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二百三十一章大书法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卢阳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生气。算起来,他成为高级书法家时间也不短了,这期间写过的字也不少,包括自家过年时的对联,集团的汉字标识等。可是,卢阳从来没有听到有人夸他的字,这让卢阳有种深深的挫败之感。
    “华夏传统文化已经式微,这么好的一笔字,硬是没有人能够欣赏,真是悲哀啊。”卢阳时常在心里感叹。
    卢阳是个身具文艺气息的愤青,很多时候他喜欢低调,但是,这也不妨碍他在某方面炫耀的心理,恰恰,书法就是他最想炫耀的技能。可是,卢阳脸皮也没有厚道故意到别人面前展示什么,或者自己写一张,然后照下来发到微·博上,再加一句“写得好不好”之类。这种低端的炫耀方式,他不屑于为之。
    卢阳希望的是能有一个机会,让他自然的装逼。可是,等了一年多,卢阳硬是没有等到这样的机会。
    “张教授还是大书法家?这我怎么不知道?”卢阳愕然。
    李坤小心的看了看旁边,然后凑到卢阳身前:“这是老师自封的,我是不懂书法欣赏,不过我听说,他这个名头没有得到别人的承认。”
    原来是个书法爱好者。
    卢阳心中失望,原本还以为找到一个可以交流书法的对象呢。
    “这样啊,那改日一定要欣赏一下张教授的书法。”卢阳敷衍道。
    李坤抓着他:“卢总,你还没有告诉我这字到底是谁写的呢!”
    “没谁,是我写的。”卢阳淡然道。
    李坤得到答复,心里松了口气,临走时还不忘夸卢阳:“卢总这字写的方方正正,看起来就很舒服,比字帖上的字好多了。”
    卢阳气的想和他争辩,什么叫比字帖上的字好多了?这是夸我吗?这根本就是贬低我!
    考虑到陶文博在一旁,卢阳没有机会去和李坤争辩。
    暂时把书法的事情放下,卢阳陪着陶文博参观了研究员,同时把自己的规划跟他说了。按照卢阳的计划,接下来三到五年内,卢阳将在这里建立起一座不逊色于任何大学的研究中心,届时,无数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技术将会从此而出。
    “胡说八道,真是胡说八道!”一阵怒骂从远处传来,卢阳回头一看,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朝着这边快步走来。
    “咦,这不是张炳权教授吗?”陶文博道,虽然他不是搞研究的,但是对于张炳权,陶文博还真不陌生。当初他在信息产业部的时候,就和张炳权打过交道。
    “还真是,你说张教授也六十几的人了,腿脚还挺利索。”卢阳笑呵呵道。
    “小卢,对张教授这样的科学家要保持尊重。”陶文博轻斥道。
    “卢阳,你小子跟我说实话,这几个字真是你写的?”张炳权直朝卢阳而来,人还没到近前,就急匆匆的问话。
    卢阳没想到对方是为了字的事情。
    “张教授,你慢点。”卢阳上前扶住他,这老先生可是卢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拉来的,要是出了什么事,卢阳得悔死。
    “别扯这些没用的,你说,这些字到底是谁写的!”张炳权脾气不小。
    卢阳小心的陪着话:“张老,你就为这点事儿啊,这字真是我写的,这我还能骗你吗?要是写的不好,你多担待……”
    张炳权直愣愣看着他,忽然说道:“真是你写的?我不信!除非你现场写给我看,要不然,你就是骗我,我立刻回京城!”
