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分卷(6)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场面彻底把宋书文看呆了,尤其是他发现黎宇青一口闷掉一碗酒之后竟然面不改色,压根儿没有上头的迹象,只是一双眼睛亮得吓人,像是要直接看到人心里去一样。
    黎宇青看着他乐了,一碗酒下肚,话明显多了不少:
    我挺小的时候,我爸就拿筷子头沾酒逗我,酒量是从小练出来的。后来上大学,我们寝室另几个是练蒙古舞的,我跟他们一喝能喝一宿,这点酒算啥。
    宋书文愣了半天才道:你实话实说,你能喝多少?
    黎宇青这眨了眨眼:你手上这瓶白的全喝完之后,应该还能再喝半箱啤的。
    宋书文咋舌,干这行的难免遇到要陪酒的场合,他一直觉得自己的酒量算是挺可以的,一个人喝倒两个根本不是问题,但碰上黎宇青这样的酒场猛将也只能甘拜下风。
    对了,你周导说《江城码头》要加紧做后期,到时候有可能要去国外的电影节参展,你也会去吗?宋书文想起来问。
    我这边有点费劲,《江城码头》做完后期之后怎么也得四五月了,那时候我肯定进别的组了。我就是个十八线糊咖,能有戏拍有钱赚就不错了,哪敢跟别的剧组请假。但飞凰那边肯定能准你假,你到时候也能跟着出国长长见识,挺好的。
    说到这里,宋书文倒是想起了周源山,据说他为了把后期做好,将自己的车也抵押出去了,看来真的是破釜沉舟,将一切都押在这部电影上了。
    他不由得说道:周导这次也是把所有身家都押上了,你要是跟他一起电影节,一定要好好表现。
    黎宇青呆愣了片刻,接着无奈道:我都不知道电影节是啥样的,我该怎么表现?
    这问题倒是把宋书文也难倒了,他这么个十八线糊咖上哪去了解电影节,只能连蒙带猜道:好像先是报名,然后接下来的几天专门用来放映参赛影片,最后就是去颁奖。
    那我能在电影节干嘛?黎宇青又喝了一碗酒,顺带着给宋书文也倒满。
    蹭个红毯也是好的啊,而且就你这演技宋书文乐呵呵地反手勾上他肩膀,笑道:怎么也能拿个奖回来啊!
    黎宇青扭过头看向宋书文,后者的脸离自己极近,眼睛里带着纯粹的笑意。黎宇青轻咳了一声,然后道:别,我真不觉得自己演得多好。
    说完这话,黎宇青似乎想要转移宋书文的注意力:跟你的演技相比,我这点本事算什么。
    这句话说完,黎宇青又加了一句:我一直觉得还是哥你的演技最棒,比我厉害多了。
    虽然宋书文也清楚黎宇青就是在吹自己的彩虹屁,但几两小酒下肚的他还是被这句话捧得有些飘飘然:我也就是比你多一点表演经历。
    但紧接着他又反应过来:不对啊,你又没看过我之前演的东西,你咋知道我演的好?
    黎宇青其实把能找到的,宋书文的戏都看过一遍,甚至连《钢铁侠大战新能源汽车人》都看了。
    但这会儿他只是嘿嘿一笑:因为你是我哥,那演技肯定没的说。
    现在的宋书文算是彻底被黎宇青夸得飘上天了,瞬间来了兴致,可能因为从来没跟人聊过演技方面的事情,宋书文立刻进入了上头的状态。
    只见他呷了一口酒润润喉咙,然后点评道:表演三大元素是体验,相信和想象。你的年龄在这放着,体验方面肯定差点意思,想提高演技就只能在其他方面多下点功夫。比如将这些表演元素往下细分,还讲究神态,语调,形体,而你现在形体上还有不小的问题。
    形体?
    黎宇青一怔,在这一瞬间感到有些荒唐:
    那个,我觉得我形体方面还行吧,我至少也是古典舞演员出身
    宋书文摆摆手打断他,说道:你看你演江路,形体上好像没什么大问题,因为你和江路都是练舞蹈的,所以你很自然地就能拿捏住他的形体特点。但如果换个人呢,你还能用这套形体特点吗?
    他将酒杯端起喝干,然后起身,站在狭小的客厅里迈步前行,步步生姿。
    高兴愉悦时步伐要轻快!
    怀揣心事时步伐要迟沉!
    胆怯犹豫时步伐要慎重!
