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二十三章白胡子老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二十三章白胡子老头
    方子伟转身离开了咸阳城,一路前往霸上。
    霸上在咸阳的东面。
    方子伟到了霸上,便看到霸上荒草连绵,一望无际。
    那里还有刘邦张良的人影?
    方子伟心中有些戚戚然。
    方子伟黯然之下,离开霸上,一路信步,来到鸿门。只见鸿门两侧被雨水冲刷之下,宛如两条鸿沟一般。
    方子伟站在那两条鸿沟之间,抬眼望去,只见鸿沟之间的天上,一片郁蓝,没有半点白云。
    他忍不住再次大喊了起来。
    一直喊到筋疲力尽这才停了下来。
    他知道这里一定是刘邦和项羽约在此处,商议大事的鸿门。
    而张良便跟随在刘邦的身边,护卫沛公的安全。
    这鸿门今日还在,那张良却渺如黄鹤,不知去向。
    不,一定是跟随刘邦而去,继续征战天下。
    方子伟知道,也许他跟张良真的是缘铿一面。
    他暗暗叹了口气,转身离去。
    鸿门那两侧高耸的沟壁,徒然见证着一个人黯然离去的背影。
    十余年后,方子伟已然是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白发萧疏。
    他身子虽然康健,但是体力却还是大不如前。
    方子伟这十余年中,已经不再寻找张良。
    他知道张良跟在刘邦身旁,辅佐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刘邦有了张良,自然如那客栈老板所说,如虎添翼。
    自己就算找到张良,也帮不了他什么忙。倒不如就此不见。
    江湖不见,但可以时时得到张良的讯息,知道张良安好无恙,也就够了。
    十余年来,方子伟的心慢慢不再牵挂。
    那个昔日在他心底心心念念的少年,此刻已经成了五十年前的往事。
    半生萍飘,半生缘灭。
    就算缘灭又如何?
    只要心底曾有过,那一日的载酒狂歌,那一夕的灯下相看,也就够了。
    ……
    方子伟感觉自己体力越来越衰竭无力的时候,坐车回到了十方镇。
    昔日自己遇到黄石老人的那一个所在。
    他经年之后,回到这里,就是为了寻找师父。
    这里也是他穿越来到大秦的起点。
    起点即是终点。
    他人生的最后一站,他也想落在这里。
    方子伟下了车,顺着十方镇的长街,一路走到无字墓碑。
    无字墓碑笃自在风中静穆无声。
    那一座孤坟坟头草已经发黄,天色入秋。
    秋意渐浓。
    方子伟却感觉自己已经进入寒冬,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世上活多久。
    他慢慢的坐了下来,靠在一棵大树之上,他看着面前的无字墓碑,墓碑后面的孤坟,坟头的青草,草后面的森森密林。
    那一片树林就是当初他穿越而来的那个地方。
    他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穿越来到这里。
    他脑海里面慢慢回想,想到自己好像是得到一枚叫做封皇槌的东西,其后这才发生了很多变故……
    莫非一切都是因那一枚封皇槌?
    方子伟靠着那一棵槐树,只感觉自己体内的力气一点点的消失。
    他心里想着,自己这一辈子估计是看不到张良了。
    他感觉自己的意识似乎也渐渐的迷糊了起来。
    恍惚之中,他似乎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轻。轻的如一只蝴蝶一般。
    他心中奇怪,正在怔然之际,只见自己果然化身一只蝴蝶,翩翩飞了起来。
    他心里一喜,随即挥动翅膀,越飞越高,飞到半空,随即落到那一座墓碑之上,抬眼望去,只见墓碑的对面,那一棵大树之下,依靠着一个老态龙钟的男子。
    那男子似乎有五六十岁年纪,脸上胡须尽白,身子单薄消瘦,看上去都不到百十斤。
    他看着那个男子心中有些奇异的感觉,似乎对那个人极为熟悉,又似乎很是陌生。
    他绕着无字墓碑转了一圈又一圈,转了数圈之后,这才注意到墓碑背后居然有自己的师父黄石老人的简历,家庭住址。
    他一怔之下,随即停了下来,就落在那坟头之上的一棵枯草之上,望着无字墓碑后面的字迹,一点点读了下去。
    随后从那墓碑留下的信息之中,知道师父黄石老人,居然来自湖北的通城。
    他心里一动,随即冒出一个念头,自己要不要去看看师父黄石老人?
    一念既起,当下再不犹豫,他丝毫不考虑自己到不到的了湖北通城,而是径直向南面飞了过去。
    奇怪的是,一路之上,也没有一个人看的到他。
    他此刻身化蝴蝶,但是飞动之际,却是毫不费力,也从无饥渴之意,就这样一路飞向湖北。
    飞着飞着,前面出现一座山。
    他来到山下,只见山下的一座石碑之上写着黄袍山三个大字。
    他心里觉得有些奇怪,黄袍山?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心中好奇,便从山的一侧飞了过去。
    飞出不远,便看到一座道观,道观上三个金漆大字良山观。
    他正要飞进去看看,忽然听到良山观远处隐隐的传来孩童的朗朗读书声。
    他心中一呆,随即飞了过去。
    十几分钟过后,他来到一处极大的书院,书院门上写着伐桂书院四个大字。
    他一怔,心道:“这个书院名字倒是很好听。伐桂书院?书院的主人是自比吴刚吗?又或者书院的主人有什么不能完成的心愿,心中懊悔,这才取这么一个名字?”
    好奇之下,他便飞了进去。进到伐桂书院里面,转了一圈,发现这个书院里面里里外外怕不有几十间屋子。
    那朗朗的读书声,就是在书院后面一个花园里面传出来的。
    他随即飞进花园,只见花园之中,曲径通幽,园子里面好大一座池塘,池塘边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廊,通向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
    凉亭之中,一个白胡子的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正拿着一本书,脸上笑眯眯的看着围在他身前的十七八名孩童。
    那些孩童最小的也就四五岁,最大的不过八九岁。
    一个个扬起一张张小脸,满脸崇拜的望着眼前的白胡子老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