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环球挖土党 第3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再看最后一枚黑色箭头,由于上次挖到玻璃地雷的经历还历历在目,如果不是没得选,他是真的不想冒这个风险。
    这枚黑色箭头位于城区正南紧挨着上次挖到大量军火的废弃木材加工厂附近。
    对照地图,石泉发现这枚黑色箭头标识的位置距离木材厂直线距离甚至都不到十公里。
    这可勾起了石泉极大的好奇心,难道说这个黑色箭头也是当年苏联游击队留下的?
    想知道答案最好的办法莫过亲自去挖一挖。
    他现在有种小孩子吃零食的时候最先把不好吃的吃掉把好吃的留到最后的心理,只要挖了这个黑箭头,剩下的箭头就不会再有任何危险。
    虽然眼下时间还有点儿早,但问题不大,实在不行就当提前过去踩踩点,找准了位置等大地解封再第一时间过去。
    趁着时间还早,一人一猫驾驶着太脱拉冲出了斯摩棱斯克。
    由于年前就来过一次,石泉只用了半个小时便看到了废弃的木材加工厂。
    沾满了泥浆的太脱拉没有停留,呼啸着略过加工厂直奔目的地。
    真正开到这里才知道,这枚黑色的箭头紧挨着当地居民用来割取松油的红松林。
    割松油至少要等到四月中旬甚至五月初才行,更准确的判断方法是当室外开始有蚊子的时候,基本也就到了割松油的黄金时间。如今还是三月初,松林里根本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沿着林间伐木道轻轻松松将车开到距离黑色箭头500米的位置,石泉踩下了刹车。
    不是不能继续往前开,但鬼知道这次又有什么危险,开的太近了万一把车给炸了可就出大笑话了。
    自从回到乌拉古董店石泉就把那辆乌拉尔大侉子停进了遮风避雨的车库,这种收藏级的宝贝疙瘩可不是拿来当工具车用的。
    没了摩托车,这最后500多米自然只能步行前往。
    抄着松林边缘的半山腰一路往山沟里走,石泉发现这枚黑色箭头竟然位于一片几近干涸的烂泥塘边缘。
    “就是这儿了,希望不要又有玻璃地雷。”
    石泉左右看了看,这里荒草杂木丛生,周围仅有的几颗红松树干上根本没有因为割取松油留下的y字形刻痕,看来这地方应该很少有人活动。
    保险起见,石泉打开金属探测器,滴滴滴的急促蜂鸣声预示着脚下富含腐殖质的烂泥里埋藏着大体积的金属。而探测器盖住的位置距离黑色箭头还有足足一米多的距离。
    “这东西不小,该不会是航弹吧……”
    石泉犹豫半晌,实在想不出什么型号的航弹有这么大的长度。
    保命要紧,他可不敢用工兵铲大刀阔斧的往下挖,再说这枚箭头距离地面仅仅不到40公分,小花铲就能解决问题。
    先轻轻刮掉地表几近融化的积雪露出棕黑色的腐殖质,这东西既松软又吸水,挖起来和冰激凌几乎一样的手感。
    趴在潮湿的地面上扒拉了足足半个小时,一截柱状金属渐渐露出轮廓。
    “难道还真是航空炸弹?”
    石泉甩手轻轻给了自己一嘴巴,“老子这乌鸦嘴!”
    第043章 挖到飞机了?
    要不要挖下去?
    石泉陷入了犹豫,这个时候促使他挖下去的动力已经不是有可能产生的收益,反而更多的是想知道到底埋了什么的好奇心。
    99个头都磕了,也不差这一哆嗦!
    石泉咬咬牙,没管地图视野里已经消失的黑色箭头,继续沿着柱状金属往两侧掘进。
    可越挖,他越发觉得不对劲。
    这好像不是颗航空炸弹,这特码好像是架飞机!而刚刚挖到的那块只不过是飞机后半截的金属蒙皮!
    老子挖到飞机了?
    石泉蹲在泥塘边,手指头轻轻刮擦着金属蒙皮上残存的灰黑色油漆。
    这可和他之前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冷静!冷静!既然是黑色箭头,弄不好真有危险!”
