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44章 铁饭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羊城的企业很有办事效率。
    第二天,陆总就跟上级沟通妥当了。
    “你来当厂长吧!”
    陆总真诚地邀请都永平。
    都永平还有些犹豫:“可我单位那边……”
    “我已经跟领导请示过了,只要你当我们的厂长,人事任免、奖金发放等权限,我们都下放给你!”
    都永平有些激动:“你们真是太有诚意了,可是……”
    白客向陆总和韩盛使了个眼色。
    “要不这样吧,咱们给永平兄几天时间,看他能不能办理停薪留职或者两不找。反正尽量保住永平兄的铁饭碗。”
    都永平点头:“对!只要我能办下来,就一定跟你们干。”
    陆总说:“好!那我们就等你的好消息!”
    敲定下来以后。
    陆总就立刻让手下给白客和都永平订飞机票。
    在办公室的时候都永平还精神抖擞。
    可坐上飞机后又有些心事重重了。
    “永平兄,你是担心办不下来吗?”
    都永平叹口气:“是啊,我们那个人事科长很贪心啊。”
    “贪心才好办呢!就怕他不贪!”
    “其实啊,我一直想下来创业。你知道我们这些国营大企业里都是人浮于事,混吃等死。我现在还年轻,早就不想混下去了。所以前段时间就试探了下,你猜他跟我要什么?”
    “不会是要自行车吧?”
    “啊?这你都能猜出来。”
    “哈哈,要啥自行车!这个损粗!他怎么不要彩电呢?自行车才几个钱啊。”
    “可他要凤凰、永久啊,白山啥的都不要。”
    “顶多300来块钱嘛,小意思!陆总他们就能给你出这笔钱的。”
    “还没给人带来效益,哪能让人出钱。”
    “别担心,你将来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效益,十亿八亿都有可能。”
    “不,不可能的,我先帮他们扭亏为盈吧。”
    “哈哈,你真是低估自己的能耐了。”
    到了京都后,时间尚早。
    白客和都永平直接来到自行车店,买了一辆凤凰牌26女式自行车。
    到了傍晚的时候,两人就推着自行车,带着从羊城买回来的港货。
    来拜访都永平他们厂子的人事科长。
    他们这位人事科的沈科长住着独门独院。
    都永平把崭新的26自行车推进他家院子时,他眼睛都直了。
    “哎呀,来都来了,带啥东西啊。”
    都永平把从羊城带来的港货递上去。
    “顺路给您捎了点东西,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您别嫌乎啊。”
    进到屋里后,都永平又把自行车钥匙放到茶几上叹口气。
    “哎呀,沈科长,您得帮个忙啊。”
    “你说说看,帮啥忙啊。”
    “我刚买了辆自行车,您看就是外面那辆。”
    “不错,不错啊。”
    “可我买错了,我本该买男式的。想退回去,营业员却不给退了。我就寻摸,沈科长您不是正想给您闺女买辆自行车吗?”
    “啊,是啊。”
    “要不我就匀给您吧。”
    “可我,家里没有这么多钱呐。”
    “不急,这车子还不知道有没有毛病呢,您先试骑一段时间看看。”
    “这个,不好吧。”
    “没啥不好,就是试一试嘛。”
    这套迂回曲折的口吻是白客教都永平的。
    都永平虽然有着南方人的精明。
    但怎么也是个知识分子,对北方国营单位那些复杂的人情世故还是不如白客门儿清。
    落座后,两人又东拉西扯尬聊了一阵子,然后才转入正题。
    而且还是沈科长主动挑的头。
    “小都啊,这趟到羊城,收获不小吧?”
    “是啊,羊城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企业的政策也很灵活。”
    “哎呀,可惜我年龄大了,不然也想到南方闯荡闯荡。”
    “我倒是还算年轻,可脱不开身啊……”
    沈科长点点头:“天高凭鱼跃,海阔任鸟飞。我们做领导的怎么可以限制你们年轻人自由发展呢?”
    “谢谢您!沈科长!”
    “不过,停薪留职这事儿最近上头不批啊。”
    “那怎么办?”
    “要不我给您办个两不找?”
    “那也行!先谢谢您了!”
    离开沈科长家,都永平意气风发:“走!我请你吃饭。”
    白客刚想谦让一下,他又连忙说:“让我尽一下地主之宜嘛。”
    白客笑了:“好吧。”
    吃着饭,都永平感慨万千。
    “我已经35岁了,要是再不出来,恐怕就没机会了。”
    “35岁还很年轻嘛,离退休还有二十五年呢!”
    “说起来也是啊,哈哈。”
    “而且你这个年龄正是干大事的时候。有经验、有阅历、有技术。”
    “好吧,托您吉言吧。对了,听韩总说您初中就开始做生意,甚至为了做生意,你都放弃了到青华大学读书的机会。”
    “其实小学就开始做生意了。”
    “真是个小神童!”都永平竖起大拇指。
    “我是觉得,眼下这八十年代末是最后的黄金时光了。如果不把握住就可惜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到了九十年代,市场会完全放开。虽然机会更多了,但起点也高了。”
    “嗯,说得有道理。来!咱们干杯!”
    这一年已经开始有扎啤了。
    在这个夏秋时节,喝上一大口,再没这么酣畅的了。
    都永平喝了一大口,抹抹嘴。
    “小兄弟,有件事我一直想向您请教。”
    “别客气,有事尽管问。”
    “你说你们个体户将来退休了怎么办?你像我们国家职工退休了国家给发退休金。”
    “那你说农民老了都得饿死吗?”
    “唉,可农民养老真是个问题啊,要是没儿子,或者儿子不孝顺。到老了真是晚景凄凉。”
    “那是没钱。有钱还用担心这些吗?”
    “说得也是。可大多数个体户都干不到你这么大吧。”
    “首先我得纠正你一个概念。个体户是指卖服装了、开饭店了那种,雇佣的人数不超过8人。像我这样应该叫私营业主,或者民营企业啥的。而且以后社会发展啊,民营企业会越来越多。在本质上跟国营企业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了。起码到了老了的时候,都可以跟国营企业一样拿退休金。”
    “真的吗?个体户或私营业主都可以拿退休金?”
    “千真万确。不光我能赶上,您这个年龄也能赶上。”
    “要是那样的话。就没有什么铁饭碗、泥饭碗的区分了。挣得多就是铁饭碗,甚至是金饭碗。挣得少就是泥巴饭碗。”
    都永平接受新生事物还是很快的。
    至少在前世他就是这样。
    他不像刘痣、王石、王健林这些人那么幸运。
    可以抱着金饭碗创业。
    但他走得更彻底。
    到了90年代的时候,他连自己的铁饭碗都不要了。
    彻底放下包袱,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商业大潮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