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69章 专款专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有了这些可以调理身体的灵药,下一步叶梨歌所需要的就是可以用来煎煮灵药的圣山之水了。
    毕竟,以当时的灵方所讲,普通的水根本不足以将灵药中的药性完全渗透,普通的水更不可能与灵药完美融合。
    前世的时候,叶梨歌也算是个有些见识的,深知,这并非虚无的理论,至于说圣山在哪里,又何谓圣山之水,她私下里猜测,应该是有灵气的泉水,可具体古籍上所标注的圣山在哪里,如今又有何变化,她一时还不好定断。
    但是,集齐了五味灵药,就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了,至于圣山和圣山水,假以时日,慢慢寻找吧。
    锦猫侠的储物戒指中,不仅有这些灵物,甚至还有这个时代通行着的黄白之物,这些也就罢了,毕竟,都是赖以维持生命的俗物,让叶梨歌瞪目,同时也更能证明锦猫侠身份的是,还有一些分明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物品。
    尤其重要的就有一份清河县志,这份县志甚至还有一张水汶图纸,所有这些东西,都杂七杂八的堆在一处。
    以叶梨歌看来,这锦猫侠在未来那个时空,没准也如在这个时代一般,是个偷儿,而且还是个三观不正的偷儿。
    这样的猜测也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因为,里边的东西极杂,品种也极多,无一例外的都是些价值不菲的物品。
    被叶梨歌郑而重之的收起来的那几味灵药,极有可能是从北狄和南边的六合王朝的大内皇宫中偷盗而来的,因为那盛装灵药的玉盒上,分明还打着标着这个时代的皇族身份的龙印。
    所有这一切都标示着,这个生存了两个空间的锦猫侠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盗,还多次滥杀无辜,此种人若真的长留此世,当真是会为祸不浅,死也没什么可惜的。
    倒是其间那部清河县志极大的吸引了叶梨歌,因为上边详细记录着清河的整个治理过程,甚至还有一份详细的治理过后的清河水汶图。
    其间的名人录中,剔除那个不能对号入座,分明又被神化了的清河神女,其实是被叶梨歌直接忽略掉的。
    上边所记录着的几位功在千秋的当事人,却不得不让叶梨歌侧目。
    据清河县志记载,当时的几个人物,分别是时清河县令夏青竹,世代以治理清河为己任的桑榆先生,更有前户部尚书曾清海曾大人的名讳,其余都是些叶梨歌不认识也没听说过的人物,在此只能做个标注。
    之所以清楚曾大人,还是因为初时,谢宝彩与曾大人的嫡长子素有婚约的原故,可也是因为曾大人流年不利,家里的父母跟跑接力赛似的,挨着个儿的过逝。
    父死母亡,刚满了三年的孝,又要接着丁忧,六年时光匆匆而过,谢宝彩实在是等不起了,所以谢家才退了此门婚事儿。
    丁忧这种事儿,实在是让人无可奈何,大楚崇尚孝道,可如曾大人这般仕途正旺时,接连要丁忧六年的官也是少之又少。
    却也有个例外,如果是朝廷有事情非你不可的提前招用,那就又要另当别论了,所以曾清海曾大人这事儿,只要文宣帝一道旨意,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果然不出叶梨歌所料,元华公主委托李雪娇所主办的义捐拍卖会是相当不如人意,物品拍卖倒是拍了差不多四万多两白银的样子,至于说李雪娇所想出的,不记名义捐那块儿,零零碎碎的连十两银子都无有。
    事情过后,气得元华公主直接摔碎了一只杯子……得,这还赔本了,一只琉璃雕朵水晶杯,市价也要五十两银子,她这一摔,就更不值当了。
    拍下来的四万多两白银,拍卖和实买也不差什么了,皇宫里流出来的东西,从来都是有价无市的精品,何况还是元华公主精心挑选出来的,有的是动员了宫里的娘娘们连皇帝的赏赐都给贡献出来了。
    出了这个结果,还真是一点儿面子都没给元华公主留……不,应该是说直接打了李雪娇的脸。
    直把个元华公主气的,手指颤抖地指着李雪娇的鼻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若不是宁王对她有意,觊觎她的美色,一直想纳为他自己的侧妃的原因,元华公主真想把这连铜板都有的几两银子摔在李雪娇的脸上。
    前世李雪娇是听说过拍卖会的,可她本人也没真正参加过,生活不如意,哪来的闲钱拍买物品?
    所以,拍卖物品这种桥断,从来都是从小说或是电视剧中看到过的,真正操作起来,她感觉也没啥难度,所以才会主动跳出来想要做件让人刮目相看的事情。
    再者说了,义捐这种事情,不就是不记名想尽份心意的好人好事吗?
    人家不愿意掏钱献爱心,这又关她何事?
    如果仅仅如此的话,元华公主倒也没什么太生气的,尤其让她生气的是,她从皇宫处嫔妃处好不容易索要来的虽不能说是无价之宝,可也是有一定份量的首饰物什,这黑不说白不说的,就让李雪娇基本上以平价拍卖了。
    可是要怎么说起?
    而且,在腊月初八那起由商会组织发起的拍卖会中,贵妃那支随手扔出去的不过一两银子的手炉都被拍出了一百两银子的天价,可元华公主当初从贵妃娘娘那里得来的那对玉镯才被拍卖了两百两银子,这里边有多大的悬殊,就让人有多少的不自在。
    就连太后的一根榆木做的手仗,因为雕了凤纹就被拍出了二百两银子的天价,让元华公主气愤的事情真是不胜枚举,这就不仅仅是物品本身的问题了,无形中就牵涉到了个人能力,气得她一眼也不想再看到李雪娇了。
    同样不解的还有韶华将军,叶梨歌拍的那些房契地产和杂七杂八的首饰乃至奇物,事先估了三百万两白银,可真正拍下来,却得了三百五十万两白银,多出来的这五十万两,文宣帝都不好意思让人家多捐了,直接又返还回了叶梨歌。
    因为此次拍卖会太成功了,可以说是旷古空前的成功,就连预先分好的清河拍卖河段,都比预想中多拍了一百多万两白银,把个文宣帝喜的,真想将这部分费用充做国库,可这是人家为清河募捐而来的,他就是皇帝,也不能做这种太没品的事情。
    有着这部分多出来的费用,文宣帝直接朱笔御批,将这部分多出的善款充做了清河百姓的救济款,和未来清河县建设的专款……这等于是打上了,他人不得挪用的标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