    客厅很小,宋书文又身高腿长,他迈步走过客厅只要几步,他来回走了两遍,居然展现了三种情绪变化,而且样样贴切。
    黎宇青已经看傻了,他原以为宋书文在《江城码头》里的演技已经很厉害了,但也说不出厉害在哪里,只是觉得他演的徐春树让人看着就舒服自然,不像那些网大一样让人看得辣眼睛。可直到现在黎宇青才知道,原来宋书文的表演还有这么多讲究。
    但这对于宋书文来说只是开了个头,他重新站定,抬头问向黎宇青:徐春树是谁?
    县文工团的舞蹈教练,后来私人演出团的头儿。
    黎宇青有点支吾,差点把徐春树和江路的关系一起说出来。
    他其实对文工团的工作不怎么上心,只是想要带着江路从江城离开,所以他应该是这样。
    话音刚落,就见宋书文慢悠悠地踱步,在看到黎宇青后又眼前一亮,脚下的步伐顿时快了几分,明明压着速度,却有一种小跑的意味。
    宋书文转身又问:
    周朴园知道吗?
    额,《雷雨》?
    一个伪善的封建大家长,应该这样。
    风格一变,宋书文一只手像是夹着烟,扬着下巴,慢悠悠地踱步。
    王利发,老舍里《茶馆》的角色,善于应酬,为人谨慎如鼠。
    他双肩膀向前微缩,腰也拱了起来,迈着连绵的小碎步,瞬间就是一个长袖善舞的茶馆老板角色。
    黎宇青彻底看傻了,周源山一直夸他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演员,在拍《江城码头》的时候也没少花心思去研究角色,但眼前这位却是连一个角色的步伐都要打磨出效果来。
    宋书文也演得很嗨,一瓶白酒早就被他俩喝完,刚打开的第二瓶也即将见底儿,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被放在桌上的空啤酒罐子。
    这样的情景吓得宋书文立刻回过神来,完全没想到黎宇青这会儿工夫简直是喝酒如喝水。他又看了眼时间,已经快十一点了。
    黎宇青也看了看钟,惊讶道:哟!这个点了,我得回去了。
    宋书文随口道:都这么晚了还走?
    黎宇青的眼睛很亮,看着宋书文时的笑容像是带着深意:我不走,能留在你这睡吗?
    宋书文倒是不介意黎宇青留在自己这边过夜,但他的小破屋里只有一张狭窄的单人床和一床被,他肯定得把床让给黎宇青,但这样一来,自己连打地铺的东西都没有。
    至于和黎宇青挤一挤的念头,宋书文在脑子里转了一圈就丢出去了
    开玩笑,两个一米八几的汉子怎么能挤得进一张小单人床里。
    所以宋书文也只当黎宇青在跟自己开玩笑,于是讪讪道:你喝了那么多酒,我送你回去。
    好在如今交通发达,两人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打车也没等多久。但黎宇青住的地方不算近,来回还是折腾了将近一个小时。送黎宇青回去的时候宋书文没什么感觉,但回来的路却显得格外无聊,像一直不到头似的。
    站在小区楼下,宋书文摸出手机看了眼时间,发觉竟然已经过了十二点了,自己在江城过的又一个大年三十,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在路上溜走了。
    他原以为自己过去在江城漂泊的一年没什么特殊的,却没想到在这一年的末尾,突然接到了经纪人老许的电话,让他过来拍电影,更没想到自己会遇到黎宇青。
    宋书文和黎宇青。
    松鼠文和鲤鱼青。
    宋书文站在小区的小广场上,想到周源山的话忽然有点想笑,最后却慢悠悠地叹了一口气。
    又是一年过去了。
    宋书文忽然觉得很怀念它。
    第8章 江城码头(完)
    正月初八,返工开机。
    其实在年前的拍摄中,宋书文已经拍完了徐春树的最后结局,而黎宇青那边除了要补几个镜头之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电影结尾处江路的独白配音。
    按理来说黎宇青普通话标准,嗓音清澈,配个音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但周源山却又拿出了那套感觉论,说黎宇青的声音里少了一些感觉。
    交代完黎宇青要做的工作,周源山转过头来继续折磨宋书文。
    《江城码头》讲的是时代,所以剧里的很多地方自然有着大量和时代变迁有关的隐喻。
    徐春树将文工团承包下来之后,给自己的演出团起了个现在看来特别土气的名字:太空柔姿霹雳舞团,学了一口发音古怪的粤语,假装自己是从粤省来的表演团,沿着楚江向着更为落后的小渔村去表演。
