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环球挖土党 第7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还真得我去。”
    石泉指着不远处的小渔船,“你去船上,我潜水包里有根50米长的静力绳,等下我带着绳子进去,咱们就以半小时为界,半小时之后如果我还没出来你就顺着绳子去找我。”
    何天雷思索良久,最终无奈的点点头,“我这就上船放绳子。”
    静等了十来分钟,石泉将何天雷抛过来的那根比小拇指略细的绳子帮到腰带上比了个大拇指,随后便扣上呼吸阀一头扎进了水里。
    打开卡在手腕上的强光灯,石泉并没有急着进洞,反而细致的沿着洞口打量了一圈确认没有吓人的裂缝和碎石,这才小心翼翼的游了进去。
    这水下洞口虽然开口不大,但进去之后不久宽度就已经增大到了四米之巨。再往里游了四五米,头顶竟然出现了空洞!
    扫了眼地图视野里和那两枚箭头之间的距离,石泉重重的吐出口气继续往前游动。
    等他在山腹里沿着水道拐了个弯之后,水面上的高度竟然猛的增加到了三米以上!
    不止如此,就在这水道尽头,竟然出现了一小片缓坡,而那缓坡之上的岩石平地上竟然紧贴着岩壁整整齐齐的停了一大片仍旧带着白色油漆的战斗雪橇!
    这就找到了?
    虽然之前已经预感到这次的箭头肯定和运输队有关,可当他真的看到这些接近腐朽战斗雪橇时仍旧觉得不可思议。
    石泉没急着上前,反而打开地图视野把注意力放在了那枚悬浮在战斗雪橇头顶的绿色箭头。
    就在他刚刚升起取消这枚箭头的想法瞬间,地图视野中竟然真的只剩下了那枚白色箭头孤零零的悬在其中一个战斗雪橇之上!
    第109章 七十多年前的日记
    解掉腰间的绳子踩着碎石缓坡走上平台,石泉最先看到的是战斗雪橇中心那堆篝火痕迹。
    烧到一半的木柴围成了一个直径一米多的篝火堆,火堆之上用木头架子吊起来的那三个铝制水壶依旧悬在半空。
    而篝火的边缘,还整齐的摆着一圈整整17个铝制饭盒,个别饭盒里黑乎乎的残渣仍依稀可见。
    再往外,则是17具围着篝火蜷缩在简陋铺盖卷里的尸骨!
    石泉脱掉防水手套,小心翼翼的打开那台头顶白色箭头的战斗雪橇侧门。
    这雪橇里的空间不大,只用个小木箱当作座椅的驾驶舱异常简陋,甚至可以说为了增加装载空间,连驾驶员座椅都成了可以拆掉的非必要项,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装满了子弹的木头箱子。
    除了驾驶舱后面装着各种药品箱子箱子,这台战斗雪橇里唯一特殊的便是方向盘上的那个长了些许霉斑的笔记本。当他的手接触到笔记本的瞬间,地图视野里的白色箭头也化作烟雾飘散的无影无踪。
    小心翼翼的翻到夹着半截铅笔的那一页,工整的字迹记录的内容却让石泉仿佛回到了那场半个多世纪之前的暴风雪之夜:
    “2月24日,依旧是一整天的暴风雪,同时也是第29战斗雪橇运输队被暴风雪困在山洞里的第三天。
    昨天中午的时候洞口就已经被积雪完全堵死了,今天我去撒尿的时候发现被积雪掩埋的山洞口竟然已经结成了一层厚厚的、带着尿骚味的冰层,这样也好,至少那些像刀子一样的寒风不会把我们吹的根本睡不着。
    燃料不足的问题依然困扰着西蒙队长,现在不止是返程的油料不足,连维持篝火的木头也快烧完了。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只能把装运物资的木头箱子拆开烧掉。
    但西蒙队长一直不同意这么做,为此他甚至把出手枪警告我们谁敢动那些物资箱他就打死谁。要不是这个古板的老家伙是卡佳的爸爸我一定要在他的脸上狠狠的来上一拳!
    现在我们筹集起来的燃油勉强只够一台战斗雪橇空载返回科博纳港,毫无疑问,谁得到这个任务谁活命的可能就别其他人高了一倍。
    但我没想到最后西蒙队长竟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难道他已经发现了我和卡佳的事了吗?
