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33章 体恤下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原因是,有那么一年,夏青竹胆大包天的劫留了一批十万两的官银,这批官银是有专门用项的户部批出的,可以算是专款专项了。
    清河县没有特别的产出,可却有个叫做昆丘的地方,那个地方出产一种昆丘竹,是其它地方所无有的。
    详细说起来,这种昆丘竹竹节格外粗大,外表的韧性还十分的强劲,并且还可保暖保凉,是行军打仗将士们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当今圣上也是无意中听说了此种竹子,所以就专款批了十万两白银前去采购,这种竹子在当地虽不是比比皆是,却也不是多么值钱的物什。
    圣上知清河县民生潦困,所以就下旨让户部提前预支了十万两白银,每年万两,令清河县务必备齐。
    这等于是朝廷预支了十年的购买昆竹的货款,也算是对清河县的一种变相体恤了。
    第一年的时候,夏青竹带着衙门里的青壮年劳动力,亲自甩膀子捋胳膊的上阵了。
    当时,清河县人口稀薄,昆丘竹就那么在昆丘遍地生长,也没人拿它当回事儿,所以基本上没什么成本,仅花了不到三千两白银就凑齐了第一年的竹子。
    按理说,这是好事儿,省下来的钱,起码解决了衙门里对外费用和各项拖欠,可当时施材和夏青竹却动起了歪脑筋。
    琢磨着,这么一大笔银子放在国库里,那也是闲置资本,不如动员一下县里的乡绅,再筹点银两,修建一段渠坝,好改善清水县连年泛滥的困境,哪怕是一小段呢,也能对清河灾情有所减缓。
    清水县做为积年贫困县,真正有钱的乡绅早逃走了,至于留下来的,都是些勉强维持温饱,手里有一些无法变卖的土地的小财主们,虽然生在这片土地上,大家也乐意凑上自己的一份力气,可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好歹凑了二万两银子的善款,那还是在全县衙门里的大小差役四处奔波一个多月的结果。
    最后大家实在凑不出银子了,一些身强力壮的庄户人就找到夏青竹,表明了心意:大人,俺们太穷了,出不起钱,也出不起粮,可俺们也愿意在一个没有灾难的地方生活。
    如果大人不弃,俺们白白做工,不要工钱,大人只负责管中午一餐饭就行了。
    原本因为资金短缺而心有动摇的夏青竹,此时眼泪都下来了。
    他是真心想为清河百姓做点实事儿,所以,当即就拍板了,“乡亲们,你们就把心放进肚子里,解决不了此事儿,本官哪怕是死,都要埋骨于此。”
    话说到这里,叶梨歌便是再想尊重他,也是忍不住了,“太外祖父,你老人家就没想过,无论成败,对于你都无甚好处吗?
    事情若成了,治水有功,功在社稷,你却有挪用公款之失,也是身带重罪之人,想必也不再会得到皇家重用。
    事情若是不成,后果,呃,就是现在这样了吧……”
    是啊,跟百姓一样卖儿卖女,这个父母官可真是……真让人无语了。
    夏青竹愣了一下,傻傻的回想了一下,“没想过,当时就是豪气云天的想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毕竟是全县百姓的所有希望所有心血。
    退一步讲,如果真的功能名就,我主圣明,想必是会体恤下情,免老夫于死罪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