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九章 沈府招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还真是啊!”
    石柱在看清以后,不禁激动的拍了一记大腿,慌忙和我一道加快脚步赶了过去。说来也怪,眼下的这条道路,似乎恰恰到了眼前这座大宅院的跟前,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而这座宅院的大门,也直冲着脚下的道路,好像这条道原本就是这座宅院里面的主人所修,否则怎么可能路就到这里就断了呢?
    “沈府?”
    我盯着门头上面的牌匾念了一声,上面赫然就这俩字,字还是烫金的,看起来非常的富态。似乎也配得上如此深宅大院,至于里面是几进几出的大院子,我也弄不清楚,只是看到这外面的院墙足足有二三十亩地的样子。总之,院子小不了,里面的房子定然也不会少。房子多,住的人自然也就多,这里面的人,总不至于也不会说话吧?
    想到此,我上前抓起门环叩了叩,沉重的撞击声,响彻而起。
    但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门内传出一丝细微的脚步声传来,听到脚步声临近,我忙整理了一下衣衫,似乎这些是我以往的习惯,但我却忘了自己什么时候这么讲究了。
    打开大门的,乃是一个年迈的老婆婆,老婆婆身穿深蓝色衣衫,花白的头发梳理得很是利索干净,身材略显枯瘦矮小,满脸的皱纹褶子,一双浑浊的老眼,在开门的瞬间便打量在我们的身上。在我们的身上打量了许久,老婆婆方才皱起眉头询问:“两位先生哪里人士?到我们沈府有何公干啊?”
    “哦,我们是陶铺村的,由于……”石柱似乎并不擅长说谎,迟疑了一下后,还是编了个笨拙的理由。“由于雾大,我们迷路了,不知该怎么走回去,路过你们家宅院,想问问该怎么走。不知道老婆婆能不能告诉我们?”
    “陶铺村……”
    老婆婆像是知道陶铺村的所在,果然,在想了想后,老婆婆果断的点头说道:“我想起来了,陶铺村倒是真有。”
    “额!那当然有了,我就是陶铺村的人。”石柱顿时急了。
    我慌忙拽住石柱的胳膊,并客气的笑说:“老婆婆,既然您知道陶铺村,那敢问陶铺村该怎么走啊?”
    “呵呵!年纪大了,想起个什么事情,总是不如你们年轻人这么利索不是?”老婆婆苦笑了一声,继而温和的又说道:“陶铺村离这里很远,你们且要走一段路呢,兴许三两天都不一定能够走得回去。”
    “什么?这,这不是扯嘛这?”石柱这次是真着急了。“我们就算喝醉酒乱跑,还能跑多远?总不至于跑了几天吧?估摸着顶多跑了十几二十里也就差不多了,怎么回去还得两三天呢?这不是扯嘛?老婆婆,你是不是记错了?我们也就是在几个时辰前喝的酒,嗯,这个应该错不了,就是几个时辰前,试想几个时辰的时间,我们能跑两三天都走不回的路程,这摆明了是不现实的事情!”
    “我知道我知道。”
    老婆婆似乎也被石柱的急躁弄得有些厌烦了,当即摆着手解释道:“你这孩子总得让我这老太婆把话说完整了吧?我说两三天才能走回去,并不是说路程需要两三天,而是这天气比较麻烦,你们看看外面的雾有多大,弄不好就会迷路,再说,你们现在不就是迷路了吗?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只有十几二十里的路,你们两三天也不一定能走得回去不是?还有,我现在倒是想起来了,从这里到陶铺村,一共是二十七里路程,别嫌弃我老太婆年纪大不记事,哼哼!”
    没想到老婆婆把回去的路具体有多远都说得如此的详细,还整整二十七里路,这都能记得一清二楚,看样子老婆婆是真被石柱给气着了,故意和石柱呛声来着。
    “二十多里路,难怪石柱大哥不认得这里的人和事,但老婆婆说得也有道理,这么大的雾,如果不散去,我们恐怕真的很难走回去!”我说着,微微皱了一下眉头,继而又向老婆婆问道:“老婆婆,那,那这雾……何时能够散去呢?之前有没有过这么大的雾出现啊?”
    “之前倒是有过,但都是一雾七八天见不着日月星辰,今天你们赶得是时候,不早不晚,恰巧在雾最大的时候迷路,这下两三天能走得回去就很不错了!”老婆婆微笑着说道,转而又把大门打开一些,并说道:“二位先生不要着急,如不嫌弃,就先到府上喝杯茶水,再吃个饭,等雾小一些,我再想办法送你们回去,如何?”
    “猴子,你说呢?”石柱闻言,不禁揉了揉肚子道:“走了这么多的路,我还真是有点饿了呢!”
