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011章 十年谋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主公,你当真打算南下,夺去宋朝?”
    朱玉真双眸带着担忧,感觉眼前之人,和往日相处的那人变得太多。
    萧凤不可置否,点了点头回道:“没错。毕竟就我军现在状况,若要谋求北伐的话,消耗实在是太过庞大,以关内的储备,实在是支撑不住,唯有夺下宋朝之后,方才有足够的赋税支撑北伐。”
    “可是主公,那宋朝之内的百姓呢?”
    听到这话,朱玉真不免露出几分哀伤,却是哭了起来。
    萧凤无奈,只好解释道:“你也清楚,我北地百姓至今尚在鞑子铁蹄之下备受蹂虐,我若是不发动北伐,如何能够将其解放?这一点,还请你莫要在意。”
    “那些都是我昔日的好友,我如何能够无视?”
    朱玉真蓦地抬高声音,也惹来了其余几人异样的神色,尤其是段陵和宋子贞,虽是刻意扭过头来,却也没曾掩饰自己的轻蔑。
    “朱姑娘。”
    那宋子贞插嘴道:“我知晓你心软,但是莫非你以为就算是咱们不去进攻,他们就活得很好吗?莫要忘了那公田法!因为这恶法,不少百姓都流离失所,被迫背井离乡,来到了咱们临安城之内。”
    “而且就算是我们不去,那宋朝也定然无法抗住蒙古进攻。那蒙古凶残至极,你也是有所耳闻,既然如此不如归入我赤凤军麾下又如何?”段陵也是劝解道。
    听到两人诉说,朱玉真心情虽是好了一点,但还是带着抵触。
    “但是你们如何保障,若是当真南下征讨宋朝,这沿路上当真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不会伤害到任何一位百姓?”
    “这个!”
    两人一时呆住,虽是对自家军队军纪相当自信,但这毕竟是两国之战,冲突一起之后,因为军队溃败所引起的烧杀劫掠,也是肯定会发生的,并不会因为任何一人而改变。
    “不能!”
    萧凤点点头,直接承认了下来。
    那段陵、宋子贞也是一脸诧异,连忙劝道:“主公!您怎么能说这话?”
    “这不过是事实罢了,如何能够掩盖?”萧凤神色平静,直视着那朱玉真,紧促的眉宇显得她特别的严肃:“但是你也应该知晓,若是不尽早北伐,彻底统一中原的话。那像之前的北伐还会继续发生,而且永远不会停止。”
    为了夺回中原,宋朝发起的北伐也不在少数,但每一次都功败垂成。
    赤凤军之前虽是赢过一次,但却并未达到彻底粉碎对方主力的战略目的,让那阿里不哥得以逃脱,并且以此为借口继续整顿内部矛盾,随时都可能卷土重来。
    萧凤相当明白这一点,自然不可能轻易放弃。
    “那你就可以以此为借口,针对南朝下手吗?莫要忘了,那些百姓也可能因此而死亡。”
    “也许吧。但对我来说,这也许就是必要的牺牲。”
    萧凤稍微闭上眼睛,眼前浮现出昔日战场之上的场景,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此凋零,全都是为了能够成就今日辉煌,对此她也只有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为了胜利,牺牲总是必要的。”
    “也许你对的,但是我始终无法接受。”
    沉默半刻,朱玉真自座位之上立起,一行人眼见着她从这里离开,也没有阻止。
    待到其离开之后,萧凤心中暗暗叹息,“也许,这就是我们的不同吧。”,并未多么沉迷其中,她凝目看向了在场的众人,继续询问自己之前的问题。
    “对于宋朝,你们有什么打算?”
    “启禀主公!”
    那宋子贞有些急不可耐的说道:“以臣拙见,我等可以先图川蜀,再谋江南一带。待到稳定天下之后,自然可以亲率十万大军,皆是蒙古如何厉害,也断然无法抵御!”
    “先图川蜀?你且说说,我该如何行动?”
