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1章 有了帮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周空十四岁?
    在这个年纪顶多算是一个初中生,可是他却吹牛说自己能挑一百斤。
    负重和体重成正比?
    “真的能挑的。”周空涨红着脸说道:“管事就是看我哥有力气才让他进府中当差的,我其实也有力气,只是不想进府,哥说府中规矩多,要是犯了错要发落,所以,对外我就说自己只能挑三四十斤。”
    还有这个原因?
    事实胜于雄辩,周空还真是大力士。
    周会新家屋檐下有一层石磨,周漫青准备打理出来使,结果周空一只手就提了也来,吓得冯氏连连让他放下别砸了脚。
    “不重,大约是三四十斤,我一只手能提的。”周空将石磨提到坝子里咧嘴笑着说道:“要是我爹的话,上下两层磨子都能提得起。”
    祖传的大力士?
    “我三妹今年十一岁,也能背得动五六十斤呢。”周空小声说道:“这些可都是我们的秘密,您可别告诉别人。”
    “好,我知道的。”周漫青明白了这个周安家的人似乎都是天生神力,她决定找着了机会将这一家人收归己用,她不养废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周空虽然是男孩子,但是做事也很麻利,见周漫青要做什么都来帮忙。
    “今天就这么点事,后天你一早过来挑东西吧。”第一次相当于是面试:“你别告诉别人你在做工,也别说我在帮谁,咱们可是要保密的,若不然都有麻烦。”
    “我懂,二太太放心。”周空低声说道:“我哥都交待了的。”
    看来周安也是一个聪明人,和聪明人打交道省心。
    冯氏听说请这个孩子是挑了菜去码头卖先是怀疑,看他单手提过石磨后倒也放心了。
    “主要是您年纪大了,我又挑不起,三天跑一趟,让他来帮个忙。”这个年代请人也容易,自己没说工钱,周安周空也没问。
    可不是像现代,动不动就提报酬和福利。
    老板与员工谁都害怕吃亏。
    周漫青觉得年轻人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去上班,老板也是要看贡献给工资。
    一个怕得少了,一个怕给多了,干多少活拿多少钱,干多少给多少,整个儿就没有点奉献精神,三五个月就跳槽,三五个月又招工。
    一个企业如果留不住人才注定是发展不起来的;一个人没办法让自己静下心来做工也是没有出息的。
    “娘,我还是那句话,您看村上谁家嫂子手脚麻利爱卫生,就让她来帮衬帮衬。”干餐饮实在是太累人又繁琐,知道能干得动了,周漫青自己就准备撤退。
    要是长时间的把自己陷在这种小打小闹的生意之中岂不是太苦逼了。
    杀鸡焉用牛刀,她周漫青好歹也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在没有路的这个时代她要去探索。
    “王家那个清音倒是个好的。”冯氏道:“回头问问她要不要来帮衬。”
    既然小青一再的要自己找人,那就找吧。
    这段时间和周漫青相处冯氏也看清楚了这丫头是一个聪明的。
    王家清音是王家的小儿媳妇,娘家姓卫,今年二十八岁,只不过人家的女儿都已经有十二岁了。
    周漫青心里暗暗砸舌,果然是早栽秧早打谷,早生娃娃早享福。
    “可不,再过三五年,我都是要当外婆的人了。”王幺嫂一说一个笑:“日子过得可真快。”
    还真是一个年轻的外婆!
    周漫青心里好笑。
    好日子就是过得快,要是日子艰难就得慢慢熬。
    就像自己一样,每一天都在算计着这几文钱。
    王幺嫂也没有提报酬的事。
    “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王家有四妯娌,还有公婆在没有分家。
    男人主外做庄稼,女人就分着各煮一天的饭。
    “我家大女儿灵梦从八岁起就学了煮饭,现在我完全能丢手了,没事的时候就在家绣綉手帕子卖了赚点零花钱。”各家挣的零钱各人管,要回娘家什么的都是公中给一包糖,想要送厚重一些就得自掏腰包。王幺嫂觉得这样的日子倒也能过。
    这么说来,她女儿也是一个巧手了。
    “小青啊,你是不知道,灵梦那孩子就像足了你王幺嫂,模样儿标致,做事也利落,又看干净卫生。”冯氏道:“满村里的人,谁不说她乖巧,好几家都想要讨回去做媳妇呢。”
    十二岁就被人预定?
    “没有没有,我寻思着孩子小,等及笈了再谈也不迟。”自家有女初长成,又是一个乖的,王幺嫂才不会心慌呢。
    听到这儿周漫青想着没有迫害儿童终于暗暗松了一口气:她居然又在替古人操心!
    这个年代,别说十二岁,就是三五岁做童养媳也是常有的事。
    周漫青给王幺嫂安排的活计是洗猪下水,然后在铺子上卖菜招呼客人,收钱的事就由周会新来处理。
    据她说自己两天绣一张手帕卖三文钱,周漫青想了想直接给开了两文钱一天的工钱。
    “差不多是大半天的活儿。”周漫青道:“这个场镇上人少,未时过了就关门。”
    “行行行。”比绣手帕还要挣得多一些,关键一点是来这儿帮忙多几个人说话还热闹。在家里,几妯娌缩在屋里各做各的事,只有吃饭的时候说几句,但大多时候都是在呵斥孩子。
    聪明人一学就会,王幺嫂干起活儿来还真的像那么一回事,招呼人也热情。
    “六伯,买一碗不,好吃着呢,打理得也干净,是我亲自打理的噢。”见是王家本族的人,王幺嫂还特意眨了眨眼睛:“你舀的菜,你放心。”
    那意思是要徇私。
    “行,试一试,前些天就听说周老头儿改行了,那照顾一下他生意。”大约六旬开外的男子其实早有准备,在背篼里翻出一个碗来,比周漫青铺子上卖菜的碗还要大一些呢。
    王幺嫂心里抽了抽,这六伯可是一个铁公鸡,一文钱有多大一个生意?
    不过,她也不作声,将勺子往里一送,看似满满的一勺子舀了进去,将他的大碗装得满满的,汤都溢出来了。
    周漫清假装没有看见,实际上王幺嫂这么舀汤多肉少。
    再说了薄利多销,要是富大镇人人都来买一碗,生意就会做大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