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联动修路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白书记一时之间,倒是不知道林夕这话说的是真情,还是假意了。
    总之,她碰到过的硬茬子不多,林夕算一个。
    偏偏她还无可奈何。
    这种感觉,并不是很好。
    送走白书记之后,林夕找了张菊。
    因为她一直也没闲着,有让张菊时不时去大队走走,因为在医研所的宿舍没有建成的时候,医研所最开始来这边的几位药厂的员工,以及张菊夫妇,是在这大队里小住过几日的。
    大队的名字和平安镇那边的红星大队挺接近的,叫红旗大队。
    张菊之所以时不时去,一来是因为林夕见张菊会经常发呆像是在想什么事情,她想叫张菊多认识几个人,有人说说话聊天。
    二来,也是希望医研所和红旗大队,甚至是其他距离稍微远一点的大队搞好关系。
    毕竟林夕已经有心思想要修路了,这是个利民工程,不太可能有人强烈拒绝,到时候有钱的出点钱,大队上的出人力也好。
    她也是参加过修路的人,当时大家的那股劲儿有多足,靠着农具就能修出路段的本事,她可能一辈子都忘不掉。
    如今她能拿出点款项,修路也能请重工机械的搭把手,修路的难度其实能大大减小。
    这些事林夕都很郑重的告诉了张菊。
    张菊果然精神了很多。
    也许有了事情做,有了事情忙,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真的会不一样吧。
    夜风徐徐,带着不知名的花香。
    红旗大队,大队长正在犹豫,要不要接纳张菊说的橄榄枝。
    “我看那药厂的林大夫也是个好人,要不,咱们就也出一份力?今年大家伙的腰包也是要比以前的好,若是节省一点,几百块还是能掏出来的。”大队长的媳妇是上过初中的人,在外面见识过外面的世界,自然是知道修路能带来什么新变化和好处。
    因为林夕之前的那个什么搞医药还是什么的厂子宿舍没建成的时候,曾经花了钱让员工暂住在大队,林夕也偶尔会来看看,还帮着卫生所找了好多的药,甚至于几乎包圆了大队上的菜蔬,源源不断给他们的食堂送菜。
    这样一个给过他们帮助和发财机会的女厂长,现在提出了要修路的意思,她是觉得应该响应的,毕竟修路对大队来说也是好事。
    “回头我召集大队上的户主们一起集合一下,看看大家的意思是什么。”他也是知道修路的好处的,但是到底还是要听听看大队队员们的想法。
    话虽这么说,但是大队长晚上召集各家的各家代表们开会的时候,却还是说了一件事。
    “大家伙应该知道了一件事吧,七八年,国家首先在安徽试点,展开了包产到户的政策,分田分地,各家自己种,只要交出了税收,剩下的产出,自己家里收获多少,就拿多少……”
    半数以上的人都通过广播或者是报纸知道这件事,可是这件事尽管振奋人心,但是对他们来说,并没有那种参与感。
    毕竟他们这边,还没听说哪个大队和公社有这样的举措。
    所以还是有部分觉得这个包产到户兴许是实行不了。
    大队长却给了大家肯定,这两年一定会普及到这边来的。
    北省怎么说也是小麦等粮食的高产地,地广人也多,这个政策只要普及到这里了,他几乎能看得到,家家户户再也不用吃个三五分饱,都能吃饱还有余粮的那一天。
    到时候一条通往春城的方便快捷的路,就非常的重要了,能给大家提供创收的机会。
    众人爆发了一场几分钟的激烈讨论。
    “这包产到户真能实行到我们这里来?咋有那么好的事儿呢。”
    “就是说啊,要是真能这样自己种,我包管没人敢偷懒,到时候好日子,就看各家的本事了。”
    “我家人口多,不知道能不能多分点给我们。”
    在农村,地和地里的产出就是大家的命根子。
    因此,尽管知道这地就算分下来,家里人也是只有种地的使用的权利,但是能自己种植自己收获自己留存的诱惑,足以让大多数人都愿意承受一点点辛苦和风险。
    “那不如,就定下这件事了?”大队长趁热打铁。
    “我看成!”
    “听大队长的!”
