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66章 地主老财的生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五百两银子一个太贵了,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其实除了她们两个,还有不少廉价的丫鬟,如果家主有了孩子,还会有小斯,避免家中的孩子和丫鬟生情乱搞。
    总之,这个时代的地主老爷过得是特别舒爽,有事没事天天造人,其它的时候只需要收收地租就可以了。
    如果有可能,将田地挂在有功名的人下面,税都不用交了。
    丫鬟在古代可谓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电视剧里经常能看到土豪地主或达官贵人家里有丫鬟仆人什么的,这很正常。
    因为在古代,但凡发生个天灾人祸之类的事,就会出现卖儿卖女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古代的生产水平比较低,所以一旦有个天灾或者战乱,农民的生活就会极其困苦。
    日子过不下去的话,一家人都得饿死,所以就会出现卖儿卖女的现象,这也是无奈之举。
    很多穷苦人都期盼着自己的儿女能卖给一个好人家,过上像人的日子。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丫鬟都是是花钱买来的,特别是在和平时期,也很少有人会卖儿卖女。
    总的来说过去的丫鬟分两种,一种是雇佣丫鬟,一种是卖身丫鬟。
    雇佣丫鬟是出来找工作的,跟卖身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丫鬟有人生自由,她们只是佣工,东家必须给工资,而且东家不能对她们造成人身伤害,否则是需要赔钱的,甚至官府还要追究责任。
    而卖身丫鬟不用说,她们是没有人生自由,一生都是奴才,主人根本不需要给她们开工资,只要管吃管喝就行。
    由于卖身丫鬟是主家的私有财产,所以对于丫鬟的人身安全,官府也是不管的。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跟身边的丫鬟袭人初试云雨情,这可并不是特例袭人就是卖身的丫鬟。
    在古代,像这种事情多了去了,当时男主人占有丫鬟的身体是很正常的,也是被当事人和社会都认可的事。
    明朝一个小丫鬟的价钱才四五两银钱,不过,如果年龄稍大或者有一技之长的姑娘,普遍能卖到二十两银子左右。
    如果长得还不错,主人家喜欢的话,可能卖价还能更高些。
    比如这两名扬州瘦马,她们是五十两银子买来的丫鬟,实际上的价值,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五十万,已经是非常高的价钱了,是这个时代的顶级的丫鬟。
    其实还有更好的,秋月楼作为扬州的顶级青楼,一个头牌的赎身银子需要几千两,比如紫雪这种绝世美女,这种女人自然和普通的女人不同,完全是明星待遇。
    这是和平时期的人价,如果在动乱时期,老百姓吃不饱饭,那会儿才真是人命不如狗。
    一到灾年,满世界都是卖儿卖女的,市场决定价格,即使给一两银子也照样得卖,不管给多少钱,好歹有口吃食,不至于饿死。
    孩子被卖出去了,如果碰到有良心的买家,不至于虐待打骂,好歹也能活下去。
    但碰见黑心买家的话,体罚摧残,丫鬟们往往无法忍受,最终一根麻绳了却一生。
    假设遇上那些心思不正常的人,丫鬟就比照惨了,比如明朝闻名奸臣严嵩的儿子,名叫严世番,这人对丫鬟真是无法形容。
    由于严嵩贪婪了巨额财产,他的儿子严世番也在朝中身居要职,所以严家自然是财大气粗。
    严世番晚年期间,曾用丫鬟做痰盂,每天早上他起来,就有美人在床前跪着把嘴张得大大的,然后严世番就咳几嗓子,咳出痰来,然后接近丫鬟的大嘴,把痰吐进入,然后丫鬟把痰吞咽下去。
    春秋时期记载,有人用丫鬟当夜壶,让她们用嘴接屎接尿;在五胡乱华时期,甚至有人专门养丫鬟杀了吃肉。
    在全部丫鬟中,有一种叫做通房丫鬟,这种丫鬟跟其他丫鬟不一样,她是陪女主人一起嫁到男方家的女仆。
    但通房丫鬟跟陪嫁丫鬟也是不一样的,陪嫁丫鬟只是女主人带过来的,不能当通房丫鬟运用,而通房丫鬟则是跟老爷的侍妾差不多的。
