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554章 在她手底下没少吃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车是我妹妹小乔让买的,学车也是她催促的。”
    既然这个男人自称是自己的舅舅,又是妹妹招来的,见了他眼底的诧异,杨小军忍不住说了一嘴。
    提起小乔,吴先林也是感慨万分:“你妹妹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比一般人都聪明。要不是她,我这辈子都不会想到你娘,我妹妹会在东洲。”
    “那是,我妹妹可能干了。”杨小军憨厚地笑,“要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的厨艺大部分都是她手把手教的,家里的一切大事小情也基本上都是她做主。别看她现在在京都,家里的事情也都还记挂着,隔三差五地就打电话回来。手底下领着一帮人,干啥啥成功。前不久听说在京都要盖一座古玩城,连设计的图纸都她自己画的。嘿嘿嘿!我妹妹那头脑也不知道是咋长的,就是聪明。”
    “盖古玩城?”吴先林闻言,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你说的是不是在鬼市上盖的那栋古玩城?”
    杨小军不好意思地摸摸自己的后脑勺:“在哪儿盖我不太清楚,总之京都第一座古玩城就是我妹妹小乔盖的。不用国家投资半分钱,完全是自带资金的筹建。”
    说起闺女,杨大山郁闷的心情好了许多,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微笑。
    闺女是越来越能干了,不但在东洲弄这么大的动静,还在京都也搞了不少生意。一个女孩子,比男人都厉害。
    吴先林领教过小乔的古董品鉴,其他的还真不知道。在他的认知里,像她那么大的孩子能够懂得品鉴已经是够让人吃惊的了,没想到她还做生意,而且是盖楼那么大的生意。
    这孩子真不得了了,小小年纪什么都敢干,那胆量真不是常人可比的。
    “呵呵呵!真不知道妹夫你是怎么教育的孩子。”吴先林眼里充满着羡慕,“怎么教育出小乔那么出色的孩子。”
    自己的妹妹是个哑巴,估计教育孩子的任务一定是落在了杨大山的头上。吴先林并不是恭维拍马屁,而是真心的感慨。
    杨大山摇头表示:“我并没有特意教小乔什么,都是孩子自己琢磨出来的路。包括开饭店,开服装厂,都是她自己闯出来的,就连我们家里的楼房,那都是我闺女卖了几张服装图纸换来的。我就一种地的,什么都不懂,能教育她什么。这孩子自从那天被她奶奶逼的没书读,又在她头上敲了一拐杖之后,整个人就变了。”
    “不变能行吗?眼看还有一年就要考大学了,奶奶却死活不让读,还把她赶了出来。”杨小军对齐花花的做法很是生气,连握着方向盘的手指都因为用力而骨节凸出,“她要不变,哪里有机会考上大学?”
    吴先林闻听此言,整颗心都不自觉地颤抖了一下。这奶奶对孙女都这么恶毒,可见对自己的儿媳妇也好不到哪儿去。
    估计妹妹毓秀在她手底下没少吃亏。
    楚家跟白老爷子要是得知小乔吃了这么多的苦,不知道要心疼成什么样子。
    人家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宝贝孩子,在这里却连书都不让读。能够考得上京都第一大学的孩子,那在学校里绝对是学霸的存在。
    这个可恶的奶奶怎么能不让孩子读书呢?
    提起这茬,杨大山就忍不住叹气:“唉!都怪爹那时候太过迂腐,总想着自己没啥本事,不敢分出来单过。要是硬气一些,你们兄妹俩也不至于受那么多的磋磨,带累着你娘也跟着受罪。”
    杨大山心里酸酸的,想着婆娘如今有了京都的哥哥找来,肯定要舍弃东洲回去了。更有可能连他这个瘸子男人都不要了,这心里就不是个滋味。
    特别特别的难受。不过再难受他也得忍着,这些年自己的确没给婆娘什么好日子过,也就这近几年活的像个人样。
    以前煮一大家子的饭,洗一大家子的衣服,任劳任怨,换点残羹剩饭,苟延残喘。婆娘要不是口不能言,或许早就走了吧!
    如今京都的哥哥来找她了,她想离去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老了老了还要分开,心里疼的难以忍受。
    “都过去了。妹夫!不要动不动就责怪自己。”
    吴先林看的出来杨大山身上缓缓释放的那股子悲哀。这种感觉自见到他起就有了,他实在弄不懂为什么杨大山会给人一种莫名的悲戚之感。
    他也没做什么呀,不过就是心急了点儿,想要过来看看自己的妹妹而已。
    “你的两个孩子很优秀,以后就等着过含饴弄孙,安享天年的好日子吧!”吴先林安慰地看着杨大山,由衷地再次感谢,“谢谢你在毓秀性命攸关的时候救下她,给她一个家。真的,非常感谢!”
    杨大山是个很实诚的人,被吴先林当面一句感谢的话说的老脸都红了。
    摇着头,摆着手:“嗨!说那些做什么?当初我救她也是存了私心的,不然我这辈子都不可能有婆娘。我腿又瘸,人也死板,家里后娘又凶,谁肯嫁给我?当时我婆娘浑身脏兮兮的,饿晕了过去,我把她背到了我家的柴房里,偷偷藏了好几日。不敢叫我那后娘知道,每次偷着给她送点吃的,等她完全恢复过来了,问她叫什么,哪里人,一概不回答。光顾着摇头,后来我才知道她是个哑巴。”
    回忆往事,杨大山眉宇紧锁,一脸哀伤:“婆娘也是个苦命人,我自己也悲苦,我们两个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就愿意走到一起。我后娘不同意,说家里不能平白无故多张嘴,可我婆娘就是要跟着我,最后没办法才留下了。”
    杨大山虽然说的很轻松,可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悲凉与恨意,吴先林觉得当年的事情远没有他嘴上说的那么轻松,一定是经历过什么才会有他这样无意之间流露出来的情绪。
    “这一晃眼就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婆娘跟着我一天福都没享过。倒是两孩子争气,带着我们过了几天舒心日子。”杨大山自嘲地笑着,眼眶酸涩。
    婆娘跟着自己的确没过什么好日子,要真想跟着她哥哥回京都去,他也无话可说。
    只是心里很不舍。
    浓浓的不舍。
    到底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突然说要分开,哪里舍得?
    杨小军开车很快,没花费多少时间就到了杨家村。
    杨家村的人看到这车就知道是杨小军回来了,个个见了都跟他打招呼。
    降下玻璃窗,杨小军和杨大山也一一给人回礼。
    车子直接开进了自己家的院儿里,当初小乔让家门口的路修建的跟村外的大马路差不多宽,杨小军还觉得奇怪。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后来把车直接开进来才明白了妹妹的用意。
    他家小乔就是有先见之明,什么都替他这个哥哥考虑到了。
    杨小军和杨大山突然回来,还带来了一位年岁比较大的男人,这让看见了的村里妇女又有了新谈资,说闲话的依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