    可我更希望回去求救的人是西蒙队长或者冬妮娅太太,至少这样卡佳能尽快见到她的爸爸或者妈妈。
    就到这里吧,今天大家都有些头晕,西蒙队长怀疑可能是我们染上了风寒,为此我们每人还从瓦连京那里分到了一小杯伏特加,不过好在不用担心,因为我们最不缺的就是药品,只是希望到时候西蒙队长不会再把他的手枪掏出来阻止我们动用雪橇里的那些物资就好。”
    日记到此戛然而止,石泉小心翼翼的把这本日记重新放回了原来的位置。轻轻关上战斗雪橇简陋的侧门。
    若有所思的抬头看看头顶低矮的岩顶上那仅有小孩拳头大的孔洞,山洞外的阳光透过这孔洞洒下一片光斑,算是勉强为山洞里提供了微弱的光源。
    石泉脸上挂着惋惜,他已经找到了这支运输队折损在这里的元凶。很明显,日记里记载的这支运输队的成员感到头晕根本不是什么风寒,那绝对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前兆!
    就像那本日记主人记载的那样,积雪堵住了狭小的洞口,而运输队员为了睡个好觉不被寒风吹醒并没有坚持开挖通风道。
    没办法形成空气对流让这本就不算太大的空间因为长时间燃烧篝火而导致了氧气越来越稀薄,稀薄的氧气反过来让篝火没办法得到充分燃烧进而在运输队员不知不觉中放出了大量的一氧化碳。
    这支运输队是死在梦里的……
    石泉叹气摇头,这样的惨剧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见,他小时候,靠煤球炉子取暖的石家屯几乎每个冬天都会发生一两次这样的惨剧。
    没再动山洞里的任何一样东西,石泉从防水袋里掏出手机给现场简单的拍了几张照片和一段视频,这才重新穿戴好潜水用具游出了洞口。
    “里边有发现吗?”何天雷蹲在甲板上大声喊道。
    “找到了,就在这里面!”
    石泉爬上甲板,“要不要进去看看?”
    “算了吧!你跟我说说里面啥情况就行。”
    何天雷想都不想的摇摇头,他并非没有好奇心,但他也知道这毕竟不是买票就能参观的旅游景点,这种情况下少一个人进去对里面的现场破坏的就越少。
    石泉对此倒也不过于坚持,当下盘坐在甲板上把洞里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一遍。
    “我倒是有另外一件事不明白。”何天雷指着碧波荡漾的水面,“当初他们是怎么进去的?”
    毕竟从小在江边长大,石泉多少也有些生活常识,“我猜这拉多加湖应该也有丰水期和枯水期,冬天的时候弄不好这个山洞就会因为枯水期水位下降露出来,等春天湖水解冻,随着降雨量增加等等,这水位涨上来就又湮没了洞口。”
    说到这里,石泉倒是猜到了为什么之前一直没人找到这支运输队,毕竟这洞口能露出水面肯定都是属于枯水期的寒冬,而一般情况下可没有谁愿意在大冬天冒着掉进拉多加湖被的风险寻找这支仅仅对卡佳奶奶一个人无比重要的运输队。
    而且别忘了,42年初那场百年难遇的零下50多度的低温可不容易碰上。换句话说,冬天这山洞附近的水域很难像1942年那样结出厚实的冰层,这样的前提下就算有人愿意在大冬天冒这个险大概率也会对此望而却步。
    不过,这个水下山洞倒是给石泉提了个醒。
    他还记得当初安德烈给他的第二份探险委托的时候曾说过,桑尼科夫之地的入口只有冬天能找到。毫无疑问,那地方很可能和这里属于一个品种!
    “雷子,把这地方的坐标记下来。”
    石泉招呼了一句,解掉身上的配重块,钻进了驾驶舱这就准备起锚回科博纳港。
    “那咱们这算完事了?”何天雷一边摆弄着gps一边问道。
    “完事了,剩下的热闹就行了。”
    石泉先发动了小渔船等它跑起来,这才从渔具包里掏出卫星电话打给了远在斯摩棱斯克的大伊万。
    “怎么了?”
