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29章 初代书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有了蒋文的教训,白客在跟赵怀宇打交道的时候,不得不小心点了。
    对白客来说,赵怀宇是大恩人。
    可对赵怀宇来说,白客只是同年级的同学而已。
    做的太离谱了只会令人不安。
    把赵怀宇介绍到股市上之后,白客一直有些忐忑。
    他担心赵怀宇陷的太深。
    毕竟90年代中期以前,股市是个躺着就能赚钱的地方。
    可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几乎没人能从股市全身而退了。
    上一世90年代末,曾经有人采访过一个股市中的百万富翁。
    有人问他:“你是怎么成为百万富翁的。”
    他说:“挺容易啊,我带着1000万到股市,半年后就变成百万富翁了。”
    趁着给蒋文找书的时候,白客就时不时来探望赵怀宇。
    打听一下他在股市叱咤风云的情况。
    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多虑了。
    眼下,想短线炒股非常困难。
    虽然省城工商银行可以在沪深两市开户。
    但只能用电话交易,没有滚动大幕,没有实时播报,慢了好几个节拍。
    或许这也间接造成了91、92年股市比较好。
    只有大城市有限的那些人在炒短线。
    其他人都惜售。
    所以,这两年大多数人都尝到甜头了。
    赵怀宇也不例外。
    他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就把投入股市的两三万块钱变成十万。
    然后把这十万块,一半儿用来做长线,另一半儿用来做中短线。
    所谓中短线也是一个月买进卖出那么一两次。
    除此之外,赵怀宇剩下的十来万大多投入到图书批发中来了。
    赵怀宇在他的书社旁又租了一间小屋子。
    屋子非常逼仄,堆满了书。
    白客走进屋子时,赵怀宇正坐在屋子一角的桌子前查看着账目。
    桌子上摆着电话,他腰间的数字机也已经换成了汉字机。
    看见白客进来,赵怀宇连忙招呼:“来!坐。”
    可四下寻摸一圈,不仅没有多余的椅子,也根本没有多余的地方。
    白客就一屁股坐到桌子旁边的一垛书上了。
    “我说伙计,你咋样啊?”
    “哎呀,马马虎虎,你看这里还有一堆东西呢。”
    白客翻看着桌子上一本本的样书。
    “这玩意风险可不小啊。”
    “是啊,不过有一半儿都是代销的。”
    代销的基本没什么好书,有些社科书、纯文学之类的。
    自己掏钱进的书大多是亦舒、三毛、温瑞安等人的通俗文学。
    翻来翻去,白客发现一本雪米莉的书。
    忍不住笑了。
    这可是当下风头无俩的作家。
    她写了很多本女子头的书。
    什么《女带家》、《女特警》、《女赌豪》之类的。
    几乎本本都大卖。
    看见白客的表情,赵怀宇忍不住问:“怎么?你认识她?”
    “当然了。”
    “是个港九的女作家吧?听说挺漂亮?”
    “是挺漂亮,好几个抠脚大汉。哈哈!”
    “真假的?”赵怀宇大吃一惊。
    别说赵怀宇不相信,白客当年听说雪米莉是几个抠脚大汉时也被暴击一万点。
    因为当下的年轻读者很大程度上就是被这香艳的名字迷住的,随后才喜欢上她的书。
    就像后世包装美女作家一个道理。
    只不过后世的读者不那么好骗,没法用抠脚大汉冒充。
    当然,严格来说她的书还不算太差,起码都讲了完整的故事。
    比后世大多数网络文学还是要好一些的。
    “我去,原来还可以这么操作。这个作家的书卖的非常好,出版社都赚爆了。”
    “是啊,现在出版社也要讲究经济效益啊。”
    赵怀宇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眼睛一亮:“既然他们可以这么搞,老子也弄几个人试试……”
    “我看行,关键你要抓对选题。”
    “是啊,这些读者的口味跟老子不一样。”
    其实,哪个年代都一样,像赵怀宇这样的老书虫只占很小的比例。
    眼下的年轻人们更喜欢带点软色情的书。
    比如像雪米莉、西尔枭等通俗作家的书,都多多少少带点软色情。
    这个年代的出版业还是相当宽松的,很多个体书摊儿都可以打一打擦边球。
    曾经有段时间,满大街都在卖人体素描的画册、图书。
    ****的书以艺术的名义,明目张胆地卖。
    销路还相当不错。
    虽然赵怀宇的口味有点刁钻。
    但经营图书这么长时间了,他对读者的喜好也应该掌握的差不多了。
    白客相信他能策划出畅销的图书。
    可光有选题不行,还得找作者去写。
    上一世,白客偶尔还拎几下笔,写点诗,写点小说啥的。
    也曾结识过几个文学圈的人。
    这一世,他却丝毫没这方面兴趣。
    不过,有一个人像上一世一样,一直跟艺术圈保持着来往。
    那就是霍大嫂。
    趁霍大嫂休息的时候,白客领着赵怀宇来看他。
    霍大嫂和凤琴生了个儿子,眼下已经四五岁了。
    霍大嫂稀罕的不得了,恨不能时时刻刻捧在手心儿里。
    白客和赵怀宇到来时,霍大嫂正在逗儿子玩,而且他这儿子很粘他。
    凤琴好说歹说才勉强带出去。
    “姐夫!这是我同学赵怀宇。”
    “你好!”
    “他现在是个书商,想策划几本书。你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作者。”
    这会儿的文学刊物相当多。
    基本每个省都有一本。
    此外,一些报纸杂志也有专门发表文学作品的专栏。
    但这会儿文学青年更多。
    几乎人人都是文学青年。
    十个人中有五六个都偶尔写点小说诗歌。
    僧多粥少,发表作品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
    那些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文学青年一个个都酷拽的不行。
    像霍大嫂这样曾经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诗歌的,要是他正常一点的话,文学女青年都能踩断他家门槛了。
    赵怀宇这么个个体书商,能请的动他们吗?
    “只要能拿出完整作品就行,发没发表过作品的并不重要。”
    白客建议说。
    因为这会儿的所谓作家除了极个别天赋过人的外。
    大多数要么靠关系,要么靠运气。
    文学杂志社的编辑们每天得看一麻袋的来稿。
    要是没点关系没点运气,凭什么让他看你的稿子啊。
    别说头三章了,信封都未必会打开。
    听白客这么一说,霍大信心十足:“这倒好找,我给你们联络几个,先让他们拿作品出来看看。”
    “对,让我们赵老师好好鉴赏一下。”
    “别,别这么说。”赵怀宇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
    “不过,文笔不太重要,能把一件事说清楚就行。最重要的是不能手残。”
    “是啊,”白客尴尬地笑笑,“别像某些人一样,吭哧瘪肚半天也更新不了一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