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15章 民以食为天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知道是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体温真的有差别,沈中禹的怀抱对陶夭夭来说就像一个天然的火炉一样,两个人身体接触的地方她都感觉像是贴了一张暖宝宝。
    等到陶夭夭渐渐睡着后,沈中禹把怀里的人翻了个身,从后面抱住她。
    陶夭夭被他整个人扣在怀中,只觉得身边更加温暖,一夜好眠。
    如今天气渐冷天冷的也晚,几乎是天还黑着的时候人就已经醒了。
    陶夭夭自从天冷很少有睡的舒服的时候,尤其是之前在镇子上的时候,总觉得周围所有的地方都在往被子里钻风。
    她迷迷蒙蒙的,虽然醒了但人还闭着眼睛,只觉得被窝格外温暖。
    直到她动了动身体感觉到腰间的重量,才想起昨晚她是怎么睡着的。
    陶夭夭睁开眼,转回头看身后抱着自己的沈中禹,沈中禹的下巴搁在她头顶的位置,不过对她的动作没什么反应想来是还没有醒。
    她动了动鼻子,感受着被窝外的凉风愈发不想起来,可是人都已经醒了却还这样赖着似乎也不太好意思。
    说起来他们今天还得上山砍柴。
    陶夭夭想着昨天说要订车架,除了车架其实她还有别的东西想要,比如平板车一类能方便拉货的东西,虽然在这里想要做铁的恐怕太贵,但是做木头的应该还可以。
    这也不算是浪费资源,因为平板车这种东西如今可以拉木柴,日后可以拉粮食,只要用绳子捆好就行。
    她不止一次看到过从山上下来的人路过他们这里的时候都是一捆柴背在后背上。
    因为上山一次不容易他们总是尽可能背最多的柴,以至于整个人被一大捆柴火压在下面,远远的看简直就像是一大捆柴在自己移动。
    而且因为没有办法像他们之前那样滚大粗树干下去,一般捡柴火或者砍柴选的都是比较细长的,好背也好捆,毕竟没有人能背着一捆树干下山。
    但是陶夭夭依然觉得困扰,因为无论是驴车也好平板车也好,在这种山路上肯定是没法用的,因为准确来说这山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正经的路。
    陶夭夭想着事情一下子就过了一刻钟,她太过入神以至于没有发现沈中禹也渐渐醒了。
    沈中禹怀里抱着人左手已经麻了,但是怀里的重量还是让他下意识的低头亲了陶夭夭一下。
    他其实不是第一次有这样的习惯,陶夭夭以前睡觉不自觉滚进他怀里的时候他偶尔就会趁着她没醒偷偷亲一下她的头发。
    而陶夭夭却被他的动作弄的回了神。
    她抬起头,刚好跟愣愣看着她的沈中禹对上双眼,两边都呆了呆。
    “你醒了……”
    “……你也醒了啊”
    陶夭夭这下确实是不好意思赖床了,趴着从人怀里爬起来。
    然而沈中禹还没有完全清醒,看见她要起来下意识的反而把人抱得更紧。
    “再躺一会儿。”
    陶夭夭被扣住,没好意思自己其实已经醒了半天的事实。
    “不躺了,我起来把早饭做了。”
    沈中禹皱皱眉:“现在家里人这么多,不如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吃两顿,而且如今入冬,你要起太早了。”
    陶夭夭这下真的一用力从他怀里钻了出来。
    “那可不行,三顿饭是为了身体好,尤其是每天的第一顿饭一定要吃好才行可不能随便糊弄。”
    “没关系的虽然现在人多了,可青姐姐每天也会起来帮我,也没有多麻烦。”
    陶夭夭一边穿外套一边下地:“尤其是你们还没有人挑食,我做什么你们都吃,这对我来说已经是最容易的事了。”
