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环球挖土党 第15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090章 玻璃地雷的秘密
    经历了三个多小时的飞行又坐了将近四个小时的大巴车,一行人总算在天黑前赶到了距离布拉格300多公里车程的科普日夫尼采市,这座鲜为人知的城市正是太脱拉公司总部的所在地。
    任由负责接待的人将一行人安顿在提前准备好的酒店里,众人好好休息了一晚,直到第二天早上九点多这才在接待方的带领下横穿酒店门口的马路进入了太脱拉的总部。
    虽然这家公司早已经在前些年被德国大众收购,但到底是老牌军车制造商,偌大的厂区里车间林立,专门划分出来的停车场里摆满了各种型号的太脱拉。
    而无一例外的,这些用作展示的车辆都有一到两个轮胎开上了半米多高的水泥台子摆出一副狗撒尿的销魂姿态。
    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毕竟这家公司如今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那套吃老本的中央脊管式车架和配套的断开式半轴了,所以总得给人家展示自我的舞台不是?
    很难说当年在军用卡车领域混的风生水起的太脱拉,如今落得个惨遭收购订单连年下降的悲惨境地到底是谁的锅。
    毕竟其本身独树一帜的底盘技术和风冷发动机即便放在今天也绝对不过时,但却架不住其他竞争对手在底盘之外的领域进行弯道超车。
    更加先进的电脑控制系统,更加节油环保的燃油方案,以及更加简单的维护成本。军用卡车也好,民用卡车也好,他们需要的从来都不仅仅只是越野能力强悍。
    也正是竞争对手这些点点滴滴的优势,太脱拉的军卡界的路一天比一天难走,最终被竞争对手连皮带肉吃的干干净净。
    其实不止军用车领域,民用车领域同样如此,不说别的,自从2001年之后这十几年里,太脱拉在达喀尔拉力赛的卡车组距离曾经垂手可得的冠军一次比一次远就很能说明问题。
    跟着过分热情的销售经理以及两位翻译在偌大的厂区参观了一圈,一行人又跟着去太脱拉自己的博物馆逛了一圈。
    很难想象,以生产卡车著称于世的太脱拉曾经不但生产过轿车,甚至还生产过跑车。
    听那位销售经理的介绍,这些如今已经变成了绝版货的小型车已经成为了老爷车收藏家们的宠儿。
    也正是在这长达两个小时的参观过程中,石泉兄弟三个在和海宁沟通之后终于决定,四辆车全部换成和石泉当初用豹式坦克换来的那辆同款型号底盘。
    同时还在海宁以及对方销售经理建议下将发动机升级到了太脱拉作为拳头产品的v12风冷增压柴油发动机。至于剩下的改装工作他们便插不上手了,需要他们做的只是耐心的等待就够了。
    告别了带队留下来的海宁和太脱拉的销售经理,石泉一行五人外加一只猫一位翻译当天便赶回了布拉格。
    他们可没心思和那位总想着多卖出几辆车的销售浪费时间,好不容易来一次捷克,不在布拉格好好逛一逛玩一玩可就太亏了。
    作为欧洲的文化重镇,布拉格可是出过不少名人。写《变形计》的卡夫卡,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莫扎特以及在欧洲国家颇负盛名的米兰·昆德拉等等都和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过对于一向缺乏艺术细胞的石泉何天雷兄弟俩,最吸引他们的却是这里的啤酒和饮食。
    啤酒自不必说,著名的皮尔森啤酒就来自捷克,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这里啤酒竟然是包括矿泉水在内的所有饮料中最便宜的。
    有酒当然就要有菜,自从那位中年女翻译带他们吃过一次当地特色的烤猪肉之后,这俩一直吃不惯俄罗斯菜的难兄难弟终于找到了对口的。
    有吃有喝有玩,一行人用了整整五天的时间将布拉格的景点全部逛了一遍。
    作为大伊万曾经说过的间谍之都,他们还特意去了一趟加尔塔饭店,这座饭店在冷战期间曾是各国名流商贾政要的首选的下榻之所,同时也是间谍活动最夸张的地方。
    在这座饭店的每一个房间都被安装了当时最先进的监听设备,而捷克,或者捷克斯洛伐克的情报人员就躲在十多米的地下24小时监听着每个房间的每一个音节。
    这可比当年苏联送给美国大使的那枚杜鲁门公交卡更刺激,不知道为什么,石泉在参观之余首先想到的竟然是某不愿透露姓名的鉴黄师。想必当年躲在地下室里听墙根的那些情报人员也是很容易营养跟不上的吧。
    如今,这座当年的谍报中心已经成为了一家冷战博物馆,但布拉格的间谍活动近些年却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再次有了些许抬头的迹象。
    当然,高大上的间谍活动和石泉等人关系不大。他们更愿意去找找那位二代间谍曾经留下的痕迹。
    根据当初大伊万收集到的情报,那位被大伊万送进监狱的林场老板他亲爹,那位叫做拉夫连季的初代目光头党就出生于布拉格,而且在他移民斯摩棱斯克之前还在布拉格经营过一座规模不大的水晶矿。
    虽然线索不多,但短时间内又离不开,一行人完全抱着郊游的心态开着两辆租来的斯柯达直奔70多公里外紧挨着德国的边境城市特普利采。
    这座位于矿山区的城市最出名的便是当地的矿泉疗养院,不过,在得知这座所谓的矿泉疗养院并没有温泉之后,一行人顿时便没了兴趣。
    眼下都已经是11月份了,如果不能泡泡温泉,那还不如老老实实找个好点儿酒店来的舒服呢。
    “伊万,你这情报靠不靠谱?”