    通房丫鬟比全部丫鬟的方位都要高一个等级,从“通房”二字可以看出,她所寓居的房间是跟老爷房间相连同的。
    由于夜间方便伺候主人,她们陪小姐嫁过来今后,主人跟小姐行房时,她就在旁边睡,很简单窥见闺房之乐,所以年纪稍微大一点,也需要伺候老爷了。
    在古代的婚姻准则中,通房丫鬟的方位仅次于妾,但她们也是付出了妾的责任,只不过看老爷愿不愿给他转正罢了。
    由于“通房”的联络,她们都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转正的机会是很大的,古代的赋有人家,都有许多通房丫鬟。
    比如曹雪芹所作的《红楼梦》中,平儿即是贾琏屋里的通房丫头,是和王熙凤一起伺候贾琏的,不过命运不太好,一直没有转正。
    而花袭人也可以看做是贾宝玉的通房丫鬟,两人终究有没有那一层联络呢,如同有,又如同没有,一贯没有结论。
    不过那个时候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现在别说买个丫鬟了,你要敢买卖人口,直接死刑,相比之下,现代社会如同天堂。
    …………
    “老爷,昨晚睡得还好吧。”第二天,王文风笑嘻嘻地问道。
    他可是花费了不少的力气才得到这种扬州瘦马,扬州瘦马的市场可是非常火爆,这种高质量的非常抢手。
    “还行,王文风,府里你做的不错,这几天辛苦你了。”方浩对着王文风说道。
    “不辛苦,帮老爷将家里管好是我的责任。”王文风认真地说道。
    “你办事我放心。”方浩拍拍王文风的肩膀鼓励道。
    …………
    太和酒楼,扬州最大的酒楼之一,酒楼十分豪华,但是更有名的是他的招牌菜“十里飘香”,“十里飘香”是酒楼的一道名菜,在整个江南都十分有名。
    “方哥,不知道点什么菜,照旧吗?”方浩选了一个老地方坐下,这时店中小二走了过来,满脸堆笑地问道。
    其实这几天方浩每天必来,通过主神空间穿梭到这里,因为酒楼的饭菜非常可口,长久地在这里吃饭,和酒楼小二混熟了。
    “一切照旧,哥不差钱,剩下的就是你的小费。”方浩大喇喇地说道,从怀中拿出半贯铜钱。
    “好勒,方哥稍等。”小二满口答应,乐滋滋地接过钱财。
    点罢饭菜,方浩开始注意周围的消息,他想知道破局的方法。
    “可恨!没想到官府竟然如此可恨,小二上酒,今天我定要将官府的恶行昭告于世,让那些死亡的百姓得到安息。”突然一名矮廋的青年文士愤怒地走进酒楼,开口大骂。
    “小子,小心祸从口出,官府可不是好惹的。”旁边一名绿衣青年士子脸色难看,连忙劝说道,因为他爹就是官府中人,扬州城通判。
    “这位公子,能不能和我们说说,究竟发生了何事让你这么愤怒,我虽然地位不高,但还是有不少朋友,也有些人脉,说不定能帮上一帮。”又一名青衣青年士子问道。
    “还不是官府府库粮食堆积如山,可是就是不开仓放粮,扬州南城外每天都有许多人饿死,可是官府视而不见,反倒是将灾民赶了出去,实在该死。”矮廋的青年文士怒气冲冲地说道。
    “谁说没有救灾,官府每天施粥两次,早晚各一次,大家都知道。”绿衣青年士子辩驳道。
    “那也叫粥吗?米汤差不多,用不了几天,那些难民能坚持几天?”矮廋的青年文士。
    “你有钱,你有粮可以自己去救灾民,没钱少来这里叫嚣,贱民。”绿衣青年鄙视道,在他的心中那些贱民的生死与他何干。
    “你!。”矮廋的青年文士非常愤怒。
    “你什么你!”绿衣士子挑衅道。
    “都别吵了,虽然有粮食,可是这些粮食是支持北方大军的军粮,不可轻动,若是动了这些军粮,后果不堪设想,大家还不知道吧,北方的叛军又造反了。”青衣青年士子连忙劝说道,满脸忧愁。
    “怎么可能?消息可靠吗?”矮瘦的青年文士问道。
    “这是两天前传来的消息,你知道为什么最近曹船这么多吗?正是这个原因。”青衣青年士子回答道。
    “因为北方的战事。”青年士子道,接着说起北方的战况。
    嘶~众人吸了一口凉气。
    “上万灾民没有人救济,难道等待那些人去死吗?”有人问道。
    没有人回答,所有人都被造反的消息镇住了,很快酒楼里面响起了义愤填膺的骂声。
    明朝的书生都很关心国事,尤其是东林党,所谓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而扬州就是东林党的大本营。
    但有一点,仅仅限于嘴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