    事实上岂止是没有人挑食,如今在这里吃饭的人都觉得至少在吃食的问题上在这真的是没得挑。
    一天能吃三顿饭这件事本身就已经算是离谱中的离谱,就算是大户人家也没怎么见过有吃三顿的。
    陶夭夭一边说着一边起身准备先去洗漱,出门一看果然张氏已经起了。
    其实两个人做八个人的饭也不容易,但是幸好不需要什么丰富的菜色,倒是陶夭夭总觉得这嘴里没有什么滋味儿。
    毕竟是吃过各种现代美食的人,一想到自己吃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没有办法在这里复制这才是真的无力。
    陶夭夭和张氏一个锅煮粥一个锅蒸饼子,再加上她一直都有在做的小咸菜很是完美。
    陶夭夭坐在灶前看着点着的火,觉得最近真的是吃粗粮吃得嗓子都有些疼。
    虽然如今家里自己有了磨盘可以把粮食磨得很细,但是粗粮再怎么吃跟细粮也是不一样的。
    陶夭夭想起自己记东西用的本子,里面其实一直写着两样东西:土豆、地瓜。
    她之前在镇子上总是喜欢跟钱叔聊天,后来跟亭飞和张从白也聊了很多事情,她甚至还翻过刘云鹤的闲书。
    越看越觉得她所在的这个时空真的是一个很混乱的时代。
    按照农作物和普通老百姓的饮食结构来说这里怎么看怎么接近汉代,所以土豆番薯这种明代才传进来的东西自然不会有。
    可是偏偏这里的纸张又不像是汉代纸张没有普及时候的样子。
    一般不是说“仓廪足而知礼节”吗,一个农耕封建社会无论怎么说最先发展的也应该是农业,为什么到这里反而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发展了起来。
    可如果说农业不发达,这里的上京却又有水车这样的东西。
    陶夭夭已经被这里的各类产业弄晕了。
    只能说大概是这个朝代在造纸或者工具之类的技术上曾经出现过什么能够发展的机遇才会变成这样吧。
    陶夭夭觉得可惜,因为如果农业上也能有过这样的发展,或许这里的百姓日子能够好过许多。
    毕竟对于人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填饱肚子,“民以食为天”不是说笑的,能让老百姓吃饱这件事可是最重要其实事实上也最不容易的大事。
    陶夭夭没一会儿思绪又飞了很远,她甚至想要亲自去很远的地方走一走,甚至是离开这里到一些外族去的地方,为这里的人找到更多以前没有但是却可以种植改变他们生活的农作物。
    或许她有点奇怪吧,想到这样的事情她不觉得麻烦,甚至有些热血沸腾。
    “都好了。”
    张氏的一句话拉回她的思绪,陶夭夭起身看锅里,粥已经煮开了。
    “哎咱们这泡了一夜才煮出这么好的粥,以前我在家里的时候可没有想这么多。”
    陶夭夭笑笑,接过她手里的粥碗盛进去:“本来大家能吃的东西就不多,翻来覆去也就这些,我也只能是在做的时候多下些工夫。”
    “尤其是文文和小毅,两个孩子年纪还小,小孩子嗓子嫩,就算是大人总是吃粗做的粗粮肠胃也要不好。”
    张氏与她谈笑:“你懂的可真多,说话倒是像医馆的老大夫。”
    “哎我也不过是从别人那里听的一些,一般穷人家能吃饱就已经难了,大家哪里能注意到这些呢。”
    张氏点点头:“是啊,我们家也是因为从白他好歹读过一些书,若是我们家也是日日靠天靠地吃饭,如今日子还不知道要过程什么样。”
    陶夭夭笑:“这就是‘读书改变命运’了。”
    她一转念:“说起来那日我看到小毅在跟从白学字,他没有回镇子这段时间真是麻烦他了,我还没谢谢你们,我现在天天忙的也顾不上他。”
    张氏赶紧摆手:“哎这算什么事,我们如今住这么好的地方还有活干,小毅那孩子懂事从来也是乖巧不添麻烦,根本算不上什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