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四十三章 赚了一大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爸没有给我零花钱,我是在奶奶那家吃饭,又不用花钱。”
    腊梅警惕地看着张美玉。她又不是小孩子,才不会被张美玉楚楚可怜的样子骗出钱来。
    其实父亲出门的时候有给了她二十块钱,但那是应急用的,看张美玉的样子,找钱找疯了,肯定有问题,二十块钱都不会给她。
    “哼,你爸最疼你了,就是不给我钱,也会给你钱了,你乖乖给我拿出来!”
    张美玉略带凶巴巴地道。
    “妈,你到底出什么事了?这么急着找钱?”腊梅反问。
    “哦,有个朋友,让我合伙入股香厂,只要我出五千块,就能成为香厂的小股东,这家香厂生意很红火,香都卖到了外国去。
    我想有这样的机会也不错啊,只要出钱就能分红,所以要凑钱去合伙投资。”张美玉说到这,有点得意洋洋。
    现如今,谁家没人做生意都会被看不起,就算本人不下海,再不济,也要拿点钱和下海的亲友合个股,不管赚不赚钱,但显得倍有面子。
    “哪个香厂?”腊梅疑惑地问。
    “联顺香厂。”张美玉道。
    入股做生意,如今这个年代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现在这个年代大家都在做生意,即便是公职人员,只要有本事的,头脑活络的,也会兼职一二。
    如果是稳赚不赔的入股,能入股的都是对厂方有用的人,比如说监督管理部门的人。
    母亲一个家庭妇女,又不认识什么人,怎么会有人让她入股投资呢?
    “联顺香厂,咱们镇上最大的那一家香厂吗?人家有钱,为什么还要让你投资?”腊梅奇怪地问。
    “他们据说签了一个外国的大订单,产量必须比现在提高两倍才能供应,所以现在的机器设备、厂房都不够用了,要买机器设备,要租厂房,一时间也凑不到那么多钱,他们就想着拉股东入股了。
    咱家现在只有一千八百元的存款,三年定期时间都还没到,我还得去银行破定期,可惜了定期的利息。”
    张美玉嘴里说着可惜,但脸上都是即将发财的神采。
    “妈,月饼虽好,但不会凭空掉下来,我觉得你还是谨慎小心一点好!”
    腊梅听了,心里一惊。
    母亲要把全家和积蓄押出去一赌,她总觉得这次投资有问题,大概率这钱是扔出去拿不回来了。
    一千八百元,家里攒了多少年才有这笔钱?现在一百元可是能买七十斤猪肉呢!按后世的物价比,一百元能抵大约二千元用,一千八百元,就是将近四十万元。
    不算不知道,一算之下,这可是笔巨款。
    当然,用猪肉来换算比,并不完全真实,但放到今天来说,对于工薪阶层,的确是一笔巨款。
    “你这孩子,还在上学呢,你懂什么?大人的事你不要管,有钱拿给我就行了。”
    张美玉被女儿教训,面子上挂不住,耷拉着脸道。
    “妈,那你五千块怎么凑出来?家里钱不是只有一千八吗?差多了。”
    张美玉知道女儿挺聪明的,见她问东问西,只好无奈地道:
    “我又不傻,我想了个主意,我把五千块分成了五份,我一人占两份,出两千块。再去找三个愿意投钱的,各出一千,那不就五千了吗?
    到时候,等我成了香厂的股东,分钱的时候,我再分给他们三份的利润不就得啦?”
    腊梅没想到张美玉能想出这样的主意,劝道:
    “妈,算了吧,你和人家素昧平生的,人家香厂怎么肯让你做股东?
    你又找人家凑三千块,万一香厂投资不顺利,钱要不回来,那不等于你欠了人家三千块吗?是你约的人家,那些人肯定找你要钱,不会找香厂。”
    张美玉听着女儿的劝阻很不爽,总觉得腊梅阻止了她的发财大计,她不客气地上前夺过腊梅的书包,翻出两张十元的人民币,哼了声:
    “钱不是在这吗?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说谎!”
    说完,张美玉把钱放在口袋里,转身就要走。
    腊梅赶紧扯住她说:“妈,这钱是爸给我应急用了,你留十块钱给我吧!”
    “小孩子有什么急用呀?实在不行,找你奶奶要去!”
    说完,张美玉拍拍口袋就离开了。
    腊梅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
    她直觉母亲投资做生意的事就是个坑,这样的事情发生得还少吗?
    现在只不过骗骗身边的人入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骗子跑到国外混乱地区建立大本营,开启的是叫“杀猪盘”大骗局。
    张美玉刚走不久,小院向街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腊梅抬眸一看,却是一个戴着鸭舌帽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他穿着补丁旧军装、解放鞋、背上背着双肩包,胸前挎着帆布大书包。
    “大叔,你找谁?”
    腊梅吓了一跳,问道。
    “腊梅,是我!”男人一把扯下压了半个脸的鸭舌帽,露出吴启智又黑又瘦的脸庞。
    “爸?是你!你怎么变成这副样子了?”
    腊梅吓了一跳,想到父亲带了那么多钱出去,也不可能没吃的,怎么变得又黑又瘦的。
    “我这次出门,长了不少见识,赚了不少钱,来,腊梅,给你看看。”
    吴启智走到屋内,打开他平平无奇的大帆布书包,“呼啦”一下把包里的钱放在餐桌上。
    五十元、一百元的人民币,还有一堆的钢蹦,满满地摆了一大桌,看上去数目不少,也不知道有多少万。
    腊梅吓了一跳,吃惊道:“爸爸,怎么有这么多钱?”
    “哈,你的点子是个好点子,我去了徽省,收了那里大量的国库券,再倒到海市去,收低卖高,来回倒了十来趟,就攒下了这么多钱,大约有九万块。”
    吴启智笑眯眯地道。
    腊梅知道九十年代做生意来钱快,可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扣除找郭永坚借的五万元,还净赚了四万多元,几乎要翻倍了。
    “爸,你还真是有做生意的天赋!”腊梅高兴地夸道。
    “腊梅,我打算辞职了,出去逛了一圈才发现,外面的商机很大,我不想一个月只赚几十块的工资了。”
    腊梅愕然,没想到,他们家从她回来之后,发生的最大的蝴蝶效应就是:家里人接二连三地辞职。
    “爸,你辞职?二伯父也辞职了。”
    “啊?怎么回事儿?你二伯父老师不是当得好好的吗?为什么辞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