
    可是这东西也没有天枢地阙的特性啊!
    这上面没有一丝的空间波动,更没有庞大的生机流露。
    要知道不管洞天内是怎样的景象,哪怕是一片死亡之地,但是天枢地阙依旧会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可是这枚虎符没有,准确的说叶襄布局的这是天枢地阙,更像是一头活生生的猛虎。
    这一刻王哲像是看到了两千多年前,一头猛虎在苏州这片古吴国的山林间奔驰,时不时发出的呼啸惊奇山林间的飞鸟。一位身披重甲的王手持青铜剑躲在暗处,随时准备着跳出来与猛虎搏斗。
    不过这位王不想杀了猛虎,他的目的是驯化这头猛虎。
    驯化!
    对!就是驯化!
    炼化这个虎符的方法就是驯化,叶襄思考着再次将虎符握在手中,真气灌注其中想着如何驯化猛虎的方法。
    虎本就是万兽之王,想驯化一头老虎,那么驯化老虎的人必须是一名王者,否则无法驯化猛虎。
    “我是你的主人!”叶襄默默的念叨了一句,而后叶襄就感觉眼前一花,之后叶襄就感觉阳光照射在身上温暖的感觉。
    缓缓的睁开眼,叶襄发现自己正大作在一座大山的顶部,下方是密林与竹海。
    微风吹过竹海荡漾,绿色的浪涛翻涌,植物特有的香味飘入鼻孔,叶襄深深的呼吸了一下,顿觉心肺舒爽!
    “清风起竹叶飘落,剑藏鱼腹隐杀意,千杯酒君王不醉,万中人杰杀念现,古来帝王多杀戮,庸人为王误家国,义士出手为天下,能者为帝战四方!”
    这是一首七言诗,没有唐宋时期为了追求韵脚,而出现的那种别扭的生僻词。
    叶襄站起身看向四周,脸上带着笑意,突然大声说道,“晚辈叶襄求见吴王阖闾!”
    声音从大山顶部回档开来,惊起了山林中的小动物。
    “哞……”
    而随着一声老牛的低鸣,叶襄差异的看向山下,那里有沃土千顷,隐隐有农人在耕作,而在田边有孩童在嘻戏。
    但就是这些嘻戏的孩童,看的叶襄有些傻眼,因为那些孩童居然在御空飞舞,相互在空中追逐躲避。
    看着眼前的一幕,叶襄似乎听到了孩童之间的嬉闹声。
    “后世小辈,老夫的这片天下如何!”一清亮的声音响起,惊得叶襄跳开老远,这才看到一位身穿长衫的翩翩公子,很是和善的看着叶襄。
    缓过神儿来的叶襄,尴尬一笑,继而拱手作揖,说道,“前辈可是吴王阖闾!”
    “正是老夫!”那人微笑的回到,很是自傲的说着。
    叶襄闻言大喜,笑眯眯的说道,“前辈当年阵亡果然是假,原来真的是来了这扁诸的世界?”
    阖闾哈哈一笑说道,“阵亡?修真者要死有多难,想来你这后市小子应该比老夫更清楚。而当年老夫之所以诈死来到这里,是因当时天下纷争战乱将起,但却只为争夺弹丸之地。
    可你看老夫这片地方,比吾之先祖打下的大周天下大出数倍有余。
    在老夫两万多年的治理之下人口过十亿,人可修真,孩童出生既为开田,三日可行走可御剑,月余可开口言语,一年后就可行走如飞自觉修炼,三岁之前金丹者比比皆是。”
    叶襄听的脑子嗡嗡的,整个人被惊的合不拢嘴。
    三岁金丹比比皆是,出生三天可行走可御剑!
    一个月就能开口说话……
    这还是人类吗?
    如果是,恐怕这是一批进化的最高级的人类。
    叶襄甚至有错觉,现在的人类是不是没有进化,而是退化了!
    “随老夫来!”阖闾随意的说了一句,叶襄就觉身子一轻,而后就跟着阖闾御空而起。
    此刻从高空看下去,叶襄发现这个洞天中的人还真多,到处都可以看到成片的房子,但却很有规律。
    田地是田地,房子是房子,却唯独不见城市与集市。
    而且叶襄还发现,这里农作物大多为,粟米稻米和荞麦,根本看不到大豆、土豆、小麦等现在常见的农作物。
    在看阖闾的修为,叶襄通过望气术观察,发现阖闾的修为很是怪异,依旧是金丹但却与金丹有些不同。
    于是叶襄问道,“晚辈冒昧问一句,前辈修为几何?”
    “已历二十劫!”阖闾很随意的答道,“金丹后每千年一劫,每劫后寿增两千,老夫现在的寿元还有三万八千。”
    此话让叶襄吃惊,但却没有目瞪口呆,他现在算是明白了,这里出现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而后叶襄再次问道,“前辈此处农人寿元几何?”
    “高寿者已历经十劫,普通农人一般有两劫寿元。”
    一劫一千年,十劫万年,普通农人还有两劫寿命,也就是说两千岁的寿元。
    “农人虽有争吵,但却无争斗。想要争斗可到斗场内一较高下,农闲无事以歌舞为乐,以竹签书写为乐。两万年来从未改变,此后老夫也不想改变。”
    两人渐渐下落,在一处土坯茅草屋钱落下,有小童在泥炉里烧水。
    待水沸后,将事先摘下的竹叶放入泥瓷碗中,已沸水冲之竹香四溢。
    “后世的小子,饮一碗竹水,给老夫讲讲后世的情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