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买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话音刚落,阿年就惊喜的朝着林夕看过来。
    “走吧,跟我回家。”林夕带着眼神亮晶晶的阿年回了院子,将赵明明准备的包裹给了她。
    说是包裹,但是里面是什么东西,其实林夕都见到过的,这还是赵明明一早买了之后,在沈廷余门口包起来的呢。
    里面就是一些吃的,还有一块香皂。
    东西不多,却让阿年倍加欣喜。
    “谢谢林姐姐给我带东西。”
    “……呵呵,你要谢谢的人应该是赵明明,是他给你买的东西。”
    阿年晚上还要值班,就没有多留,看了沈遇林一眼,就出去了。
    “这姑娘看着不错啊,你们医院的?”
    张菊抱着孩子哄睡,低声问林夕。
    “嗯,是廷余他徒弟的对象。”林夕点点头,洗了个手过来接孩子。
    张菊捶捶肩膀,去烧饭了。
    林夕眼神一闪,晚上的时候,就拿着针灸用具给张菊来了一全套舒缓通经络的疗养。
    看得林一平有点眼馋。
    张菊等闺女出去了,才让林一品趴好了,她也给林一平按按捏捏。
    林一平只觉得美妙极了。
    闽市
    小花看着多地媳妇给了她三元,不满意的说为什么自己只有三元。“就算你不想跟我一起过,你最少也要分我一半吧,给我三元是什么意思。”
    多弟媳妇指了指不远处的孩子:“我这边养两个孩子,费钱。”
    小花不相让,哪怕多一块钱,她也能吃上几顿包子。
    “自古以来就是大房应给得家里的大多数东西,小花,先不提我全部拿了,再给你一口饭吃你也不能说什么,就说你那花钱的态度,你觉得给你钱,靠谱吗?”
    小花想挽回自己的面子:“怎么就不靠谱了,你说的那个大房什么的,我告诉你,你就是封建迷信!这是不可取的!”
    “还知道不可取呢,那你也告诉告诉我,拿了家里几个人生活的钱去买什么面霜靠谱吗?我们一家都还在饿着,是谁偷了家里的家用去乱花销,还好意思来吃我的粮食。”多地媳妇也是满肚子的气。
    小花买面霜的事情就是二月底的时候,那时候因为多地媳妇的节省,家里多少是攒了十几块的,就算后续谁有个小病也不要怕断粮了。
    可偏偏小花就做得出,家里就剩下两块多的时候,多地媳妇是彻底慌了,毕竟大伯大娘不在家,她根本就求助无门。
    藏好了两块,多地媳妇往娘家那边去了那么多趟,加起来要到的粗粮还不到十斤,弟妹要要求她写借条子。
    要不是天气转暖,加上野菜一起配着吃,她估计真要带着孩子饿死在家里了。
    所以次月的三块钱寄过来,两人就直接分了。
    多地媳妇管自己跟两个孩子,小花管好她和她的孩子,彼此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但是这次还是针尖麦芒的对上了,因为这次汇过来十块钱,数额比较大。
    起码对她们两个有孩子还没什么手艺,不能出去赚钱的人来说,是数额较大。
    而且现在粮食涨价了两三个月,两人都担心这点钱不够用。
    多弟媳妇据理力争,小花又有为了一己之私差点饿死大家的不良先例在前,只能败退,拿着三块带孩子出去了。
    多弟媳妇撇嘴,拿着钱赶紧买粮食去了,买了就藏在自己的床边。
    藏得严严实实的。
    小花一路出来朝着国营饭店去,直接点了红烧肉和大白馒头,还给孩子点了一碗鸡蛋汤。
    要是多弟媳妇在这里,一定是惊呆了的,毕竟小花掏出来的肉票和一顿两块二的饭,怎么都不可能是她能拿得出来的。
    小花自然的点菜取餐,看样子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她吃饱喝足回家,见到多弟媳妇还警惕的护着刚煮好的糙米粥,不由得轻笑,这点东西,要不是她为了隐藏那个秘密,是怎么都不会跟多弟媳妇争论什么的。
    ……
    时间匆匆,从来不会为了谁而停驻脚步。
    随着豆角萝卜等菜蔬开始在市面上大卖,七月已经降临,林夕出门的时候,在小镇边缘见到了不少挑着担子试探的卖菜。
    她忽然想起来,如今已经是七九年的中旬了,七六年似乎已经离她很远。
    见林夕站在原地好一会,有个十来岁的小伙子凑过来问林夕是不是要去买菜。
    不直接说卖菜,而是先行试探,看起来也很机灵,这样靠着努力和细心讨生活的孩子,谁都对他带上几分好感。
    林夕亦是如此:“对,我想买点新鲜的菜。”
    那小伙子果然追问林夕喜欢吃什么菜,他又知道菜价,一张巧嘴说的人很心动。
    林夕索性直接找他买菜。
    见到小伙子的两个筐子里大概有三四十斤的菜,她给小伙子付了买菜的钱,直接让他跟上自己。“我去两个地方,以后你要是家里还有新鲜的菜要来镇上卖,可以先找我们,只一点,要是有坏掉的,我们可能就没有下次做买卖的机会了。”
    小伙子没想到菜直接被人包圆,还能拿下后续的订货,不免喜上眉梢。
    他叫牛子,大名牛勇敢。
    他卖菜是为了念书。
    从77年能参加高考开始,他们大队的长辈们在看到知青们一个个读书考大学或者是招工回城,都对读书这两个字有了新的认识,甚至在大队上办了小学,鼓励大家上学。
    他家里有弟弟妹妹,加上他自己也才十四岁不到,因此都可以去学习,但是读书一年就要两块钱一个人,加上还需要书、书包、铅笔、本子之类的东西,家里就显得入不敷出了。
    他们家里三个孩子两个大人,一年到头都存不到十块,这读个书学费就去掉六块钱了,其他开销就成了愁。
    又因为他们是只有一份用具,所以是轮流用的,他这个做哥哥的,都还让着两个小的,可是就算是这样谦让,三人用一份东西,也不是个长久的事儿,但是又不能找已经很贫穷的家里索要,他就只能出来卖点菜换点小钱好买本子,再到旧货站秤重的方式买点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