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40章 买鞍送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开学后不久,朱晓琳的磁带开始发行了,白客赶紧安排业务员推广。
    眼下,大西洋音像把华北市场也让给白客了。
    白客一时找不到什么好帮手,只能让好吃懒做、各种不靠谱的老帽先在京都帮着忙活一阵。
    其实大西洋已经把货直接铺进各个音像商店了,老帽只需要来回送货,然后及时反馈信息就可以了。
    省城往北的市场白客则交给关剑去拓展了。
    关剑是杨医生的外甥,当初白客在省城开商行分部的时候,就通过杨医生介绍选择了他在那边负责。
    这些年下来,关剑在省城发展的不错。
    不光是大宗商行的业务,甚至建筑队在省城施工时,也由他帮助联络各种事务。
    摊子越铺越大,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显得棘手了。
    那就是电话问题。
    眼下,各个单位的电话都十分有限。
    比如像衬衫厂、建筑队都只有一部电话。
    像大宗商行、大旗照相馆这样的个体户是没有资格安装电话的。
    照相馆还好,主要面对消费者,实在有事的时候大不了多跑几趟腿儿。
    商行不同,生意伙伴天南海北。
    碰到急事,白客要么到衬衫厂或者建筑队打电话,要么就得到邮电局打电话。
    白客帮助淮家工厂转型后,淮东亮再也不用每天屁颠儿屁颠儿地卖价廉质不优的板儿鞋了,有更多的时间帮白客出谋划策。
    “可以用别的单位的名义安装。”淮东亮说。
    “电话登记地址与工商备案地址不符能行吗?”
    “哎,找关系呗。我们家的厂子不就是挂靠乡镇企业的吗?”
    衬衫厂倒是可以挂靠,就说商行是它的驻外机构。
    可衬衫厂这种小集体企业眼下已经有一部电话了,再申请一部似乎不太可能。
    白客本来想暂时把这事儿放一放,可开学不到一个月,凤琴三天两头来找他处理事务。
    电话要是不装上白客这书都念不好了。
    可白客仔细思考自己的人脉,都没有一个能直接或者间接跟邮电局搭上关系的。
    淮东亮虽然机灵,可他在当地并没有什么人脉。
    这事儿只能去找另一个脑瓜机灵的家伙——刘清涛。
    这天下午放学早的时候,白客来到江涛酒楼。
    下午三四点钟是饭店最闲的时候,白客过来时刘清涛正在跟他老婆算账。
    两年前,刘清涛咬咬牙停薪留职下海了。
    这两年,他看形势不错,干脆让自己老婆也下来了。
    其实刘清涛这种人才管理饭店根本就是浪费,但白客眼下不能开公司,只能让他先在这里锻炼锻炼了。
    刘清涛家是县城里的坐地户,至少三代以上都在这里了。
    所以,他人脉应该很广。
    可白客跟他一说,他也犯难了:“还真没有亲戚朋友在邮电局的。”
    “实在不行就得找县长了,可这点事儿好像不值当。”
    “对,这点事儿不能找县长,杀鸡焉用宰牛刀。您别着急,不就人托人吗?我再打听打听,应该能跟邮电局的人搭上关系。”
    刘清涛很有办事效率,两天后就登门来找白客了。
    刘清涛这个关系托的相当不容易。
    是他姨妈家表姐夫的舅舅的儿子的同学在邮电局当一名户外安装工。
    邮电局眼下是油水最肥的单位。
    而邮电局里工资最高的就是户外安装工。
    眼下,装一部固定电话要一万多块钱。
    户外安装工则可以得到一千多块钱的户外补贴。
    在这个年代,他们简直就是土豪啊。
    刘清涛安排一番,土豪安装工答应跟白客见一面。
    因为托的关系比较远,土豪安装工起初还牛逼哄哄的。
    刘清涛领着他走进商行的办公室后,白客连忙起身迎接。
    安装工看一看白客笑了:“原来是个小孩儿啊。”
    没等白客邀请,他就自己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翘起了二郎腿,然后拿出了中华烟,准备点上。
    “抽我的吧。”白客笑笑,把希尔顿扔到他面前。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中华烟算是比较高档的烟,有钱有势的人才抽的起。
    眼下,更高档的却是外烟了,一包要五六块钱。
    就算安装工土豪,他天天抽也抽不起。
    安装工乐颠颠地拿起希尔顿,抽出一根来。
    “咦?这烟……”
    烟卷上掉下一张大团结。
    白客连忙过来捡起来:“这是用来点烟的。”
    说着,白客将大团结点着了。
    安装工叼着烟正懵逼的时候,白客将燃烧着的大团结伸了过来。
    “哎,小心!”由于火势太大,不仅没把烟点着,还差点烧了安装工的眉毛。
    白客又把一张大团结点着了。
    这回安装工赶紧猛吸几口把烟点着了,然后一把将大团结的火掐灭,然后举在手里看了看:“哇,真的哦!”
    安装工抽了几口烟这才皱起眉头:“东风衬衫厂要是可以装两部电话的话,我倒是可以帮你安装到这里。可它是小集体企业,规模也不够大,不够资格安装两部电话。”
    “那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这个……”
    安装工面露为难之色。
    “那我再给你点烟,”白客说着又要烧大团结。
    “别!别!还是留着我自己点吧。”
    安装工连忙把那包特殊的烟揣进兜儿里了。
    然后又深吸了一口烟说:“有一个办法倒是可以试一试。”
    “您说。”
    “你们知道山菜厂吗?”
    这个厂子也是个小集体企业,常年入不敷出,到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改成了铸造厂,它的厂名自然也消失了。
    而那时,白客才刚成年,对这个山菜厂没什么印象。
    但刘清涛有印象。
    “嗯,这个厂子都快黄了,眼下就剩二三十人了,连工资都发不起。”
    “您的意思是让我们托管吗?”
    “是啊,东风衬衫厂不也是你们托管的吗?”
    “可那是东风街道和东风村的合作关系。”
    “这个也可以啊。这个厂子的主管单位是外贸公司,正好是我姨夫负责……”
    “那这厂子都有什么设备?”
    “厂子基本没什么设备了,都是废铜烂铁,不过院子很大。”
    “有多大?”
    “5000多平吧。”
    白客心里抑制不住惊喜。
    现在人不知道土地的金贵。
    这种破厂子只要承包下来,勉强维持着,过几年再赶上改制,上下关系一疏通,萝卜白菜价就把厂子揣个人口袋里了。
    “那你问问你姨夫?”
    “可我姨夫也挺喜欢抽烟哦,而且……”
    白客笑了,向刘清涛示意,刘清涛又拿出一条希尔顿放到安装工面前。
    安装工搓着手:“这也是那种可以点的烟吧?”
    “你说呢?”白客笑了。
    “好!俺姨夫一定喜欢。”
    安装工说着抓起那条烟。
    “只要你们把厂子托管过去,我立刻就给你们办理移机。”
    其实眼下的情形就是这样,那些半死不活的厂子,他们的主管单位巴不得有人接手。
    至于接手的价码,就是解决全厂工人的吃饭问题。
    为了置办马鞍就得买走这匹马,这是这个奇葩年代才有的事情。
    不过,这二三十名工人对别人来说是个负担,对白客来说却是资源。
    衬衫厂大发展,正是缺人的时候呢。
    白客拿下山菜厂后,安装工立刻就把山菜厂的那部电话移机到商行了。
    然后白客就把山菜厂的员工都弄到衬衫厂。
    山菜厂的厂区就用来修建仓库,一方面给自己用,另一方面将来或许可以发展仓储物流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