    大伊万的语气中带着醉意,显然这货没少喝,不然不至于到了下午还没醒酒。
    “卡佳奶奶的队友找到了。”
    石泉淡淡的一句话,大伊万立刻酒醒了一半,“什么?你再说一遍?找到了?真的找到了?这么快?”
    “运气比较好而已。”
    石泉笑道,“你可以通知卡佳奶奶了,等我回到科博纳港之后会把具体的坐标还有现场照片视频发给你。”
    “我这就通知卡佳奶奶!真有你的!”
    “先别挂!”
    石泉想了想说道,“我虽然发现了那些运输队员,但想把他们弄出来有些麻烦……”
    听石泉介绍完整个发现过程,大伊万思索片刻,“那我要先去一趟彼得堡租条够大的船,明天一早就去科博纳接上你们,剩下的交给我就行。”
    “那就这么说定了。”
    挂断电话,石泉兄弟俩驾驶着小渔船直奔科博纳港码头。
    ……
    大伊万的动作确实够快,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一条30多米长的游艇接上了早早等候在码头的石泉兄弟俩。
    这艘明显是用来招待游客的豪华游艇上可不止大伊万一个乘客,石泉没想到就连安德烈都来了。
    而除了这翁婿俩,船上的其余乘客竟然全都是隶属于彼得堡博物馆的文物抢救工作人员!
    都不用想,这肯定是安德烈的手笔。
    “好久不见尤里!”
    安德烈亲近的拍了拍石泉的肩膀,“我就知道,你肯定能帮到卡佳女士。”
    “您过奖了安德烈先生,我只不过运气好而已。”
    石泉谦虚地说道,顺便把目光略微转向了站在安德烈身侧稍远一步的中年女人。
    “这位是列宁格勒保卫战幸存者之家的执行主席瓦列莉亚。”
    转过头,安德烈冲身旁的褐发中年女人说道,“他就是我和你说过的尤里,一位优秀的探险家。”
    “探险家?”
    瓦列莉亚莞尔,主动和石泉握手,“现在已经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探险家了,不过我同意安德烈的说法,你确实是个非常优秀的探险家。”
    “您过奖了。”
    石泉脸上挂着虚伪的笑容,暗中笑纳了安德烈的吹嘘。
    “好了,都不要客气了,趁着还有段时间,给我们讲讲你是怎么找到那些运输队员的吧。”
    安德烈嘴角挂着笑,“等下到了打捞现场会有记者全程拍摄,尤里,你又要上电视了。”
    “又来?”
    石泉顿时头皮发麻,这才消停了几天?安德烈这老头儿是真不想让自己消停下来吧?再这么下去也别做什么挖土党了,干脆转行当个明星算了。
    第110章 战争与和平
    等游艇开到运输队遇难的小岛附近,石泉也配合着照片视频把山洞里的情况介绍了个清楚,顺便也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不过最终他也没逃掉电视台的采访,这次依旧是红星电视台,只不过记者却换成了一个膀大腰圆的壮汉。还是长腿毛妹看着养眼啊,他就不明白这壮的跟头大狗熊似的咋当上记者的。
    可能是因为卡佳奶奶的身份原因,这次打捞的动静极大,小岛附近的水域除了安德烈等人乘坐的这条看热闹专用游艇之外,竟然还不知道从哪临时开过来一艘极为专业的小型打捞船充当打捞平台。
    如果这些只能算专业领域上的重视的话,那么打捞平台上一字排开的17具棺椁以及那两队持枪等待的仪仗兵则透露出了官方对这次活动的重视以及对英雄的尊重!
    打捞从早晨持续到中午,每当有一具遗体被送上打捞平台,就有两位仪仗兵迈着庄严缓慢的步子上前给运输队成员的尸骨盖上一面苏联国旗!
    当所有的尸骨全部被打捞上船装殓入棺,打捞平台上响起了三声排枪宣告了第一阶段的打捞的结束。
    “走吧,咱们跟着回彼得……回列宁格勒。”
    船上的众人自然不会反对安德烈的决定。不过,说是回列宁格勒,实际上最后游艇却停在了奥西诺维茨的码头,这里曾经也是拉多加湖生命之路的终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