    “行,行,我写……”卢阳见他都这样说了,还能说什么。
    陶文博见张炳权把卢阳拉走,也跟了上来,不仅是他,在场的人基本上都被张炳权的大嗓门吸引,见到他和卢阳的拉扯,纷纷跟上凑热闹。最后,几百号人在一个空旷的讲堂集合了。
    很快,笔墨纸砚已经被备好了。
    “卢阳,你马上写!”张炳权哼哼道。
    卢阳无奈,拿起毛笔,饱蘸墨水,拉开架势,刷刷刷几下,“天信技术研究院”七个字跃然纸上。
    “呼……”卢阳长舒口气,把毛笔放下。这边,张炳权已经凑了上来。
    “这笔法,这力道,还真是你写的……”张炳权辨识之后下了结论,之后,他又摇摇头看着卢阳,“以你的书法水平,绝对称得上是大书法家,可是,你才多大?我从十五岁开始练书法,五十年从不间断,可是,我的书法造诣还不及你的一半,这,怎么可能……”
    “老张,怎么受打击了?”旁边另一个老者走了出来,他叫孙玉清,也是中科院院士,和张炳权是老朋友了,是华夏著名的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专家。
    “你看什么看?你懂书法吗?”张炳权鄙视道。
    孙玉清笑呵呵道:“书法,我是不懂,不过我就是觉得小卢写的比你好。怎么样,你平时老是吹自己书法多好多好,过年让你写副对联你都不愿意,现在你自己说,小卢和你,谁的书法好?”
    张炳权气的满脸通红,这让卢阳揪心不已,生怕他气出个脑溢血。
    “两位教授,都不要争了吧,这么多人看着呢。”卢阳上去打圆场。
    孙玉清道:“就是要这么多人看着,老张,你自己说,到底是你的书法好,还是小卢的书法好!”
    张炳权被孙玉清挤得下不来台,犹豫了半天,最后哼哧哼哧道:“要是行书,我承认小卢写的比我好……”
    “你承认就好,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自夸。”孙玉清大声道,他又转向卢阳,“小卢,年纪轻轻很了不起啊,搞技术把老张比下去,他研究了几十年的石墨烯,到现在也没解决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问题。比书法,老张依然不是你的对手。哈哈,这幅字我就留着了……”
    “你个孙老头,把字还给我……”张炳权立刻明白孙玉清的用意,对方这是要留下这幅字,作为以后嘲笑他的道具。
    眼看两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快打起来了,周围人连忙上前,拉人的拉人,劝架的劝架,无奈两人都是驴脾气,弄了半天消不了火。这让现场记者面面相觑,按说这种事情是很好的新闻题材,可是,考虑到两人的身份和年龄,谁敢报道呢?
    “好了,张教授,孙教授,大家都停下来。”卢阳只能出场,“张教授,孙教授喜欢那副字,送他就是了,你要是喜欢,我再给你写一副,保证让你满意,你看怎么样?”
    “让我满意?”张炳权停了下来,“卢阳,这可是你说的……”
    “放心吧,我就算使出浑身解数,也给你写一副好字。”
    卢阳没有虚言,为了让两位老人消停下来,他使出了真功夫。
    “诸位,今天是天信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的日子,现场来了很多朋友,有德高望重的科学界前辈,也有殷切关怀的政府代表,还有热情如火的记者朋友……”写字之前,卢阳发表了一段演讲,“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当年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场景,正应了那句话,‘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今天,我就效仿古人,临摹一篇《兰亭集序》,请大家品鉴!”
    卢阳深吸几口气,头脑放空,整个人似乎代入到一千多年前的场景。
    “永和九年,岁在葵丑……”卢阳果断下笔,笔走龙蛇,整篇文章324字,卢阳一气呵成。
    “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写到最后一句,卢阳忽然有种乏力的感觉,不过不管怎么样,他还是完美的完成了这副字。
    “好!好!好!”看到卢阳临摹的《兰亭集序》,一向自认书法高超的张炳权连夸了三声好。旁人虽然不精通书法,但是也都能从卢阳的字里行间感受到那股意境,这样的书法,简直闻所未闻!
    “卢阳,我答应你了,这副字你送给我,我不和孙老头计较了。”张炳权生怕别人把字抢走,连忙大声说道。
    “你不计较,我还不干了呢。”孙玉清不像张炳权那样痴迷书法,但是基本的欣赏能力还是有的,看到这副《兰亭集序》,顿时也坐不住了,又要和张炳权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