    见大家这么快下了决心,大队长心道,他还没使出那一招呢。
    林夕的厂子要在这里扎根,以后的招工搞不好还会在本地进行,他们大队上也不是没有优秀的后生的,如今风气好了,没什么学生斗老师的事儿了,大家都愿意让孩子出去上学,上学了学知识,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要是他们毕业,兴许还能借助这份笑笑的情分对孩子们照顾一二。
    就算招工当工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嘛。
    既然你好我好大家好,帮着林夕这边响应修路的意愿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甚至有人摩拳擦掌,问哪天开始修。
    恨不得立刻就看到路修起来,孩子们一个个顺着大道上学去,又或者是大家推个板车,就平平稳稳的就一个顺溜道到达城里了。
    其他几个大队,兴许是由于对夕阳红医研所的不了解,兴许是顾虑比较多,兴许是大队长这样的当家人思维比较固化,总之到最后,只有红旗大队愿意跟着林夕一起修路。
    林夕这边也找到人核算了一下成本,主要的支出就是要购买柏油混凝土的铺路材料,当然,为了美观水泥这种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借出修路的大型工程车来使用,这车子不好借不说,一天还要好几块钱,可以说修路要是用上两三个月,光是车子都要五六百,这里面也包括了车子的操控者的薪酬就是了。
    出了这些,其他的东西都是能克服的,比如说吃饭、人工等。
    一日三餐,食堂的人可以加加班,或者空出场地,请大队上做饭好的婶子妇人家闷使用,到时候开着车一路将饭菜沿途送过去。
    人工,除了请三四个技术性强的专业人士,其他人可以找,比如说之前给林夕盖厂区和宿舍的那个施工队,又比如说,大队上的人手,或者一天一毛两毛的雇佣一下附近大队的短工,他们是比较保守固化,但是有钱每天能拿的诱惑,那是谁都顶不住的。
    都想要点外快。
    白书记那边,差不多是九月上旬来的,她手里只审批到了五百块左右的资助,林夕差点没笑出来。
    不过要的就是一个经过政府同意的名目,五百块也就聊胜于无,林夕转头拿去做了伙食费,红旗大队短期内能杀了吃的鸡鸭鹅猪,都被预定了下来。
    土豆等耐饿的食物,有多少算多少都贡献出来了,全部藏在了大队的仓库里面。
    只等这开工的时候直接使用。
    测绘的专业人员,大概在五天左右跑完了全段路程,最后分成五个地段施工,从春城出来的主干道边上围起来一块由木板组成的栏板,以此为开端,五公里为一个路段连续三个路段后,就是长达十公里的分支,一条分向林夕的医研所,一条分向红星大队。
    从医研所到红星大队还有十公里左右,但是这十公里,反而是要求最低的,只求平整就好。
    当木栏架设好之后,这边安排了一个人长时间的看着,不让开始修的路段被破坏,作为一条路的开端,这边还设立了休息室,有茶水和绿豆汤等东西来供给饮用。
    九月不止是林夕这边开始修路,订单生产的时候,也是大队上收获收割的时候,刚开始半个月,大队上只能抽调出十几个汉子和四个妇人出来帮把手。
    四个妇人做饭送水送饭的,十几个汉子直接加入了建筑队开始跟着铺设一路段。
    这边在修路,不可能没有人看到动静,有那厂子的司机或者去红旗大队走亲戚的媳妇子,就将这个消息带到了城里。
    之所以那么关心,除了这边热闹,还因为一路段那边贴了告示,招工!
    虽然招的是短期工和送水工,但是人家可以一周一结算工资,可以跟着修路队的一起吃午饭晚饭,还每天有五毛钱拿,只要有把子力气和耐性,就算是十几岁的半大小子,只要家里同意,也可以送过来帮忙。
    如今可没什么童工的概念,十六七岁的青少年都能订亲了,因此想来的人还不少。
    甚至有一些有文化的回城知青也来报名招工了。
    毕竟除了考试回城的,很大一部分人回来之后,其实都没有工作,一直做零工或者吃家里的,这里有招工的机会要求也不是很多,来的人自然也多。
    负责一路段的工人将这个情况汇报上去,林夕注意到了招工里面还夹杂着一些说自己特长是算账、做饭之类的招聘单子,决定自己亲自去一趟。
    出门前,她跟钱美好说好了带她一起去,让她先安排一下车子,顺便吃点东西,这一去有可能顺便去春城走走。
    钱美好美滋滋的去安排车子和吃饭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