    “昔日为求驱逐鞑靼,主公曾亲率大军入川,沿途之中秋毫未犯,时人皆以为乃岳王再生,对主公自然也视若神人,以菩萨圣人之礼待之!然如今时候,因那临安政策,川中百姓莫不苦于公田法。若是主公愿意以晋王为名,替他们声张正义,我想这川蜀一带不消半点兵力,便可轻松纳入我军麾下。”
    这一番话,自然也让众人莫不是面露矜持,带着几分得意来。
    彼时他们虽是自川蜀之中撤退,但却也借着这个机会,将自己的影响力渗入其中,更是广开商阜、互通有无,原本被蒙古入侵所摧毁的繁荣,也重新回到了这个天府之国中。
    “只是那江南一带甚为困难。”
    只是随后宋子贞却露出几分为难来,继续阐述着自己的理念。
    “那临安在此地经营百年,其地百姓早已习惯了赵宋一朝,虽是因朝中重臣倒行逆施,导致民间怨声载道,但依旧有着庞大的根基。而且此地农业发达,更是毗邻海洋,其水军之强也非我等所能匹敌。纵然我等可以沿着长江而下,径直攻下临安,但若是对方凭借水军之强,任可于海洋之上和我等周旋,却非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这般来看,却要是麻烦了许多。”
    说到这个时候,宋子贞又是抬起头来,看了萧凤一眼,这一眼不知道是佩服还是责备。
    “而且最关键的是,因为主公您的存在,已经让那宋朝感觉到了危机,纵然我等如何示弱,对方也未曾削弱警惕性。一如潼关之外襄阳之中驻扎的五万人马,便是他们对我们的警惕。若是想要在短时间内攻破襄阳,并且顺利进攻临安的话,实在是太过困难了。”
    如今华夏之中,不过是蒙古、赤凤军、宋朝三股势力共分天下。
    而那宋朝之中也并非没有能人,自然早已经看出了赤凤军的威胁,进而做出了这种的防御策略。
    萧凤不禁感到尴尬,自嘲了一声:“这样的话,莫不是我的错?”
    “主公能有今日,也是您性子坚韧,能人所不为,这些许问题也非是一人之过,不过是必然产物罢了。毕竟,没有人会认为一根树叶,便可以藏住一只老虎的。”宋子贞笑道。
    “好吧。闲话就此放在一边!”
    萧凤笑了笑,继续问道:“纵然如此,但为了天下考虑,我等终究还是要南下的。不知你是否有合适的方案?”
    “这个,却不知主公是否愿意等了!”
    “等?这又是什么缘故?”
    萧凤感到好奇,她的耐性一直都很好,从十岁那年下定决心,一直韬光养晦十年,等到自己修成地仙,并且也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实力才敢动手,之后的诸般行径也是如此,莫不是在做好万全的准备之后,方才出手。
    幸亏自己运气不错,这才一路走到今日。
    宋子贞回道:“很简单,因为蒙古?”
    “蒙古?”
    其他人也是一起看来,宋子贞曾经在蒙古帐下共事过,对那些蒙古人也算是相当熟悉了。
    宋子贞解释道:“尔等也知晓,因为我等北伐,那蒙古痛失七路之地,损失可谓是相当惨重,又刚刚和宋朝打了一仗,虽是将其勉强打了回去,但其力量必然虚弱无比,短时间必然无法动手。”
    “只可惜咱们也消耗殆尽,不然的话也可以趁着这个时候,一举将蒙古赶出去。”周处瞥见萧凤有所意动,连忙插嘴说道。
    对于其他人,他当然毫不客气,但如今萧凤在这里,却不敢露出自己的脾气来,只敢从侧面劝谏。
    萧凤嘴角微撇,自觉被看出了心思:“国库之中当真所剩无几了吗?”
    “启禀主公!先前积累早已经因为那北伐而被消耗一空,如今咱们之所以还能支撑下来,也不过是靠着之前萧景茂卖的那些国债才能支撑下来,而且这些国债也只能坚持半年时间。不过幸好半年之后就是秋收,到时候粮食若是收上来了,便可以度过这次的劫难。当然,这段时间内,实在是不易兴兵!”周处劝道。
    “原来是这样?”
    萧凤只好作罢。
    她并非那好大喜功的赵昀,也非是那不知体恤百姓的贾似道,自然不可能做出公田法这般掠夺百姓钱财的事情来。
    而且现在赤凤军发展的相当平稳,年年赋税皆有相当的增加,却也不需要另外开辟财源,不然的话反而会对内部安宁造成影响。
    等到两人对话结束,宋子贞方才诉道:“我军尚且如此,那蒙古自然更严重了。但是主公,你也应该知晓那蒙古向来野蛮,因素来久居草原,向来不事生产,以劫掠钱财为生。如今之所以停止征战,不过是为了休养生息,但若是等到恢复元气之后,定然会某图再战!”
    “确实!所以我等也不可掉以轻心,务必要做好警惕,知道吗?”
