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21章 不简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你没上过大学吧”
    听许芳芳这样说,张子扬出于本能的问道。
    这就有点羞辱人的意思了,啥叫你没上过大学吧?
    “我上过,你才没上过吧?”
    许芳芳立马反驳,她上的是警察大学,虽然不算正规大学,终究也是大学生出身,张子扬才是明显没有上过大学的,因为以他的年龄,如果正常的高中入大学,现在恐怕才大二。
    “你既然上过就该知道,大学是用来学习的地方,一定不会规划在铁道,火车,汽车站,飞机场之类的地方。
    刚才去王传灵住的地方,那么一小会就有两趟火车经过,想来是经过孟州的辽海线。
    辽海线是老铁路了,华宇财经学院,这名字一听就是成立没多久的学校。
    既然这样,这学校肯定不会在铁路傍边。
    你也说了,黄伟哲要想杀人的话只能趁着空挡出去,可如果距离很远,你这个推测自然不成立了。
    那么远的路程,一来一回就要几个小时的话,等于是脱岗了,一个杂工,脱岗那么久,怎么可能不被发现?”
    张子扬给的解释非常的合理,以常理来说,学校这种需要的安静的地方是肯定不会坐落在嘈杂地方的。
    而在现实中,铁路,汽车站,飞机场附近确实是有学校存在的。
    难道是学生喜欢忍受这样的噪音?
    或者投资办学的人故意要为难学生?
    都不是!
    因为我国当前发展速度很快,很多规划缺乏前瞻性,有些地方是先有了学校,然后才发现,嗯,这里建个铁路,建个汽车站,建个飞机场十分合适。
    如此一来,本来不应该在一起的两个单位就比邻而居了,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当然痛苦万分,却又不得不忍受。
    这就是发展时间太短,底蕴不够造成的缺陷。
    在一些老牌发达国家,基本是不会有这种事情的,因为人家就算发生过这种错误,也已经改过来了。
    可我国因为发展经济的时间太短,有些错误根本没有时间更改呢。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张子扬才解释了辽海线的事情,既然辽海线是老铁路,华宇财经学校是新学校,肯定不会有这样的错乱。
    打一开始,这个学校肯定就会避开铁路线。
    如此以来,两者距离肯定就比较远!
    这是张子扬对孟州,对华宇财经没什么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一个推理。
    那意思,即便我并不了解孟州,我也知道你说的情况不可能存在,这叫有限推理。
    情况不明朗,证据不充分,照样可以进行推理!
    “这样啊,你直接说学校距离王传灵家比较远不就行了?”
    许芳芳有点气愤,绕那么大个圈子,原来是说这个,为了确定,她急忙和孟州警方联系了一下,一问,还真是,华宇财经学院距离王传灵住的地方非常远,一个在北城,一个在南城,就算坐车,没有两小时也到不了。
    光是去就要两小时,一来一回,加上杀人的时间,这得好几个小时了,黄伟哲显然不可能旷工那么长时间。
    尤其,学校里好多人都给他提供了不在场证明,说明他在九月三日这天还真是在学校。
    如此一来,就此案来说,黄伟哲不具备作案的可能性,这也是孟州警方不限制黄伟哲出境的原因。
    当然,尽管有不在场证明,为了了解王传灵,这个人肯定是要见一见的。
    张子扬盘算已定,见许芳芳和莫元杰都没什么问题了,闭目养神,默默的思索着案情。
    越是这种杀人之后不对尸体进行掩藏处理的案字,破起来越难,因为当下的破案技术还是很简陋,很多科学技术也好,仪器也好,还不具备,只要凶手很好的处理了指纹,再不留下脚印,那就很难依靠技术了。
    不能依靠技术,就只能靠推理了,而推理能依靠的便是受害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犯罪现场和周边可疑的事件。
    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明确有价值的东西。
    这主要是因为凶手杀人特别的干净利落,靠近受害人,用氯仿弄晕,然后一个塑料袋罩头,窒息死亡!
    就是这么的简单,而越是如此简单,就越是难以寻找破绽,有点像是高手出招,如果对方出了几十招,要找破绽不难,可如果一招致命,寻找一招的破绽,真真是太难了。
    好在张子扬不是沮丧的性格,案子嘛,不一定每个都能侦破,只要尽力就好。
    等来到酒店,看到扬定友被杀的房间,张子扬更加断定了凶手的路数。
    一招致命,不求财,不求色,好像漫无目的一样,着实的让人犯难。
    “第一个受害人王传灵父母不在,没有结婚,所以没有家人,这个扬定友结婚了,还有两个孩子。
    孟州警方盘问过他们,什么也没有问出来,咱们要不要再询问一次?”
    许芳芳显然也没从这房间里看出什么头绪,一切都太干净了,扬定友的随身物品一样也没有丢失,连个嫌疑人都找不到。
    “那是肯定的,不过,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两起案子,都没有打斗的痕迹?
    熟人作案?
    这是一个解释,可王传灵是一个上班族,扬定友是一个开超市的,据他家人说,他出去进货,再也没回去,就死在了这里。
    这样两个人会有什么共同朋友吗?
    如果不是熟人作案,那这个凶手就更不简单了。”
    张子扬本人是不太认同熟人作案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熟人作案,必有所图。
    一个熟悉的人杀死自己认识的人,会没有所图吗?
    就算不是为了财产,总得有仇吧?
    可看两个受害人的尸检报告,一点也没有虐待痕迹,甚至连一点过度杀戮的现象都不存在。
    好像凶手对这两人并没有什么感情,目的只是杀人,完成杀人,便别无所求了。
    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麻烦了,要么凶手是神经病,要么凶手真的是无差别作案。
    当然,在张子扬看来,这两种可能性都十分的小,一个神经病还懂的用氯仿?
    “怎么不简单了?”
    许芳芳现在也处于矛盾之中,她个人是比较倾向于熟人作案的,因为受害人没怎么反抗啊,这要不是熟人能做到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