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48章 拆大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一下买这么多液化气罐儿,白客可不是浪的。
    因为液化气罐儿这东西肯定得用一个准备一个,不然哪天突然没气儿了,饭都没法做。
    所以,10个并不算太多。
    白宗结婚后,虽然秦咏梅要求他们小两口住在家里,可白宗和鲁亚楠经常在照相馆忙活到晚上,就直接在那里住下了。
    照相馆基本就是他们的新家。
    所以,他们那里就需要两个液化气罐儿。
    然后是商行里。
    白天的时候一大帮人在商行吃饭,晚上的时候凤琴和她的女友也要做饭。
    所以也得两个。
    然后是彪子那里。
    彪子整天用炉子做饭,白客担心他煤烟中毒,还是赶紧用上液化气罐儿省心点。
    剩下四个就留在白家好了。
    两个用来烧洗澡水,两个用来做饭。
    看着白客弄回来一堆液化气罐儿,秦咏梅和白策还有些发懵。
    秦咏梅经常往市内跑,所以多少知道这东西。
    “这是用来烧火做饭的,石油石化的人经常用。”
    白策虽然头次见到这玩意,但他从书本上知道石油液化气的好处。
    “这个好!清洁能源,家里没灰尘。”
    除了干净,使用液化气罐儿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节省时间。
    用大锅做饭,生火得好半天,锅热的也慢。
    为了吃顿饭,做饭得用掉一个来小时。
    液化气罐儿就省事了,随开随用,火来得快去的快。
    不过,这液化气罐儿纵然便捷。
    但眼下绝大多数家庭是用不起的。
    像白家这样的大家口,一个月至少得用一罐儿气。
    要是加上洗澡烧水的话,就得两罐儿。
    那就得100元,相当白策和秦咏梅一个月的工资。
    一般家庭哪里用的起。
    所以,在小县城里,虽然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有人使用液化气罐儿了。
    但绝大多数都是单位当做福利发放的。
    而且也不敢敞开了使,都是一边用大锅灶,一边用液化气罐儿。
    直到80年代末的时候,液化气罐儿才渐渐普及开来。
    不过,白家眼下不用在乎开销,液化气罐儿随便用。
    既然有了液化气罐儿,大锅灶就没什么用了。
    全家人都主张拆掉。
    可秦咏梅还有点舍不得。
    “柴锅炖鱼、炖鸡、贴饼子,液化气罐儿能比得了吗?”
    白客是过来人,自然知道大锅灶这东西在日后还会回潮的。
    因为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
    “那就留一个嘛。”
    白家的房子当初是按照北方传统民居建造的。
    一进屋就是大厨房,然后左右两边都有大锅灶,分别连着屋里的大炕。
    “就留着姥爷那边的吧。”
    大锅灶拆掉,旁边的小炉灶却得留着,因为冬天的时候还得用小炉灶烧土暖气、烧炕。
    但液化气罐放在小炉灶跟前似乎有点吓人。
    建筑队的小工过来拆大锅灶的时候,秦咏梅就跟他商量:“能不能修一堵墙,把液化气罐跟炉子隔开。”
    “可热量还是会散发过来啊?而且是不是有点难看啊?”
    “那你帮着想想有啥好办法?”
    小工想了想:“干脆,大锅灶都拆了,小炉灶也别留了。”
    “那我们拿什么烧炕?烧土暖气?”
    “可以用南韩油炉啊。”
    “我去,那比小炉灶还吓人。”
    “油炉装在外面。你们这样的大家口,用油炉最方便了,各个屋的暖气都能带起来,连洗澡水都有了。”
    秦咏梅和白策合计一下也觉得不错。
    因为拆掉大锅灶以后,大炕夏天就是凉的,容易返潮,对身体不好。
    而且大炕换成大床以后,屋里会敞亮不少。
    傍晚,白客、白宁他们回家时,发现开始拆大炕了,都挺高兴。
    尤其白宁更是兴奋不已:“终于可以睡大床了!”
    既然白家已经开始拆大炕了,索性把照相馆、商行,还有彪子家的大炕也统统拆掉了。
    不过,这几套房子人口少,安装南韩油炉有点浪费了,烧暖气的炉子还得留着。
    只是为了防止煤气中毒,这几套房子都把炉子改到房间外面了。
    从羊城回来不到十天,韩盛就把特区音像社办下来了,又在老梅帮助下找到了临时的办公场所和录音棚。
    各种录制磁带的设备也统统上齐了,就等着白客去京都领张薇过去续约,录制下一盘磁带了。
    不过,白客又拖延了几天才动身。
    因为他等着身份证下来。
    1984年夏天,白客刚好够资格领身份证了。
    又等了两天后,白客到派出所把身份证领了下来。
    放在口袋里还爱不释手地摩挲着。
    拿到身份证后,白客又来到照相馆。
    白宗和鲁亚楠结婚时,鲁亚楠穿着花几千块钱买来的婚纱,然后觉得太浪费,就把婚纱放到照相馆里出租。
    白宗开始还笑话鲁亚楠是个守财奴,自己穿过的衣服想给别人穿。
    没想到出租婚纱的生意相当火爆,一件根本不够用。
    鲁亚楠买的这件婚纱是照她自己体量买的。
    她的身高只有一米六多点,在这北方地区属于中等偏下的。
    不要说像阚明溪那样的大个子女孩儿了,就算大姨家那三个表姐穿这规格的婚纱都有点费事。
    不过为了美,很多新娘宁愿把婚纱当塑身衣穿。
    鲁亚楠咬咬牙建议再买两件婚纱,起码把规格弄齐了。
    没想到社会我白哥,人狠话也多。
    “买婚纱算个球!干脆!再买两辆桑塔纳。”
    确实,来租婚纱的人很多都打听哪里能租到桑塔纳。
    但眼下刚上市的桑塔纳一辆要二十多万,两辆就是四十多万!
    虽然照相馆这几年没少赚钱,五六十万也拿的出来。
    可这也太大手笔了吧!
    不光鲁亚楠不赞同,寡妇顾明也觉得有点冒险。
    所以,大家都想让白客过来,一起商量商量。
    白客来到照相馆的时候正是中午。
    要是以往的话,照相馆里应该没多少人了。
    顶多有几个冲洗相片的顾客。
    可眼下大厅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仿佛在抢购打折商品一般。
    白客帮着维持一会儿秩序,才知道这些人都是来照一寸免冠黑白照片的。
    照片的用途就是用来制作身份证。
    84年第一批身份证就是这么简陋。
    直接把黑白照片塑封在一个卡片里。
    跟后世那种塑封工作证类似。
    防伪彩条根本没有,连字都是手写的。
    有不少人身份证的名字跟户口本的名字都不相符。
    白客帮着忙活了一会儿,一直到一点来钟,顾客才渐渐散去了。
    寡妇继续看着摊子,白宗、白客和鲁亚楠则一起到里面吃饭了。
    一边吃饭,三人一边商量买桑塔纳轿车的事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