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588章 拿着命来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一般人听到斗狠,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争勇斗狠,可实际上有些斗狠就是纯粹的斗狠,和勇是没什么关系的。
    而且,很多时候这个狠不是针对别人而是针对自己,就是让大家看到,我对自己都下的去手,是个狠人,你们最好别惹我。
    在古代就有专门斗狠为生的,说白了,人家就不干别的,就靠一个狠吃天下。
    不过呢,这种人一般下场不好,因为你狠还有比你狠的,比来比去就把自己比死了。
    人一死,狠就没意义了,所以斗狠的关键在于狠而不死,这可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儿。
    就说以前开饭店的吧,如果遇到灾荒年景,往往就需要一个狠角坐镇。
    看到了吧?靠狠也能成角,和唱戏的是一个套路。
    同样的,那时候唱戏的下九流,狠角也是属于下九流。
    只是吧,不管是几流,一旦成了角,那便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了。
    为啥得是灾荒年呢?
    这就又要涉及到一个行业---丐帮!
    现代人一想到这个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金庸的作品,是天龙八部,是丐帮长老,是乔峰,是洪七公,是往黄蓉身上吐口水,是好吃的叫花鸡……
    可实际上呢,丐帮丐帮,顾名思义,就是一群要饭的。
    为了不被人欺负,往往一群人结伙,互帮互助,同时分享信息,哪家的饭好要,哪家的饭好吃,哪个地方有灾荒不要去,哪个地方年景好赶快去,目的就是要活下去。
    不得不说,这里面人才还是很多的,比如大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要饭的出身。
    古代都是靠天吃饭,若是好年景还好,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大家不缺一口吃的,遇到要饭的多半会施舍一些。
    遇到了水涝干旱,蝗虫飞舞的灾年,丐帮的人往往是最先饿死的。
    一般人家吃糠咽菜,根本无力接济要饭的。
    这可是怪不了谁,大家都想活,这口吃的给了要饭的,自家孩子就得饿死。
    张子扬就体会过这种难题,小时候去奶奶家,亲眼看到奶奶一听要饭的来了,便赶紧把门关上。
    为啥一听就知道?
    因为要饭的也是要体面的,要不说中华五千年礼仪之邦呢,要饭的都讲究面子。
    将要靠近人家家门口,要面子的乞丐会敲打饭碗,那意思提前打个招呼,我来了。
    若是打算施舍的,那大门洞开,若是不愿意的,就关上门,咱不碰面,免得面子上不好看。
    乞丐要饭靠的什么?一身的窘迫,破烂的衣服,憔悴的面容。
    施舍的人又得到了什么呢?同情他人的快乐。
    没错,同情是一种享受!
    语言是欺骗的艺术,很多人把同情心渲染的十分伟大,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同情和快乐是同源的。
    乞丐要饭,就和相声演员表演相声是一个道理,相声演员让人高兴,乞丐让人同情,同样都是给人舒服的,愉悦的情绪。
    甚至,在困乏时期,乞丐给人的心理安慰更大,本来一个整天吃窝窝头的人郁闷的都想自杀了,可看到一个乞丐连饭都吃不上,立马就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愉悦感。
    体面的人家都懂这个道理,如果不打算施舍的话,就会把大门关上, 不去享受这份“同情”的愉悦感。
    说白了,乞丐贩卖的就是“同情”这一情绪,当施舍人把钱或者饭菜给乞丐的时候,一方得到钱,食物,一方享受到了“同情”这一愉悦情绪。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一个人看到乞丐,产生同情,可却不施与的时候,这是一种流氓的行为,基本和看电影不买票是一个道理。
    这是普通人的应对办法,愿意施舍的开着门,不愿意的关上门,大家心照不宣。
    可这种规则并不适合所有人,比如,开饭馆的就不行。
    开门是迎客的,不能说为了免得乞丐上门就把店面给关了,没有这个道理。
    现代人可能会觉得,不就来几个乞丐嘛,给他们点吃的不就行了?
    这可大大的低估了古代灾荒年的困难程度。
    灾荒年,卖儿卖女都是寻常,动不动就是百十万的人饿死,乞丐的规模远远不是现代人理解的天桥老头,老太太。
    因为乞丐太多,饭馆又无法关门,怎么拒绝乞丐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用现代话来说,这叫公关难题。
    要知道,乞丐一多,竞争也就大了,如果再温文尔雅的去要饭,是要不到的。
    这时候就没有什么体面可言了,毕竟,只有活人才有体面,饿死了便什么也没有了。
    至此,要饭开始升级,一种叫莲花落的曲目出现了,如果真是曲艺名家,唱这个是在表演艺术,可乞丐唱这个的目的就带着一丝的恶意了。
    尤其是一群人在饭店门口唱的时候,那就是要吃的,给少了人家还不走。
    不给?
    不给人家一直唱,影响你的生意,乞丐多闲散啊,开饭馆的耗不起,往往施舍一些吃食了事。
    若是偶尔来一次,饭店也能接受,可怕就怕灾荒太厉害了,要饭的太多了,以至于有些饭馆,施舍几次自己都能破产了。
    有人说了,这些乞丐不对啊,没饭吃也不能老是在一只羊上面薅羊毛啊,不能去别的地方吗?
    还真不能!
    大户人家,地主老财,这些人是有钱有粮,可他们也有看家护院等打手啊,一帮乞丐,饿的气喘吁吁,半死不活的,怎么能是人家的对手?
    另外,在乞丐朴素的观念里,要吃饭去饭馆,这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虽然说兜里没有钱。
    面对这样的公关难题,饭馆无奈只能请狠人镇场子,要饭是吧?不是不行,先斗狠。
    谁斗狠斗赢了,饭馆不但管吃管住还发钱。
    可要吃这口饭可就不容易了,斗狠斗狠,斗着斗着就容易升级,尤其是在饥荒年。
    这玩意其实现在也有,斗狠无非是一啤酒瓶子砸自己脑袋上,如此也就完事了。
    有狠无斗,无法升级,和古代比,那都是小意思。
    说起古代的斗狠,随便说几个便可见其中的触目惊心之处。
    比如两个人都想在一个饭馆镇场子,那就要斗了。
    最经典的斗,有那么几种,通常是逐渐升级,刚开始,谁也摸不着谁的低,那就油锅捞铜钱。
    一个人上去把铜钱捞出来了,如果对方没有这个胆,那就赢了,如果对方把手放油锅里搅合,再喊一声:“油太冷。”那就是升级了。
    总之,就是从狠上胜过别人。
    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削手指,拿一锋利小刀,竖起一根手指,慢慢的把手指上的肉都给削没了。
    变态的还会烧一锅水,一边削一边把手皮涮了吃了。
    再比如,手抓烧得通红的煤球,两人一人拿一块,谁先放手就算输了。
    赢了就占住了场子,可灾荒年景,没人能长久制霸,因为一直有人挑战。
    通常来挑战的也都不是善茬,拿着命来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