    石泉伸手抓了把带着冰碴的积雪擦了擦脸,冰凉的触感让他瞬间打了个激灵,原本激动的情绪也终于平复下来。
    既然是飞机,那么唯一的危险只能来自飞机上挂载的炸弹,既然如此挖掘动作就不用太小心翼翼,不然如果只用巴掌大的小花铲挖飞机弄不好得挖到夏天去。
    好在这飞机上覆盖的泥土并不厚,机身的立尾和方向舵甚至有一小节完全是露出地表的,只不过被一团丛生的灌木刚好挡住而已。
    随着挖掘出来的机身越来越多,蒙皮上的标志也露了出来。
    黑底白框的万字符、椭圆形的机尾、圆润的机锥以及依稀可见的编号,石泉的心中已经渐渐有了答案。
    不出意外这应该是一架二战德国装备量颇大的he-111轰炸机,但具体是什么型号他可就分不清了。
    打从入行挖土党开始,石泉就没想过能挖到飞机,这可不是有点历史知识储备就行的,至少还要精通各种航空知识,能看懂航空线路等等。
    听大伊万说,乌克兰有几个无聊的退役战斗机飞行员做的就是寻找飞机的买卖,听说前几年这几个人还被美国一家打捞公司邀请到太平战场去挖盟军飞机赚了不少钱。
    知道了自己挖的是什么,石泉返回房车从工具箱里翻出卷尺开始量距离。
    he-111机头到机尾全长16.4米,换句话说,只要从立尾往前量10米左右就能找到飞机中间位置的机顶舱,如果这架飞机有加装了机枪的机顶舱就证明它很可能是早期型号。而越早期的机型往往越珍贵。
    如果能找到机顶舱,往机头方向再量六米左右,就能找到机头射击舱和投弹观察舱,无论哪一个,只要玻璃没碎都能进入飞机内部。
    先量10米,石泉挥舞着工兵铲仅仅往下挖了不到一米深便找到了密布蜘蛛网裂痕的机顶舱。
    用手轻轻擦干净已经氧化泛黄的玻璃外表,隐约可以看到机顶舱里趴伏在机枪上的射手尸体。
    轻轻给机顶舱盖上一锹泥土,石泉继续往前量了六米再次往下挖掘。
    这次足足挖了将近两米左右才挖到已经完全破碎的驾驶舱,腥臭的淤泥已经将机舱内的空间完全填满,他甚至发现了一条钻进烂泥里躲避寒冬的泥鳅。
    再次给机舱盖上泥土,石泉测量着距离找到了两侧的机翼。
    万幸,也许是当年失事飞机在紧急迫降的时候特意选中的这片泥塘,也有可能这片泥塘当年还是个小湖泊,总之如今这架飞机至少表面上看异常的完整,不管是机尾机翼还是两个发动机全都整整齐齐的仍旧连接在一起,唯一的损伤只有机头的撞击伤。
    挖到飞机固然是好事,但这种“事故机”根本卖不了钱。
    对它有兴趣的公立博物馆几乎不可能从挖土党手里购买藏品,他不找个理由举报你就不错了。
    至于私人博物馆,他们只对那种还能发动还能飞并且非常稀有或者独特的老飞机感兴趣。
    毕竟私人博物馆的建立目的大多是为了显摆自己的藏品顺便拿到一些减税政策,至于所谓的追溯历史之类的大帽子,那些只停留在口头上就够了。
    但是就这么把这架飞机丢在这儿石泉又不甘心,挖土党虽然挑食,但可没有浪费的习惯,挖都挖到了,哪怕只为了拍个视频也得给它全刨出来才行。
    不过这次和当初挖豹式可不一样,豹式是拿来卖的,自然越隐秘越好,但这注定卖不出的玩意儿,最好还是走正规流程,这能带来不少好处。
    想明白了处理方法,石泉将电话拨给了仍在彼得堡陪娜莎父女的大伊万。
    “尤里,别告诉我你又挖到宝贝了。”
    电话刚一接通,大伊万便早有预料地说道。
    “还真被你说中了。”
    石泉讪笑,把发现飞机的事情简单解释了一遍。
    电话另一头,开着免提的大伊万三人面面相觑,挖土党什么时候效率这么高了?他这才回斯摩棱斯克多久?有一周吗?竟然又发现了一架飞机?!
    “你打算怎么处理这架飞机?”
    安德烈沉吟片刻,继续说道:“就像你说的,这架飞机虽然很珍贵,但根本卖不出去。”
    “我打算把它挖出来。”
    石泉一边说一边整理思路,“我需要伊万帮我拿到挖掘许可,如果您的博物馆对这架飞机不感兴趣的话我准备把它捐给斯摩棱斯克博物馆。”
    “不错的决定。”
    大伊万插话道:“等下我会帮你解决挖掘许可,大概最晚今天晚上就能送到乌拉古董店。你还需要别的帮助吗?”
    “还真有,我感觉这架飞机上弄不好还有没来得及丢掉的航弹,所以我可能需要能妥善处理爆炸物的专业人员帮忙。”
    “这样吧,你就在原地等,我现在就联系斯摩棱斯克博物馆的人,我让他们过去帮忙,你到时候就在现场看热闹就行。”
    安德烈说到这里,突发奇想道“我帮你联系下记者,尤里,也许你要出名了。”
    “记者?”
    石泉一个头两个大,还没等他拒绝,电话另一头的大伊万已经挂断了电话。
    “这家伙和大部分华夏人一样,不喜欢让自己变得更加出名。”
    大伊万将头转向一边的娜莎,“亲爱的,那个汉语词汇叫什么来着?”
    “低调!”
    娜莎毫不犹豫地说道,“华夏人真的是个非常矛盾民族,他们的中老年人往往行事出人意料甚至完全不在乎周围人的目光,但年轻的一代反而更愿意站在幕后享受看不到的掌声。”
    “不管他喜不喜欢低调,这次是个不错的机会,一定的知名度能给他带来不小的帮助。”安德烈盖棺论定地说道。
    第044章 危险来源
    就像大伊万分析的一样,石泉蹲在泥塘边缘举着手机一脸懵逼。
    华夏有句老话叫人怕出名猪怕壮,若非必要,他是真的不想在挖土党圈子里变得太有名,苟在幕后偷偷挖宝占尽便宜不是很好吗?
    不管他愿不愿意,当天下午,两辆卡玛斯拉着十几号穿着不同颜色制服的博物馆工作人员赶到了现场。
    跟着博物馆工作人员一同赶来的还有一位拎着话筒的长腿毛妹。
    盯着话筒上那个家喻户晓的红边白心五角星,石泉只觉得眼皮子跳个不停。
    安德烈这个老头儿竟然喊来了红星电视台!
    这家国营电视台的节目主要以宣传爱国主义为主,因为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红星电视台被观众们戏称为唯一一家拥有俄联邦三军总司令权利的电视台。
    这说法可一点不夸张,这家电视台的记者几乎能随意的进出俄罗斯绝大部分的军事基地。
    不管是白杨发射车还是最新型的坦克、战斗机,这群带星的记者们但凡想上去体验下驾驶感受之类的要求还从没被拒绝过!
    再看看国内的农业军事频道,简直没法比!
    这个台的记者可要好好对待,他们也是出了名的敢问敢说,一个应对不好说错了话答错了题可就彻底完蛋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