    酒店房间里,艾琳娜叼着颗没有点燃的手卷,怀里抱着足有四五公斤重的冰糖窝在沙发里看热闹。
    看热闹的可不止她一个,石泉兄弟俩以及娜莎都是一脸幸灾乐祸的表情。
    至于原因,则是因为那位中年女翻译在当地打听了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任何关于水晶矿的消息。换句话说,这地方压根就不产水晶。
    倒是大伊万提供的那个地址确实存在,只不过那里只是郊外一座早已废弃的玻璃器皿厂而已。
    “这情报可是来自苏联时代,怎么可能不靠谱?”
    大伊万甩锅道,“总之现在找什么水晶矿是不可能了,倒是那座玻璃器皿厂要不要去看看?”
    “来都来了,去看看吧,总不能白跑一趟。”
    石泉掏出手机扫了眼时间,“现在是下午三点,距离吃饭还有些时间,要不然现在就去?”
    “那就去吧,反正只有不到五公里的距离而已。”
    大伊万兴致勃勃的从沙发上站起来,“说不定这里就隐藏着小胡子的宝藏呢?”
    “你可别学基里尔老船长那一套啊,天天把小胡子的宝藏挂在嘴边小心什么都挖不到。”
    大伊万对石泉的提醒不置可否,基里尔那个倒霉的可怜老头儿怎么可能和他比?
    离开酒店,两辆车出城往西沿着通往德国的公路开了不到十分钟便拐进了一条安静的小路。
    娜莎的翻译早就问清楚了,在这条小路的尽头便是那座废弃的玻璃器皿厂。
    只不过,等两辆车开到目的地的时候,众人却有些傻眼。这里确实有座废弃的玻璃器皿厂,但留存下来的却只有一小段残存的红砖墙壁以及倒塌的建筑废墟。而那些残存的墙角,至今才留有被烈火焚烧过的痕迹。
    这还不算,在这片废墟的中央,竟然还立有一座带着岁月斑驳的纪念碑。
    通过纪念碑上的内容记载,这座玻璃器皿厂在1977年曾因为有人蓄意纵火引发了一场后果严重的火灾,当时在这座玻璃器皿厂工作的31位员工全部葬身火海无一幸免,而这座纪念碑则是遇难者家属们自发树立的。
    “伊万,那位二代间谍是什么时候移民到斯摩棱斯克的?”石泉听完了纪念碑内容的翻译之后问道。
    “就是发生火灾的第二年!看来那位拉夫连季的二代间谍和这场大火绝对有脱不开的关系。”大伊万肯定地说道。
    “咱们可不是来帮警察破案的,就算知道了又有什么用?”
    石泉指着眼前的废墟,“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估计很难找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了。”
    “这可不一定”
    不知什么时候跑到废墟里的艾琳娜突然从泥土堆里抠出来一块厚实的玻璃碎片,“看看我发现了什么?”
    石泉接过碎片粗略的打量了一眼,这碎片的做工看起来异常粗糙,而且厚的吓人,甚至里面还充满了气泡,怎么看都不像合格产品。可他越看,却越发觉得这东西似乎在哪见过。
    “这是43型玻璃地雷的碎片!”凑过来的大伊万只看了一眼便认了出来,“看来当初你在桦树林发现的那些玻璃地雷就是来自这里了。”
    石泉点点头,“那位拉夫连季明面上的身份是个捷克水晶商人,对他来说运输这种玻璃地雷到莫斯科附近绝对比运送金属材质的要容易的多。”
    “而且这种玻璃地雷的迷惑性很强,只要不装填里面的爆炸物和压发装置完全可以当玻璃容器来用……”
    “当玻璃容器用?”
    石泉先是一愣,紧接着便皱起了眉头,可这副疑惑的表情并没有持续多久便被震惊完全取代!
