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06章 探访犯罪嫌疑人家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一百零六章 探访犯罪嫌疑人家属
    “哦,这样说的话,那杀人凶手是孙悟空,因为孙悟空根本不存在,比最不可能还最不可能呢!”
    许芳芳说的话漏洞实在太大,罗雨萱忍不住嘲讽了一句。
    张子扬呵呵的笑着,按许芳芳的逻辑,罗雨萱还真没说错。
    所谓最不可能的就是最有可能的,这句话在悬疑电影里面营造一下气氛还行,在现实中就说不过去了。
    关键,这话一点逻辑都没有,只是看起来有格调罢了。
    许芳芳被怼的俏脸通红,见张子扬一点帮助自己的意思都没有,直直的走向802房间,要进入犯罪现场。
    “芳芳姐,你现在就要进犯罪现场吗?”
    张子扬停在了楼梯口,似乎没有进去的意思。
    “难道不进吗?”
    许芳芳不解,这都近在眼前了,不进犯罪现场是要闹哪样?
    “我现在不进!
    第一印象很重要,我要对各种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再进犯罪现场,反正都过那么长时间了,也不急在这一时。”
    这是张子扬办理沉案的一个习惯了。
    就像看人一样,第一印象往往会观察的更仔细。
    犯罪现场已经被红岩市的警察勘查过很多次了,现在贸然进入,他怕错过了什么。
    他想多方面的了解这个案件之后,才进入,尤其是,他想多了解一下江潮河和受害人曾伟权的家属。
    俗语说,字如其人,推而广之,犯罪者作案,那就是案如其人,就算同样是杀人,不同的犯罪分子风格也是十分迥异的。
    他要先了解江潮河,然后再看犯罪风格,两者是否吻合对破案很重要。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有了侧写师这一职位,侧写师的工作就是通过的各种信息来推断犯罪分子的人格,精神状态,甚至外貌,职业等等。
    张子扬这样就是在培养自己的侧写能力,犯罪现场算是一个验证的地方,验证他的侧写是否正确。
    “你毛病还不少,现在去哪里?”
    许芳芳埋怨一声,还是退了回来。
    “去见见江潮河的家长吧!”
    张子扬淡淡道。
    很快,张子扬一行人见到了江潮河的父母,也就是罗雨萱的舅舅和舅妈。
    “张警官是我朋友,他觉得表哥的案子有疑点,所以跨区过来调查的!”
    罗雨萱把所有的功劳都放在了张子扬的身上,江潮河的父母听了,眼泪汪汪的抓着张子扬的手,好长时间不放。
    儿子犯了杀人罪,他两口十几天前就从农村老家过来了,现在住在最便宜的旅社里,每天苦熬着等消息,可消息一直都不乐观,他们愁的要死要活,今天算是得到了一点希望,竟然有警察重新查这个 案子。
    其实,儿子到底有没有杀人,他们嘴上虽然坚持,可心里也在动摇。
    几次开庭,有目击证人证词,有儿子过去的劣迹,江潮河本人好像就会说一句话:
    “我偷完东西想上厕所,就看到一个男人死在了厕所里,我没杀人!”
    偷东西闯进杀人现场,哪有这么巧?谁信啊?
    “叔叔,阿姨,你们不要太焦虑了,我确实觉得这个案件有很多不合常理的地方,你们放宽心,我们来呢,就是问你们几个问题。”
    张子扬有时候是很温暖的,江潮河的父母连忙把几人让进逼仄的旅社房间。
    张子扬见这两人都是头发花白,脸上皱纹深深,手上满是老茧,再加上身上的衣服,知道他们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他们的话应该是可信的。
    “我们家三个闺女,就这一个儿子,确实,我们两口子太娇惯他了,致使他一点苦也吃不了。
    自从三年前他跟着隔壁村的人去了城里,一年半载的也不回一次家。
    我们知道他手脚不老实,每次他回来,我们也劝,可他根本不听,让他进工厂干活,他不愿意,让他去当个服务员,他也嫌丢人,反正就是瞎混。
    肯定不是啥好人,虽然是我的儿子,我也得承认。
    可我总是觉得他不至于杀人,为啥呢?
    以前过年杀鸡的时候,他都不敢看,人说三岁看到老,他现在怎么会有杀人的胆子?
    我们两口子和他在拘留所见过几次了,他每次除了哭就是赌咒发誓,让我们相信他……”
    江潮河的父亲说着说着老泪纵横,他三个闺女,这个小儿子算是老来得子,按照农村的观念,是用来传递老江家香火的,这一下闹个杀人的罪名,他是真的走投无路了。
    不说香火的事情,他两口回到村里,也会被人看不起的。
    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还是杀人犯的儿子,等于是没有了依靠,以后还不被人欺负死?
    这些天,老两口上吊的心都有了。
    他一哭,他老伴也抹眼泪。
    对于这样的人家,这样的儿子,张子扬见过不少。
    农村孩子没啥钱,可在父母眼里也是金豆豆来的,可他们渐渐长大,就发现不对劲了,特别是进了城市,那么多的灯红酒绿,高楼大厦,名车美女……
    太多的好东西和他们没什么关系!
    进厂没日没夜的干活看不到希望,也受不了那个罪,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不小心就走了岔路。
    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
    这种小孩小偷小摸的有,大奸大恶的真不多。
    “江潮河来了城里,还管你们吗?常打电话吗?”
    张子扬很家常的问道,可实际上却是颇有深意。
    古人云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这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对父母不错,大概对别人也不会太差。
    这里面是个同理心的问题,爱自己的父母,自然就会想到别人也有父母,别人也是别人父母爱惜的孩子。
    有这样的同理心,便是所谓天良了。
    有天良的人,不会坏到哪里去的。
    “打电话是不常打电话,钱倒是有时候会寄回来一些,过年也会给我们买点衣服,吃的,对他姐姐的孩子也很好。
    唉!
    都怪我们,一是太穷,给不了孩子好生活,二来舍不得管教……”
    江老汉叹气不已,他们这一代人,很多人对孩子是有愧疚心理的,因为经济大发展,有些人家过上了好日子,他们没有,也没有什么可以给孩子的。
    要管教,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管教,他们自己都知道老观念不管用了。
    “嗯,那还挺不错的。
    我问完了,会继续追查下去的,要相信法律,只要江潮河没有杀人,就一定会被公正对待的!”
    张子扬安慰了一句,带着许芳芳几人前往红岩市拘留所,是时候见见嫌疑人江潮河了。
    杀人,还是用毒杀人,张子扬实在无法把这个犯罪事实和农村孩子江潮河联系起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