    萧凤点点头,锐利的目光扫过众位部长,让每一个人莫不是心中一震,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这些日子以来,他们相较于往常时候可要忙了许多。
    为了方便生产,曾经的战事政策需要重新调整,而那些退役的士兵也需要经过培训,然后安置在地方之上,好发挥自己的力量,稳定当地的秩序和安宁。
    这些事情相当繁琐,可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
    众位部长齐声回道:“我等明白。”
    “你们明白就好。”
    萧凤点了点头,又是看向了宋子贞,对这位曾经担任过史天泽,幕僚的家伙,她倒是颇为好奇:“那你觉得他们的目标会是谁?宋朝吗?”
    “没错!”
    “攻打宋朝?这是打算从宋朝之处弥补损失吗?只是这宋朝可是号称百万禁军。要知道咱们也才十万军队啊!那蒙古,真的能够击败宋朝?”
    郭靖有些诧异,虽是感到懊恼,却也知晓自己无法阻止。
    赤凤军或许会囿于大义而无法出手,但对于这蒙古来说,攻击宋朝实在是有太多的利益了。
    萧凤也是带着几分好奇看向了宋子贞。
    宋子贞微微昂首,充满自信的解释道:“呵呵。你们也知晓这宋朝虽是号称百万禁军,但其中多是滥竽充数之辈,更因为军制混乱的原因,导致了诸多军阀出现,各自距地而守,彼此之间互不统辖,实在是导致宋朝北伐屡次失败的根源。”
    这些年休息的时候,宋子贞也开始收集资料,分析着蒙古、赤凤军以及宋朝军制的不同,想要就此找出其中的根源。
    也亏的他天性聪颖,却是找出了一些根源来。
    “说起这军制来,也是昔日南迁落下的毛病。彼时中央禁军全军覆没,幸赖有地方军阀相助,那赵构方才在临安站稳脚跟,因为麾下并无多少钱财,为了拉拢那些军阀,自然只能给他们自地方征税的权利。若是战争年代倒也还好,但和平日子一久,这些军阀反而做大,为了维持自己私心,自然便要维持两国态势危险。这才导致北伐缕缕失败!”
    虽说宋朝以文治闻名于世,但却并非那重文轻武的王朝,将官的待遇向来都是要数倍强于文臣,只是因为没有参政的权利,所以才导致了人们以为将官没有权利的印象。
    但是宋朝皇帝又岂是愚笨之人,尤其是在外敌重重的环境下,又如何可能放弃武备?
    要知道,历朝皇后可莫不是将门之女!
    而这些将军彼此之间以义父、姻亲、结拜等方式,互相直接也结成了偌大的利益网络,也就此形成了偌大的将门,若是没有了这些将门支持,就凭韩侘胄、史弥远、贾似道等人,如何能够做到这种事情?
    这些将门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自然不可能放任宋朝被灭,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道理他们也懂;但若是将敌人消灭了的话,皆是和平之下自己的利益必然会遭到削减,当然也不可能尽心尽力。
    也是这般原因,方才导致历代北伐的失败。
    萧凤对这一点也颇为认同,那宋子贞见萧凤一脸的赞许,更是感觉高兴。
    “没错。但是眼下那贾似道却强行推动公田法。这公田法虽是一时间满足了朝中财政需求,但却触怒了那些将门。一方面为了维持中央统治,那贾似道需要征收大量的税赋,一方面那将门借着自身优势,占据了大量的利益。你觉得他们会就此罢休吗?”
    “所以这就是蒙古的绝佳时机?”段陵说道。
    宋子贞阖首回道:“没错。而且这一次,只怕这临安当真会彻底覆灭。”
    “进攻临安?他们打算怎么进攻?”周处问道。
    若要覆灭宋朝,所消耗的钱财不在少数,他实在想不出来那蒙古打算通过何种方式,
    “依照我的看法,只怕是依循着海路!”段陵又道。
    宋子贞诉道:“没错。而且根据崇明观苗道一所说,那蒙古已经开始研制蒸汽轮机,很显然正是为了这个打算的。少则五年,多则十年,那蒙古定然会全力以赴,以求彻底歼灭宋朝。而那个时候,也正是我们动手的时候。”
    “十年吗?”
    萧凤双眼微眯,不免感到有些焦躁。
    她如今已然是年近五十,虽是仗着一身修为,依旧是青春不老,但因为长久困于政务之中,修为也开始停滞不前,届时是否还能够维持眼下状况,还是个未知数呢。
    “也许更短。不过主公放心,就如今状况,宋朝颓废日久,早已不复往日雄伟,那蒙古也日渐颓废,唯有我赤凤军蒸蒸日上,自然能够击败他们,一统天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