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40章 太子清算,血洗后宫方成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此时的东城,正处于四面楚歌。
    后宫乱政,外敌干政,内忧外患,令东王寝室难安,召来太子,商议东城大事。
    “你回来有些日子了,手里也有了兵权,根基也算稳了,择个吉日,我便将王位传于你。”“儿臣只想在父王左右效力,未有做王之心。”
    “唉,要是以前你说这话,我倒是相信,而今看来,你的野心比我还大,你不但要当东城之王,你还要当四城之王,这都怪我,以前对你不闻不问,轻信后宫之言,才让你走了这么多弯路,你是东城的太子,自然要由你来当这东城的王,我都安排好了,你就不要推辞了,以前当王是享福,如今当王要面临诸多的磨难,也罢,唯有在夹缝中生存,方才体现你的雄才伟略。”
    “父王真要退位吗?”
    “不退能行吗,看看西城,公主当政已有两年之久,她比你还小呢,城后虽然老道,但青出于蓝,是为父眼界太小,早让你参政,也不至于让东城到今天这种地步,亲王祸乱南城时,我还巴望着南城灭亡,我们好一并收之,现在看来,最危险的就是东城,亲王一党聚集东城,利用关氏干政,如不早日了断,东城希矣。”
    “关氏拥兵在手,多年积累,深得军心,现今后宫不振,虽秦氏禁足,但舒氏仍在,呈三足之势,当下之急,是肃清后宫乱党,以慰民心。”
    “你说得对,都怪我糊涂,让后宫参政,才导致今天的结局,现在为时不晚,你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吧,为父也想学学西城后,到寺庙里清修几日。”
    梁正与独孤玉蝶有所不同,他膝下子女众多,不愁没有继承人,要是太子不经历这么多事,还像之前那般骄横,他自会废黜另立,就算正妃中没有合适的人选,侧妃与贵人当中也有子嗣,东城政乱,也因为后宫的妃子们,都在朝中安排了自己的人手,一有风吹草动,都会知晓,各吹枕头风,矛盾自然也就有了。
    五十有五的东王要去修身养性,让太子代理王位,这是一着险棋,也是一着毒棋。
    江山永远大于一切。
    这日早朝事毕,东王道:“各位爱臣,昨夜做了个梦,梦见老祖宗们站在宫门前,不言不语,想必是责怪我治政无力,现今太子归来,主事已有一段时间,我欲前往东城寺清修数日,朝中之事,均由太子打理,有劳各位辅助,大小事宜,均以太子为首。”
    话声一落,堂上的文武百官,无不震惊。
    有人巴不得东王早点退位,执政无能,饱受后宫干涉,导致东城一蹶不振,早就应该改朝换代了。这类人是东城旧部忠臣,指望新政能改变现状,当中自然也有太子的人,不过太子在东城无所建树,大多老臣都认为他比东王过之而无不及。
    有人却担忧,太子上位,必定会使些手段,在北城的谋略,证明他不再是个享受荣华富贵之徒,而是个王者,分裂兵权,扳倒秦氏,这都是太子的手笔,一但当政,定会危及多人利益。
    后宫之党,关氏,自然是最忧心的,但王意已定,无人能扰。
    东王一走,太子就找来游执事,此人屈居太师之下,却是东王恩师,是忠于梁氏的良臣,早对秦舒二氏有偏见,上书多道,东王置之不理,本想卸甲归田,太师一死,又让他看到了希望。
    “太子唤我何事?”
    “游大人,自晓事起,你便在书房中授父治政之法,如今已有二十余载,然秦氏当道,执事府形同虚设,秦氏把政有十载,在写给父王的文书中,你是唯一一个敢指责秦氏的,后宫乱政,本就是王之大忌,父王今日也言明,可由我等重肃朝堂,不知大人有何高见?”
    “承蒙东王与太子信赖,让臣下位居执事府,从名授学先生到总执事,饱受王家恩典,永世难忘,今天东城经济萎靡,人丁减少,如临灾难,臣下无能,想辞官归田,再与朝堂无争。”
    “唉,诸多大虑与游大人一样,对这东城失去了信心,这危难之际,正是报国之时,我欲拜大人为相,主理新政,还望大人不要推辞。”
    “啊,不可不可,臣下何德何能,怎敢担此大任。”
    “举城上下,唯大人能担此大任。”
    “燕婿已为相,臣下怎与其相提并论?”
    “一朝二相,这亦合乎情理。”
    “太子三思。”
    “燕氏精于谋划,大人精于治国,你们一内一外,定能让东城崛起,待父王归来,我便请他当朝封相。”
    封相大事,太子自然不敢轻易做主,这一切都是燕氏之意,东城朝堂中,能直言者太少,但执事府自废太师后,主理政事,周旋各方要员,如能换其心,定忠于君王。相反,燕氏初入朝堂,旧臣大多不在,与后宫势力相比差距甚大。
    游金才高八斗,能入朝为相,当然高兴,回到执事府,立即召来文送福。
    “你查一查,执事府中,后宫安插之人有多少?”
    “大人的意思是?”
    “太子要动手了,明则保身,虽分出敌我。”
    “关氏之人也要列出来么?”
    “要,都分出来吧,一会把名册给我。”
    朝中官员的档案,那是机密,放在执事府的要员室,执事府的执事要看,也要游金同意才行,这文送福得了令,来到要员室,让亲信快速查阅上千宗卷,不到两个时辰,但列出了花名册,当中有三十余人是后宫安插的人手,四五人是关氏的人。
    “把这些人都调走,调到各县去监察事务,不得留在执事府内。”
    “这些人都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平常做点事都叫喊连天,让他们出城,能去吗?”
    “不去也得去,张贴通告,凡有不从者,杖二十,扣半年俸禄。”
    “属下这就去办。”
    别说,游金这一招真管用,一天就肃清了执事府,接下来就是内务府,燕东南如法泡制,把后宫安插的人手,调到了东城寺伺候东王,连各宫的守卫都进行了调换。
    夜里,舒妃带着儿子在宫里玩耍,丫环跑了进来,一不小心绊倒在地上,舒妃气急败坏,正要上前打骂。
    “舒妃娘妨,大事不好了,他们杀进来了。”
    “谁杀进来了?”
    “太子的人。”
    “啊——”
    只道是:
    凡夫只盼衣食足,勤于田地问春秋;
    君王困扰后宫事,血雨腥风何人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