    “好吧,我们到贵府叨扰一会儿,先谢过老婆婆了!”我忙抱拳行了一礼。
    老婆婆一看我抱拳行礼的架势,不禁多看了我一眼,且又上下打量了我一番,继而笑着说道:“好好,你这个孩子还真是懂礼数,不过,你身上却没有喜气,反而是你身边的这位先生,却是满身的喜气,像是要做新郎官的样子呢,呵呵!”
    老婆婆一边笑着一边引我们进院,继而把门关好,便带着我们一路穿过了前庭来到后院。
    哪知我们还未进入厅堂,便是忽然看到一个绣花枕头从内屋之中飞了出来,我急忙闪身躲开,只见那绣花枕头不偏不倚的砸在一个花盆上面,将花盆砸倒,继而摔了个稀巴烂。看到这里,老婆婆顿时一脸愁容的向内屋喊道:“我的姑奶奶啊!您就不能消停一会儿,你看看家里都来了客人了,怎么也得端庄一些嘛!”
    “这是?”石柱一脸懵逼的向老婆婆询问。
    老婆婆苦叹一声,转而摇头说道:“这是我们家大小姐,又在发脾气了,让你们见笑了啊!快请进屋坐,我让丫鬟泡茶!”
    “哦……”石柱应了一声,继而和我一道进了厅堂。
    这厅堂倒是装饰得古朴且雅致,我们相继坐下,老婆婆便走到厅堂外喊了一声,不多时,只见一个身穿淡青色衣衫的年轻女子手托着两杯清茶走了进来,低着头来到我们跟前,将茶水放下,便又低着头退了出去。老婆婆走了回来,微笑着说道:“你们先喝着茶,我让厨房的人赶紧准备饭菜,待会儿你们好好的吃一顿饭,再歇歇脚,呵呵!”
    “多谢老婆婆款待,但……”我错愕的向四周扫视了一眼,竟是除了这位老婆婆,以及刚刚那位丫鬟外,再未见到第三个人。“老婆婆,敢问主人家,都外出了?”
    “哦,老爷和太太到外地收租去了,半年后才会回来呢,现如今家里就只有大小姐一人,以及我们这些仆人和丫鬟们伺候左右。”老婆婆微笑着介绍了一下,但很快,又摆出一副愁容出来。“唉,不瞒你们说,我们家大小姐已经是二十五岁的人了,至今,至今都未找到合适的人家,由于我们家老爷家境殷实,又苦于没有男丁继承香火,就只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我们家大小姐的身上,但由于我们家大小姐对新姑爷的要求非常高,不但人要长得俊美,而且还要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全通,更是要能入赘到我们沈府来,早前媒人说了几个,都不太合适,这不,老爷和太太想要插手管这个事情,我们大小姐又不同意,所以就整天的生气发脾气了。”
    “原来如此。”
    我恍然的点了点头,听起来,这个沈府的大小姐倒是和陶铺村的陶老爷嫁女有些相似了,都是万贯家财无人继承,也都是只有一个闺女,所幸的是,陶老爷的闺女夭折,需要配冥婚,而这沈府乃是现成的大活人。继而,我笑着看了看身边坐着的石柱,并向老婆婆说道:“老婆婆,既然你们家大小姐对新姑爷的要求也甚是符合自己的喜好,更重要的是如此挑选的新姑爷,对你们沈府的生意和家境也定然是会有很大的帮助,你们家老爷和太太理应支持才是,为什么他们之间会有矛盾出现呢?”
    “呵呵!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家大小姐所想要的是自己挑选夫婿,而我们老爷和太太则是想亲自为我们大小姐挑选,这二者的差别,看似不大,实则却很大!”老婆婆苦笑连连的解释。“若是大小姐所选,那自然是珠联璧合,心意相通之人,日后生活在一起,指不定有多么幸福,可若是老爷和太太所定,难免性格不合感情不顺,万一大小姐不中意可就麻烦喽!”
    听到现在,所听的都是大小姐啊老爷太太这些称谓,要知道这些称谓在满清时期还用得着,现在都民国了,怎么这些人的思想还这么的落后呢?而且还有丫鬟仆人,现在不是提倡自由平等了吗?
    我甩了甩头,已然不想再掰扯下去,索性这种麻烦事还是他们自己烦心好了,我端起茶水品了一口,只等着吃完饭看天色,天色一转就走。再说,我这脑子也转不了大弯,再说下去人家指定又要骂我是个傻子了。
    但就在这时,老婆婆忽然盯着我身边坐着的石柱,且笑呵呵的问道:“这位先生看起来也就是二十六七岁,且俊美不凡,是否有婚配?”
    “噗!”
    闻言,我刚喝到嘴里的茶水,突然忍不住喷了出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