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29章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在家里的时候已经说好了,不能再叫姜凤鸣为姜教导主任。以免暴露了他的身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小乔提议改口叫他为“姜叔叔。”
    姜凤鸣巴不能够,反正这一声叔叔迟早都是要叫的,早叫晚叫都一样,对他而言根本没有任何损失。
    “对!你说对了,就是这么个意思。”
    姜凤鸣招呼着小乔坐上三轮车,对着那蹬三轮车的人挥了挥手,示意他往前行。
    敞亮亮的说了三个字:“老地方。”
    “好嘞!爷您可坐好了,咱们这就走着。”蹬三轮的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叔,一口地道的京片子。
    听在小乔的耳朵里感觉格外的亲切。
    三轮车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地晃悠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
    一路上乌漆嘛黑的也看不清楚哪是哪,可小乔心里是明白的。
    前世的时候有听人说过,京都最早建立的古玩市场,就是当年的鬼市所在地。
    “爷!到咯!”蹬三轮的大叔一招呼。
    姜凤鸣和小乔就跳下了三轮车,跟着小乔听姜凤鸣又对那蹬三轮的大叔说了一句“老规矩。”
    “好嘞!”蹬三轮车大叔点了点头,就再没话了。
    小乔知道来鬼市的人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语言交流的。可没想到一个蹬三轮车的大叔也懂这个规矩。一路上一句话都没说,就跟个哑巴似的,到了这里了也没啥话。姜凤鸣就更干脆了,从出家门到现在就说了两句话,每一句三个字。
    可见这个鬼市的规矩还是挺植入人心的。
    进到了这里,自然人人都得守规矩。鬼市的由来就是因为这里的人不说话,看中了什么东西,买家和卖家都是用手势比划。
    以前估计是为了防止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帽子,现在大家不说话,可能就是一种规矩。
    都已经八十年代中期了,搞活经济的口号也喊了不少年,做买卖的人越来越多了。虽说古董这一行业还是十分敏感,可后世照样做的风生水起。
    小乔跟着姜凤鸣在鬼市里游荡,放眼望去,买的和卖的人都不少。
    今天晚上来的人,卖的大部分都是瓷器,小乔看了好几个摊位都没有中意的。姜凤鸣现在已经明白了,来鬼市他再不买瓷器了。
    家里的那一堆花了他不少冤枉钱。他发誓,再买瓷器他就把自己的手给剁了。所以他今天的目标很明确,专门冲着玉器和青铜器去的。
    可惜今天的摊主到的这些货很少,看了好几个摊子,小乔都没有示意让他下手。
    他也不敢轻易下手,毕竟他是刚入门的门外汉,出手还是得谨慎。
    万一又被坑了怎么办?
    小乔在每一个摊位前都会驻足观望,一路看下来没有什么可值得出手的东西。
    走到最后一个摊位前,她一眼看中了地上摆着的一个小碗。好在那个地方比较阴暗,看的人也多,估计没什么人注意到她略显激动的眼神。
    摊主是一个五十几岁快要六十岁的老人。瘦瘦的,满脸的皱纹深邃,仿佛风餐露宿已久。
    一双眼珠子灰扑扑的,像是外地人。双手粗糙皲裂,身上的衣服也油腻腻的,看着很脏。这样的人一看就是跑码头的,小乔打量了那位摊主一眼,没有说什么,走了过去。
    她仔细的回想自己看到的那只碗,感觉非常熟悉。片刻后,她才想起来,前世她在海外的一家拍卖会上,见过一只一模一样的碗。据说这种碗存世量非常稀少,全世界都找不出八只。怎么会在这里出现一只?难道又是赝品?小乔仔细地隐晦地偷偷打量那只碗,觉得不是赝品,是正品。
    记得当时那只碗被拍出了一点三亿的天价。那只碗叫什么来着?小乔绞尽脑汁,冥思苦想。
    想起来了,好像是叫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对,就是这个名字。今天自己的运气爆棚,竟然也遇到了这么一只碗,她一定要想办法把它拿下。
    可是要怎么办才能把它拿下来呢?看那位摊主随便的把那只碗丢在一个角落里,是没有见识到这只碗的价值吗?如果自己过去单单要这只碗,这位摊主会不会坐地起价?他到底认不认识这只碗?小乔心里一边盘算,一边暗暗地假装无意地注意着摊主的行为。
    摊主的位置在最角落里,看的人是挺多,可买的人很少。
    这个时候时间还挺早,人也多,小乔决定不下手,等到鬼市快结束的时候再出手,那样的胜算或许会更大。领着姜凤鸣在各个摊位前闲逛,看别人做买卖。
    虽然许多人都买了许多的赝品,可看大家都眉开眼笑的,小乔也跟着笑。毕竟这种事情看破不能说破,图的就是一个开心。入行有风险,出手需谨慎。既然有风险,那不管是买涨还是买跌,都是无可奈何的事。
    前世小乔还听说有许多老年人都喜欢在网上买古董呢?到底有没有上当受骗,那不也是只有买的人才知道吗?就算是买亏了,难不成还找人退钱去吗?不可能。
    角落里的摊主也卖出去了几件瓷器,原本有十多件的,眼下就只剩下七件了,那只碗还是静静地躺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小乔的一颗心非常激动,真的,跳的比打鼓还厉害。
    感觉自己这一世好像跟碗很有缘。上一次捡到了一只元青花大碗,这一次更幸运,捡到了一只绝世奇珍的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她差点要激动的晕过去。
    可此刻的时间地点不对,她不能晕,得保持冷静,冷静,再冷静。
    姜凤鸣看小乔时不时地就瞄一眼那角落里的老头,感觉有点怪。可也没开口询问,毕竟在这里是不能高声喧哗的,只能是轻声细语地交谈。但他是来淘东西的,这个时候只想睁开眼睛寻一样好宝贝。至于心里的疑问,一会儿回家再问。
    角落里的老头一直坐着,眼看天色差不多微微泛白了,许多买的和卖的都走了。小乔假装有些晦气地拉着姜凤鸣来到了老头的摊位前。
    拿起每一个瓷器都仔仔细细地看,看完了,放下。
    轻轻出声:“爷爷!这一堆,我包圆了,怎么说?”
    她实在不会比划手势,只能开口了。
    姜凤鸣一听,赶紧将小乔拉起来:“你不说了吗?这里的瓷器不能要,怎么还买?”
    闻言,老头抬眼打量了一下小乔,伸出了四根手指,嘴里吐出一个字:“千”。
    小乔刚要张口,就被姜凤鸣拉走了,苦口婆心地劝。
    “不是说不能要吗?怎么还要?那冤枉钱咱能不能不花?看点别的行不?”
    小乔不管,把姜凤鸣甩开又来到了老头子的摊位前,对着后面跟来的姜凤鸣抱怨。
    “叔叔!你能不能别那么小气?我把他这一堆包圆了,回头都卖给我那些同学,保证不让您亏钱。叔叔!求您了!刚刚看的那几家都挺好的,您一直不让我买,现在就剩这一家了,再不让我买,您这是打算让我空着手回去?要是让我那帮同学知道了,还不得笑话死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