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52章 集资办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行!”小菊妈一看小乔自卑的低下头,像是做了什么错事的样子,忍不住就心酸,抓起小乔的手,轻轻的握着,“孩子!咱家是自从你来了以后才开始慢慢变好的。我和你叔都把你当自己的女儿看,你就不要跟我们生份了。你的爹娘怎么说都是你嫂子的公婆,她连我们的那份都出了,还怎么会丢下她的公婆呢?”
    “谢谢!”小乔眼眶一热,差点就滴下泪来,为了掩饰自己的窘况,忙低头喝粥,“我顶多还在家里炸一个星期的洋芋丝就要去县里面整理我们的店面了。哥!嫂!以后我在县城读书,会住在店里。黄笑良说了,那店有上下两层,刚好可以住人。前面的租客还有四天就到期了,我们接过来再整理整理,马上就能开张。”
    “这么快?”叶仲文夫妻都高兴了起来,“那咱家的钱够不够?”
    “只要有付店租的钱就够了。”小乔也开心地笑了笑,“店租一个月三十块,三个月一付,一共九十块。其余的我们边炸洋芋丝边卖,钱也就边来。做食品行业就是这样,来钱快,还概不赊账。早上买菜的钱,晚上就出来了,不像做别的生意会积压货款。”
    “诶!这孩子脑子就是灵活,连这个都想到了。”小菊妈看着自己的女儿,“你可得多学着点,以后要是小乔考上大学走了,这个店可得就靠你们两个撑起来。”
    “婶这话对,我是一定会考上大学的,也一定会走的。”小乔自信满满,“哥!以后我教给你的东西你可得记住了,哪怕不喜欢你也得记住了,这是你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手艺。有机会还可以多出去走一走,学一学,别人不会的你会,这就叫本事。”
    杨小军憨厚的笑了笑:“诶!我会用心学的。以后我还要照顾我媳妇儿呢,是吧?”
    小菊低笑,嗔骂:“吃饭,胡说什么?谁要你照顾?我又不是废人,我自己会照顾自己。”
    “嘿嘿嘿!行!那你照顾我可以吧?”
    小菊无言了。
    身为人家的媳妇儿要是敢说不照顾人家,估计会被她娘骂死。
    吃过早饭,叶仲文背着手笑眯眯地去开会了,临走还带着钱。
    准备积极响应村长杨成康的号召。
    杨成康看村里的老少爷们来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大家伙都坐过来听我说,我们村出了一位小小的才女。这个才不是仅仅指有才华,更多的我认为它是财富的财,她就是我们的小乔。之前小乔那个炸洋芋丝的手艺,我本来想着让她传授给大家。你们猜她怎么说?”
    杨成康这一问,底下人就开始乱七八糟的喊了起来。
    “那还能怎么说?不就不舍得传授给我们吗?”
    “就是,人家那么赚钱的生意怎么会传给我们?”
    “就别卖关子了,她到底是怎么说的,村长您就原原本本的告诉我们。”
    “对,就别让我们猜来猜去的。”
    杨成康笑着摇了摇头,摆手让大家安静。
    “不是我一定要让你们猜,而是你们绝对猜不出来,她说了什么?”
    见大家哑口无声,默默的听着。
    杨成康语气严肃,一本正经的说道:“她说,炸洋芋丝这个技术其实很简单,有局限性,不适合大规模的推广生产。像我们村要干就要干一场大的,办个正正规规的食品厂。一开始我也不懂啥叫食品厂,她就给我指明了一条道路,让我把我们村里人人都会做的冻米糖,做了几个花样,拿到省城去卖。说老实话,我当时很担心,怕卖不出去。结果去了才知道,这东西根本就不愁卖。”
    “挑了一大担过去,没两天就卖完了。回来很开心,以为这厂子就能办起来了。后来小乔问我有没有拿到购销合同,我才知道我走错道了。光靠那零售,根本就没有办法支撑一个厂。后来,我又做了一批冻米糖,带着小乔一起去的省城。人家那女娃子就是有本事,也有头脑。也是我们的运气好,省城召开了一个什么参展会。所有的国有企业工会头头,都在给职工寻找福利待遇的产品。我们村的冻米糖,被很多家工会看中了。”
    杨成康说着很兴奋的拿出了一大叠的订货单子。
    “瞧见了没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要我们去送货的单。都是我和小乔还有部队的姜同志一起签回来的。不得不说现在社会上的好心人还是多,愿意帮助我们农民的人也很多。其余的废话我也不多说了,既然我们村要办厂,那就是大家的厂。大家可以在厂里上班领工资,也得大家拿出钱来一起合力把这个厂办好。”
    有人问了一句:“那得多少钱?”
    “我跟刘会计合计了一下,按照我们村的人口,每人交二十块钱。”
    此言一出,底下人开始窃窃私语。
    “每个人二十块?这是不是也太多了点?谁出得起呀?”
    “就是啊!这厂万一要亏了算谁的?”
    “这钱我不交,我也不打算参与,赚钱不赚钱的都跟我没关系。”
    “话不能这么说,要真赚钱怎么也得参合进去。”
    叶仲文本来要第一个冲上去交钱,看大家都没有动,他就缓了一步,反正他不想做这个出头鸟。
    杨成康从口袋里掏出一百六十块钱,当着大家的面交给了一旁坐着登记的刘会计。
    “老少爷们儿看好了,我家大大小小八口人,总共一百六十块,我先交。”
    村长交完接着就是刘会计站起来,手里也拿着钱。
    “这是我的,我家一共六口人,一百二十块钱。”
    刘会计登记完自己的,望着底下人。
    “你们谁先站起来,带个头。集资办厂,这是好事,大事,我们要积极响应。”
    叶仲文看没有人站起来,他拿着钱,第一个站起来走到刘会计身边。
    “我这里交七个人的,总共一百四十快钱。我夫妻俩的,大山夫妻俩的,另外就是三个孩子的。”
    “好!好!”刘会计认真的点过钱,认真的开始记账。
    叶仲文一带头,有几个人也跟着交了钱。
    “有交钱的人家,才有权利要求去厂里上班拿工资。没有交钱的,到时候就什么都没有了。机会只有这一次,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我们村的这个厂,是大家集资的,除了一切开支。余下的所有盈利都按交了钱的人口摊派。”
    杨成康的话一落下,顿时引起了一片人的交钱热潮。
    “呀!不但可以进厂上班拿工资,年底还有利润可以分账。这一个人头二十块钱交得值。”
    “也对,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大不了就当是赌博输了。再说今年这批洋芋卖的也不错,一个人投二十块钱也不算多,这要是真的厂子开起来了,估计一个月的工资都不止二十块。何况年底还有分成,怎么算都很划算。这钱真的应该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