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35章 村里的夏婆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们吃饭很早,大概在五点前后,基本上刚吃完就正好会赶上村里人来交当天卖柴火的银钱。
    陶夭夭只是在一边看着都很有成就感。
    而且她明显感觉到来的人跟当初已经有很大不同了,主要是精神面貌方面。
    尽管他们身上都还有着为生活奔波的疲累,但是过来领钱的时候能看得出是真的满怀期待。
    经常来卖柴火的人如今看见陶夭夭也都会朝她笑着点头打招呼。
    陶夭夭看了一会儿,忽然注意到了队伍里的一个人。
    那是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
    这里的人平均寿命都不上,基本上三十多岁孩子就已经十五六七都很常见,因此三十多是婶子,四十岁基本上就是大娘了。
    五十多岁不当奶奶的都是少的。
    然而她看到的老妇人看起来至少也像是七十多岁的模样,头发花白佝偻着身子,身形瘦弱到感觉随时都有可能倒下去。
    她仔细回想却发现脑海中几乎没有什么相关的记忆。
    可是如今身边也没有什么能打听的人……陶夭夭又看了一眼排到外面的队伍,结果看见了杜兰。
    因为她不在家里的缘故杜兰也就没来找她。
    她伸手挥了挥试图引起杜兰的注意。
    “杜兰!”
    杜兰本来就看着前方,几乎是在她举手看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视线对上见她招呼自己过去就拿着手里的钱走到前面。
    “怎么了陶姐姐。”
    “找你说点事情,着急回去吗?”
    “不急你说。”
    陶夭夭和杜兰走到稍微远离一点的地方,陶夭夭用身体遮挡着小声问:“在排队的那个头发花白看起来年纪很大的老婆婆是什么人?”
    杜兰愣了一下没想到她要问自己这个,也偏头看了看:“啊,你说夏婆婆。”
    杜兰反应过来后摇摇头:“唉,夏婆婆是我们村里目前年纪最大的,已经有七十九岁了好像,她和夏爷爷两个人相依为命,听说有过两个孩子但是都夭折了,后来好像也养过一个别人的孩子,不过后来离开村子后也没见回来,村子里的人都说他们养了个白眼狼。”
    “两个人相依为命到这个年纪,家里也没有什么能干活的劳动力,不过听说村长家会从公中出点银钱,这个村子里的人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也不能看着同村的人活活饿死。”
    “村里还算过得去的人家也偶尔会送些东西给他们,比如我家偶尔就会用做衣服剩下的料子拼做点衣服送过去。”
    “可是就在前阵子夏爷爷好像摔了一跤,到现在还躺在床上起不来,听那个意思……估计也不会太久了。”
    陶夭夭听着心酸不已。
    她一直知道自己共情能力强,从来不看恐怖电影,也尽量少看悲剧作品,否则明知是虚构的也都可能哭得自己控制不住。
    可自从来到这里就算没有了什么电视电影,但活生生的人更让人没有办法不在意。
    虽然人生各有各的悲喜,但没有任何人甚至也没有组织和官府管你死活,她真的很难接受这种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眼前。
    陶夭夭偏头:“兰兰,把钱给我吧,然后一会儿陪我去夏婆婆家一趟。”
    “啊?好。”
    陶夭夭把兰兰的工钱返给她,两个人没有等夏婆婆而是先一步去了她家里。
    他们村子里几乎不会有人关门,因为各家也没有什么可偷的,如果真的丢了东西村子里大家都知根知底很容易就能发现,最重要的是既然大家都要一直住在这里就没有人会抱着贪小便宜的心态偷东西导致之后一直被指指点点。
    陶夭夭轻轻推开院门,随即就皱了皱眉头。
    虽然这村子里节本上都是这种一推开就能感觉到的扑面而来的贫穷感,但陶夭夭还是适应不了。
    尽管周围都是人家,但是就是有一种凄凉的感觉。
    陶夭夭看了一眼,先去了灶房。
    要看一家人到底生活到什么程度,没有比灶房更直观的了。
    就好比现代看一家人生活如何也不是看穿的多奢侈房子有多大,而是要去看冰箱。
    富裕人家哪怕天天在外面吃饭冰箱也是满的,而不富裕的月光族无论是日日外卖还是自己做冰箱里也都空空荡荡。
    陶夭夭一进灶房大概就懂了。
    灶台上放着的碗缺了边角,灶房里甚至看不见一个存放食物的容器,灶台上连装盐巴的东西都没有。
    陶夭夭解开锅盖,看到的是发绿色的汤水,想来是上一顿煮野菜剩下的,她凑近闻一闻果然什么味道都没有。
    她叹了口气,看着这样的地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杜兰看着也觉得心酸,她家虽然因为是三个女孩还有两个都嫁出去也没什么劳动力,但是因为父母都还能干活倒也能正常过日子,想到夏婆婆也难免就想到了家里老人还在世的时候。
    “我娘那日还在说,夏爷爷这一摔怕是要出事……”
    陶夭夭回过神,盖上锅盖。
    “我们走吧。”
    “哎?不等夏婆婆回来了吗?”
    “不了,本来我就是想来看看夏婆婆家里的情况,这么一看已经一目了然了。”
    杜兰点点头,跟着陶夭夭一起出门,走到半路她小声问:“陶姐姐,你是不是想帮帮夏婆婆啊?”
    陶夭夭点点头:“是有这个想法,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真的帮助他们。”
    她叹口气:“帮助人和帮助人是不一样的你知道吗,像是赵更他们这样的年轻人,就是要给他们赚银子的机会,教会他们好好活着的方法,可老人是不一样的。”
    “他们没有了努力的精力体力也没有努力的机会,年轻的时候受够了生活的苦,可到了不能劳动的那一天依然老无所依,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
    “就算给他们银子可能都没有那个体力去花的人,你说要怎么帮助他们才是最合适的呢?”
    陶夭夭想不通跟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真的摊开来看,杜兰就更不懂了。
    因为夏婆婆并不是她看到的第一个生活艰辛的老人,倒不如说他们村子里也从来没有人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两个人说着话,收钱返回的夏婆婆正好从对面一点一点往回走,与他们擦肩而过的时候甚至还跟陶夭夭点头打招呼。
    陶夭夭看着她的背影停了一会才慢慢道:“不管怎么说我先找人做两身衣服送些吃的过去吧,如果这个冬天过不去别说什么都白搭。”
    “以及还有一件事是得立刻想办法解决的。”
    “什么?”
    陶夭夭道:“我们村子里一直没有大夫,这问题太严重了,得想办法找个大夫到村子里。”
    杜兰跟在她身边思路已经被她带了进去:“可大夫能到哪里去找呢,如今大夫都住在镇子上,我倒是听说有的村子有村民会点开方治病,可我们村子里本来也没有这样的人,又有谁愿意来我们这呢?”
    “没有就去找,能不能找到再说,但是总是要先试一试,下次我到镇子上去的时候首先就去医馆问问,同是大夫的话先来会有些消息。”
    杜兰之前因为升堂的事情虽然在镇子上呆过一阵但是并没有与陶夭夭一起,只是听说她跟镇子上的饭馆和医馆关系都不错,尤其是医馆的大夫还是陶毅的先生。
    这么一说她也挺期待的,如果陶夭夭真的能给村子里找来大夫,那日后大家生病看病岂不是方便许多,家里人干活的时候总是有些磕碰的,上山砍柴受伤的都大有人在,有大夫那可真是放心许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