    反正在那个年代,粤省就代表着先进,更代表着先进的娱乐。
    所以徐春树和他的表演团最开始算得上是顺风顺水,在一路表演到了入海口时,他终于见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大海,在旅途中被磨得不再年轻的他,在海边听着轮船汽笛声,又一次像少年般奔跑。
    但到了后来,徐春树和他的表演团能够接到的表演却越来越少,一些人已经准备启程回家了,而徐春树则在又一次应酬无果后,缩在灰暗的船舱里疲惫地睡去。
    在船舱外面,有一艘货船徐徐开过,而货船上面满载着电视机。
    时代变了。
    有了电视机的大家也有了更新奇的娱乐方式,人们已经不再需要这么一个逐渐落后于时代的表演团了。
    《江城码头》与其说是电影,更像是一部冷静客观的纪录片,周源山只是用一个剧本,两个演员,三四台机位,就将时间和年代回溯到了那个时候,然后将摄像机镜头对准他们。在电影里,周源山只是在不掺杂任何主观情绪地进行讲述,甚至对于徐春树最后的结局,也没有进行多余的评判。
    但他还是将徐春树第一次来到海边,听着轮船汽笛声在海边奔跑的那一幕戏留在了最后拍摄,似乎是将这个男人最为意气风发的一幕留在最后。
    入海口,斜阳之下。
    周源山这一次为了寻找感觉,更是直接将所有成员都拉到了楚江入海的交汇处。这里也有码头,而且每隔几十分钟就会经过一趟轮船,将汽笛长长地拉响。
    开拍!
    一艘有点破旧的客船缓缓驶入镜头,快到码头的时候再慢慢停住,而徐春树则一直在船舱里对这个本子写着什么。有人往外面张望着,也有人拿出了富有年代感的体型硕大的录音机调试着,准备用磁带听歌。
    船舱里的整体氛围不算吵闹,但又隐隐有着一种被压抑着的兴奋感,他们都知道接下来要到的地方是哪里,而这也意味着他们这群生活在江边的人,将第一次见到大海。
    终于,调试录音机的人摆弄好了,从收音机里放出了一首在那个时代十分新潮的歌曲,而其他人连同徐春树一起,都围在收音机旁边听着,像是在听着一个世界。
    呜
    此时,一声若有若无的汽笛传来,有人似乎感到了微微的震动,下意识往船舱外望了望,忽扬起脖子叫道:轮船!
    其他人也看了看,马上喊道:哎!到入海口了!
    徐春树也紧拧过身子,只看了一眼,瞬间从船舱里跳出来,撒开腿就在码头上猛跑,刚才喊话的两人跟在他后面,边跑边招呼道:到了!到了!
    船舱里的其他人也全跳了下来,有的手里还拿着东西,听到喊声径直往地上一扔,紧随同伴而去。
    周源山安排的另一个机位中,拉远的镜头将泛着铅灰色的海,褪色发白的码头,一群没见过海的年轻人如数记录下来,看着他们疯了似的在码头上奔跑。
    呜
    轮船的汽笛鸣声响亮,在海面上平稳驶过,承载着货物,也承载着时代。
    而码头上是一群第一次见到了更大世界的年轻人,承载着热血,也承载着梦想。
    停!
    周源山喊道:宋书文,你情绪不够,把自己放开了,重来!
    开拍!
    他们很快又拍了一条,这次周源山倒是没喊停,只是坐在监视器后面皱着眉头。但宋书文不用他说也知道,自己这一次的表现依然不够好。
    其实这毛病说大不大,就是情绪调整地不到位,也是年后返工的一大毛病,总是差了点状态,但也只能慢慢调节。
    好在眼下还有点时间,周源山也不着急催促宋书文,准备先把空镜和其他的零散戏份补了,顺便给他放了个短假,让他自己找个地方琢磨去。
    宋书文也知道自己急不得,索性披着那件大棉袄,找了个空器材箱坐着,一边调整情绪,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跟黎宇青在手机上聊着。
    那边黎宇青也被周源山折磨着,在配音配到了第五十多个版本之后,周源山才说他找到了一点江路的感觉。而眼下,黎宇青总算是录出了自己最满意的一般,直接将原始音频文件打包后发给了宋书文,表示要让哥给他好好批评指正一番。
    这段台词字数不多,录音时长也没多久,但是未经压缩的原始音频文件体积大的离谱,足足有几百兆,而宋书文又是在信号不怎么样的码头边上,哪怕是狠心用流量开了下载,也得等上一会儿。
    而就在这个时候,出乎宋书文意料的是,自家经纪人老许竟然过来了。
    呦,你居然有时间过来探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