    “伊万,艾琳娜,我想我知道那位拉夫连季烧掉这里的真正原因了!这场火灾和玻璃地雷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第091章 地下军工厂
    “和玻璃地雷没有任何关系?”
    现场的所有人都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石泉,显然并没有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当初我曾经亲手挖出来过那些玻璃地雷,虽然只是匆匆瞥了一眼,但那些玻璃地雷的质量绝对要比这枚碎片的做工要好的多,而且我记得很清楚,那些玻璃地雷上面甚至还带有花纹和彩绘。”
    “也许我刚刚发现的这枚只是残次品,但是这说明了什么?”艾琳娜好奇的问道。
    “你发现的肯定是残次品,甚至弄不好是故意生产出来用来转移视线的。”
    石泉颠了颠手里的玻璃碎片,“甚至我可以确定,这块碎片就算还是个完整的玻璃地雷也绝对不会有任何机会被运到斯摩棱斯克。”
    “你到底想说什么?”大伊万急不可耐的问道,这一次终于轮到他享受别人卖关子的乐趣了。
    “因为被运到斯摩棱斯克,或者说被运到苏联境内的那些玻璃地雷必须是完美没有任何瑕疵的。”
    石泉将手里的玻璃片丢到废墟上,“伊万,我要问你个问题,根据你的了解,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位拉夫连季为什么宁愿在捷克生产这些玻璃制品然后再运到苏联也不愿意直接在苏联建厂?”
    “当然是因为苏联当时的经济体制原因”大伊万想都不想地说道。
    “是因为这些只是幌子?”
    艾琳娜突然说道,“他想运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玻璃地雷,一定是某些根本没办法在苏联境内生产的东西!”
    “聪明的姑娘!”
    石泉比出大拇指,“这些玻璃炸弹肯定是以正常的玻璃制品,甚至是以工艺品的身份从捷克出口到苏联的。但是这些玻璃制品从工艺品摇身一变成为玻璃炸弹的工作却是在苏联境内完成的!”
    “可是这根本没必要”
    大伊万还没转过弯来,“说起来43型玻璃地雷的工作原理和鞋盒地雷其实没有太大区别,甚至根本就是同一种东西,他们没必要非在捷克生产这样一批玻璃壳再冒着风险运到苏联。”
    “因为他们想运送的根本就不是这些玻璃制品本身?”艾琳娜再次猜到了正确的答案。
    “不止他们想运送的不是玻璃地雷,连这里被烧,想掩盖的也根本就不是玻璃地雷。或者更大胆的猜侧,那场火灾压根就不是想掩盖什么而是想暴露些什么出来。”
    石泉总算舍得说出了自己的猜侧,“伊万,你就不好奇咱们为什么在斯摩棱斯克能挖到人民手枪和人民冲锋枪吗?”
    “我的列宁爸爸!”
    大伊万这下终于明白了石泉的意思,“你是说……是说,这里是……?”
    是什么?大伊万终究是没有说出来,但在场的除了那位早就被娜莎支开的翻译,其余的所有人都明白了他想表达的意思。
    “这场大火想掩盖的是一座藏起来的兵工厂,那些以工艺品出口到苏联的玻璃炸弹外壳,想必也是为了给那些被制造出来的武器打掩护。”
    石泉抬手指向玻璃器皿厂遗址西北的方向继续说道,“这里距离德国只有不到10公里,简直是最完美的选址。没有人能想到谁会在这里私下制造武器,也就更不会想到这些武器和二战德国有任何关系。”
    “我有个疑惑”
    艾琳娜重新捡起来被石泉丢到地上的玻璃碎片,“他们是怎么做到用玻璃制品去掩盖制作的武器并且瞒过边境检查站的?”
    “这很简单”
    大伊万跟着石泉的思路往下猜侧,“那些被制造出来的武器肯定以零件的状态被藏在这些玻璃制品里了,只要那些玻璃制品上面的花纹够多就能藏住里面的东西,甚至就算他们把那些武器零件融在玻璃制品内部我都不觉得意外。
    而且别忘了,这位拉夫连季当时的身份是经营捷克水晶工艺品的商人,不管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还是在今天,那些工艺品的价格都绝对不低。
    而边境检查站不可能把一整辆车里所有的玻璃制品甚至水晶制品全都卸下来挨个检查,就算真的检查,到时候只要负责运输的人故意打碎几箱昂贵的工艺品就能很容易的过境。”
    石泉赞同的点点头,“而且这样做有两个优势,那些充当掩护的工艺品卖出去就能换来足够在苏联境内活动的资金,而那些零件状态的武器也能名正言顺的跟着这些工艺品被销往各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