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84章 麦子麦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呵呵,就是丛国辉。”
    “哦,他为什么叫铁脖子。”
    “这王八犊子不讲卫生,从来不洗脸刷牙。脖子上攒了一层灰,就跟车轴似的,而且……”
    见秦咏梅一脸的嫌弃,老陈就长话短说,“而且他当计划员的时候,特别喜欢卡人粮食。大家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铁脖子。”
    秦咏梅点点头:“你以前也是乡里的干部是吧?”
    “啥干部啊,就是普通办事员。”
    “跟丛,铁脖子共事了几年?”
    “十来年吧。”
    “十来年?您今年有六十了吧?”
    “六十三了。”
    “那您以前?”
    “我一直在乡里啊,铁脖子才来了几年。”
    “那您知道铁脖子以前在哪里吗?”
    “他是北盘人啊。要不怎么说这家伙有本事呢,全家都调到省城来了。”
    “那您知道他在北盘做什么吗?”
    “当然是当村干部了。好像是个计划员什么的,铁脖子这个外号也是从他们村子里流传出来的。”
    “他们村子叫什么?在哪里?”
    “就挨着咱们乡,叫前店村。”
    “你在那边有没有认识的人?”
    “还真没有。”
    从老陈家出来后,秦咏梅看看表:“走!咱们到前店村看看。”
    “不用回去开个介绍信啥的?”
    “那能来得及吗?再说省局也管不着人北盘。”
    白客还以为老妈办案中规中矩的,没想到也是这么灵活机动。
    话说县官不如现管。
    秦咏梅是县城的警官,到了北盘市的乡村,不知道人家会不会买账。
    而且农村人比城里人鸡贼,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憨厚朴实。
    一不留神就会引起他们猜忌。
    前店村离东营乡不远,沿着河边的小路往西边开了半个小时就到了。
    离村子还有五六里地是个小集市。
    估计赶集的日子里会有南来北往的商家顾客在这里云集。
    眼下,并不是到赶集的日子,街上冷冷清清的。
    只有几家店铺开着。
    有理发店、食杂店、汽车修理场之类的。
    “你,你去修一下车吧。”
    “车没坏啊。”
    “加个油嘛。”
    “油箱还有一大半儿呢。”
    “反正在修理厂停一下。”
    白客纳闷儿呢,心说老妈是想买点东西贿赂老乡?
    车子刚在修理厂门口停下,就有人过来招呼。
    “老板!修车吗?”
    白客想了下:“那个,就洗一下吧。多少钱?”
    “五块!”
    “给你十块,好好洗一洗!”
    “好咧!”
    没想到从车上下来后,秦咏梅并没到食杂店买东西,而是挥挥手:“走!”
    白客惊呆了:“到村子去吗?还有五里地呢。”
    “没事儿,溜达溜达嘛。你看这乡村空气多好啊。”
    “暴土扬尘的,好啥啊。”
    不过,走了几步白客就明白老妈为何要这么做了。
    白客要是开着五十铃到乡村的话也太扎眼了,搞不好会引来村干部盘问。
    碰上刁民甚至可能遭到敲诈勒索。
    不到万不得已,秦咏梅应该不会亮明身份。
    身为县城公安,不打招呼就跑到临近地级市的乡村来办案,确实比较麻烦。
    集市的路虽然有点暴土扬尘。
    可走进乡村后就好多了。
    眼下正值深秋。
    田地间到处可见一片片的金黄色的麦穗。
    微风拂过,就像海面一样,轻轻翻动着。
    深吸几口,还能闻到那一阵阵的麦香味儿。
    秦咏梅直咽口水:“等回去的时候咱跟老农买点。这新打下的麦子蒸馒头包饺子,那才真叫好吃呢。”
    一路看着光景闲聊着,五六里地的路程眨眼就到了。
    跟大多数村子一样,中心地带就是村政府周边。
    村政府门前,人们来来往往吵吵闹闹。
    离大门不远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商店。
    一个食杂店,一个建材店。
    秦咏梅、白客母子俩风尘仆仆地走过来时,人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这么小的村子里,来了两个外地人,村民一眼就能看出来。
    不过,每天都有外地人路过,只要举止不太离谱,他们也就视若无睹了。
    “买瓶水喝。”秦咏梅低声说。
    白客跟着老妈走进食杂店。
    一个长着红脸蛋的女孩子看着店面。
    店里有卖可口可乐的,白客指一指:“这个。”
    “几瓶?”
    还没等白客回答,秦咏梅伸出三根手指:“三瓶。”
    “收押金啊。”
    白客正纳闷儿呢,老妈已经举着打开的两瓶可乐向外走去了。
    白客也连忙举着一瓶可乐跟出去。
    看来老妈刚进来就找好目标了。
    白客平时其实也很有观察力。
    但跟着老妈,他的注意力太集中了,反而会漏掉一些东西。
    从食杂店出来,白客这才认真打量一下。
    食杂店房前的荫凉处蹲着四五个纳凉的老人。
    有的须发皆白,有的流着口水,还有的精神矍铄。
    从食杂店出来后,秦咏梅直接向西头走去。
    那里的墙根儿下蹲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
    一打眼儿看竟然有点像姥爷。
    也是脸面胡子,瘪着嘴,一看就没几颗牙了。
    穿着磨的发白的灰色褂子,带着藏蓝色的帽子。
    怀里抱着一根枣木拐杖,正在那里发呆呢。
    秦咏梅走到老头儿身边蹲了下来。
    “大哥好啊,吃了吗?”
    “吃了,嘿嘿,你咋叫我大哥呢?”
    “那应该叫你啥?”
    “我都快八十了,你才多大啊。”
    “哦,我还以为你六十来岁呢,精神头儿真好啊。”
    老头乐的合不拢嘴:“这谁家媳妇,这么会说话。”
    “俺是外地的……”
    “我说怎么看着面生。您这是到我们村子来办事儿?”
    “我们路过这边,看到麦子长得这么好,就想买点。”
    “嘿,正好,俺家刚打下来一些。”
    秦咏梅把汽水儿递给老人:“要不您卖点给我们?”
    “好啊,走!”
    白客连忙过来,扶着老头儿站起来了。
    老头儿一边喝着汽水儿,一边在前面领路。
    秦咏梅和白客在后面跟着,不时跟老头儿唠着家常。
    “老爷子您几个孩子啊?”
    老头儿伸出手指:“六个。”
    “眼面前儿还有几个?”
    “三个,我这会儿跟着老疙瘩过。”
    “老疙瘩孝顺吧?”
    “嗯,还行吧。”
    老头儿家住着水泥倒置房。
    刚走进院子,老头儿就搬来木梯子搭到房檐下,准备往上爬。
    白客连忙阻止:“我来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