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43章 火炮发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在占领了青羊集之后,武媚儿就专门成立了“工匠营”,把全部的能工巧匠迁入其中,实行封闭性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工匠营”,也严禁工匠从“工匠营”出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武媚儿把管理六万步兵和五千骑兵的任务交给了焦昆等将领,她却一头扎入了“工匠营”中,连吃饭和睡觉都在“工匠营”中。
    太子李泽多数时候都是“独守空帐”。不过,为李泽站岗的哨兵还是发现:有一个夜晚的子时左右,太子妃武媚儿进了帐。不久帐内传出了悉悉索索的脱衣声。过了两炷香的工夫,帐内又传出了悉悉索索的穿衣声,随即武媚儿穿戴整齐地从帐内出来,回到了“工匠营”。
    二月初二这天,是民间传统的“龙头节”。
    这天清晨,武媚儿走进了焦昆的大帐。
    看到武媚儿来了,焦昆面有喜色,他向武媚儿施礼道:“参见太子妃!太子妃来得正好,末将正要到‘工匠营’找您呢。”
    武媚儿问:“焦都督,发生了什么事?”
    焦昆道:“据探马来报:立刚可汗亲率十万大军,直扑青羊集而来!如今距这里已不足百里!”
    武媚儿的一双美目闪出了炯炯有神的光芒,深沉地道:“我们这次出征的目的,不是全歼立刚可汗的兵马,我们也没有这个能力!我们的目的,就是以战逼和!为了逼迫立刚可汗与我们讲和,我们必须争取初战告捷!”
    焦昆却忧心忡忡地道:“太子妃,末将说句丧气的话:初战告捷谈何容易!立刚可汗兵多将广,人多势众,占据了天时地利!他们全部是骑兵,我们则几乎全部是步兵!他们的兵员和粮草都能及时得到补充。而我们,孤军深入,兵员和粮草皆无法补充。”
    武媚儿道:“焦都督,你说的都是实情。但是,我们必须取胜!”
    焦昆不禁瞠目结舌,他在心中说:“凭什么取胜?”
    但武媚儿的话解开了焦昆的疑问:“我们取胜,凭的不是将士的英勇,而是武器的精良!”
    焦昆两眼一亮,道:“这些天来,太子妃一时呆在‘工匠营’中,莫非造出了削铁如泥的宝刀利刃?”
    武媚儿作了一个深呼吸,道:“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式武器。但它的威力,并不弱于世上任何的宝刀利刃。”
    在仙人渡的军队尚未出动之时,武媚儿就交给了焦昆一张清单,让他准备好清单上的物品之后,再率军起程。
    在白虎关的时候,武媚儿同样交给了严肃一张清单,让严肃采购清单上的物品。
    武媚儿率领一万兵马离开白虎关北上的时候,带着一些能工巧匠,也带着了严肃采购的物品。
    武媚儿交给严肃和焦昆的清单其实是一样的,清单上罗列的物品,都是制造火药和火炮的原材料。
    在青羊集建立“工匠营”以来,武媚儿几乎是衣不解带,废寝忘食,在“工匠营”内亲自指导和传授,与众多的能工巧匠制造出了火药和火炮。
    火药在唐朝末年已用于军事,宋代对火器的需要大增,宋神宗时设置了“军器监”,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雇佣工人四万多人,分为十大作坊。
    把硫磺、硝石、木炭按一定比例放在一起,就制成了火药。
    制造火药是很讲究“火法”的,火法大致有七种:煅、炼、炙、熔、抽、飞、优。
    煅,就是长时间高温加热。
    炼,就是对干燥物质的加热。
    炙,就是局部烘烤。
    熔,就是熔化。
    抽,就是蒸馏。
    飞,又叫升,就是升华。
    优,就是通过加热使物质改变性质。
    武媚儿让人制造的火炮,做工并不复杂。火炮的外观设计如下:
    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
    尾部较厚,有尾珠,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由为轴可以调节发射的角度,配合火药用量来改变射程。
    炮身上装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确度很高。
    大炮长在一丈左右,重量在四千斤以上。
    大炮由车运载,可任意奔驰。
    射程可达十里左右。
    每发射一次之后,必须灌水入炮膛,熄灭火星,以干布绑在棒子上伸入炮膛去擦干,再填入火药,助燃物,塞进去炮弹,然后再点放,这些动作相当缓慢和烦琐,还不包括修正炮位的时间。
    此时此刻,武媚儿下令“工匠营”的能工巧匠们把制造好的二十门火炮推出,一字排开,列于营门附近。
    随即武媚儿下令:全军进入戒备状态,战马一律塞了耳朵。
    初春的草原一望无际,视野极为开阔。
    中午时候,西方马蹄阵阵,千骑万骑压地而来,激得草原上尘土飞扬。
    十五里,十里,九里,近了,更近了!
    武媚儿估算到胡骑进入火炮的最佳的射程了,高声下令:“发炮!”
    几乎同时,二十门火炮喷出了一道道火舌,发出了愤怒的吼声,炮弹呼啸着飞入胡骑之中。
    在巨大的轰鸣声中,胡骑连人带马,被炸得血肉横飞。胡马受惊,四下乱蹿,马的主人根本控制不住。
    第一次发炮完毕,趁着炮手擦拭炮膛、安装炮弹之时,武媚儿向整装待发的南夏国五千骑兵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由于南夏方面的战马早在发炮前被塞了耳朵,因此没有受到惊扰。
    营门大开,五千南夏骑兵挥刀策马,如同下山的猛虎,攻向敌人。
    胡部虽有十万之众,但在火炮的轰击下,已是魂飞魄散,斗志全失。当南夏的五千骑兵攻到时,胡部将士纷纷败退,立刚可汗根本约束不住。
    如此一来,胡部真称得上是兵败如山倒,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立刚可汗收拢败兵,后退五十里下寨。
    武媚儿派人清点对方伤亡,发现死于炮火之下的,不过区区几百人。自相践踏而死的,竟然有几千人!
    南夏将士在欢庆胜利的同时,都把敬畏和爱戴的目光,投向了火炮的发明者:高贵而美丽的太子妃武媚儿!
    在他们的心目中,太子妃简直就是一位天使,一位女神!
    众目睽睽之下,武媚儿阻止了其他人的跟随,独自一个走向空旷的草原。
    她静静地思索着,仿佛与草原融为了一体。
    突然,景清走近了武媚儿。
    武媚儿霍然转身,看着景清。
    景清淡淡地道:“太子妃,你不怕折寿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