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魔王娇养指南 第67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喂。”她转头望向晨光,瞳孔眯成了一条缝,“我又想到一个愿望,应该去财神祠前挂树。”
    燕三郎拣起小桌上的书本打开:“什么愿望?”
    “我想以真身看一眼朝阳。”白猫打了个呵欠,竖瞳正对着东方,“不知道有没有那么一天?”
    少年沉默几息,才道一声:“会有的。”
    “啊对了,有件事儿忘了跟你说。”她飞快切换了话题,“在你沉睡期间,有几个不开眼的想溜进邀景园。除了第一个趁夜间翻墙的傻蛋被我逮住之外,其他都是金羽和傅小义等人收拾的。”
    “哪来的?”掐指一算,现在他的仇家好像不少哩。
    “都是宣国派来的。”千岁悠悠道,“想捉住你,索要解药。”
    燕三郎挑了挑眉:“看来,摄政王反应过来了。”
    他在宣国办的事也不是当真就滴水不漏。那会儿时局纷乱,颜烈又折损了亲兄弟,热血上头,一时失察。但过了这么久,他就是事后回想也慢慢能发现破绽。
    千岁哼哼一声:“但他最多就是怀疑你,手里可没有真凭实据,否则直接找卫国交涉,你可又出名了。”
    干涉别国内政,这可不是好名声。即便萧宓对燕三郎再好,也很难偏袒。更何况卫廷清治,百官都有参议的权力,到时候他就成千夫所指。
    颜烈却派人偷偷来找燕三郎,显然手里没有直接证据,告也告不赢,只能暗中行事。
    燕三郎问她:“那几个人,你怎么处置?”
    猫儿没吱声,琉璃灯就飘出来了,在少年面前一闪一暗,顽皮得很。
    “办得好。”燕三郎拍拍白猫的背部,舒服得它直拱背。
    此事不可为外人知晓。在这一点上,他和颜烈的选择不约而同。
    千岁有点感慨:“幸好如今人手充足,只凭那一窝子黄鼠狼,怕是挡不住人家翻墙。”
    颜烈派来的当然是精挑细选的好手,黄老爹和黄大只不过是有点气候的鼬妖,白天都要借助千岁的术法才能显形,邀景园面积又大,挡不住高人。
    幸亏燕三郎从桃源带回十多名好手,年余来以他们为骨干进行扩充,终于在人才、人手上不是捉襟见肘了。
    这一次,组织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千岁只能在午间和夜里现身,燕三郎沉睡期间,他和邀景园的安全大多时候就要交给众手下了。
    燕三郎目点了点头。千岁见他目光深注,就知道这小子又在思索别的念头。
    出了盛邑,马车就往西北走,很快就离开了官道。路越来越不平坦,金黄的麦田也被抛在脑后,人烟也越发稀少。
    他们进入了荒野,风吹草低,不见牛羊。
    起先马车还走在颠簸的小路上,后来干脆就没有路了,前方荒草连天,比人还高,像黄色的纱帐。
    走到这里,马车就不能通行了,燕三郎只得下车。金羽没好气问袁洋:“怎么没路了?你们平时回村不用走路的?”
    这地方确实荒凉,可袁家荡的住民进出村落总得有路吗?就算没有,踩也踩出来了。
    “暴雨,路都淹没了。”袁洋抬头辨了下方向,“苔山在那里,我们村子就在它脚下。”
    他伸手一指,两人果然看见远处有一座小山,圆头钝脑、颜色奇特,像是纯黑的岩石上打翻了一碗牛奶,泼得处处留白。不过燕三郎看过风物志无数,知道这种石山原本长在水底,被无数水藻、海苔、水葵之类寄生,经年累月形成了这样的皮壳。后来地质变迁、流水退却,这种独特的石皮却被保留下来。
    也就是说,袁家荡许久之前还在水泽之下。
    袁洋拣了三根粗树枝,掐去叶片,把其中两根分别递给金羽和燕三郎:“当拐杖用。”又指向西边,“洪水已经淹到那里,离村子非常近了。”
    两人没有拒绝。脚下的地面已很松软,显然再往前就更泥泞。
    袁洋走在最前面,深一脚,浅一脚,很快就将两人导进一条小小的兽路。
    这小路隐在比人还高的荒草里,没有本地人带领根本找不着。
    第1133章 真不是东西
    饶是如此,这条路上多处被水塘阻断,三人不得不绕开才能继续前行。这些水塘都是洪水期间才出现的,它们将西郊变成了一片沼泽。
    千岁在燕三郎耳边幽幽道:“这可不妙,龙湖要是每隔几年发一次大水,西城计划根本没法子推行。”
    现在西郊不过是一片烂泥地,要是建城以后还这样发大水,不得三天两头内涝?
    燕三郎没有吱声。
    规划西城时,龙湖的泛滥问题就已经考虑进去了。可是他们绝未想到洪水居然如此凶猛。按理来说,不应该啊。
    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江河水位的暴涨呢,除了今年超长的雨期之外?
    袁洋带路途中不发一语,但行动迅速。
    他忽然听见来自身后的发问:“老虔婆是谁?”
    声音犹在耳边,男孩吓了一跳,脚下顿住,回头观望,眼神惊疑不定。
    燕三郎落后他半个身位,见他回头就挑了挑眉。
    “是你在问我?”袁洋不太确定,问话那个声音飘渺,好像不似男声。
    “嗯。”燕三郎当然没开口,但他知道是谁在作妖。
    “说的是我姥姥。”男孩低头,拨开一丛芦苇,“她腿脚不好,走不了远路,阿爹嫌弃她,不想把她养在家里。”
    他再次强调:“姥姥只是走不远,但还能干很多活。”
    燕三郎默默点头。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少年家的这一本,洪水过后就缺了一半。
    燕三郎又问他:“怪物最早一次来袭,你还记得是什么时候?”
    “上个月刚到下旬,我记得过完十五有几天了,天上的月儿都缺了一块。”男孩想了想。
    “村里的阿旬一早出去打渔就再也没回来。两天后村里人去找,只在岸边找到一只破鞋。虽然谁也没见过凶手,但我猜想他是被怪物叼走了。不然他水性好得很哩,在我小时候还教过我游水。”
    上个月刚进下旬,燕三郎慢慢思考这个时间点。千岁已经提醒道:“和第二次洪水到来的时间差不多。”
    是巧合吗?又或者怪物就是乘着洪水而来?
    念头没转完,燕三郎就嗅到风中的潮气。
    果然再往前走上百丈,袁洋脚下“呱叽”一声踩进了水里。
    “咦。”他退回来一步,“连这里都被水淹了。”他从袁家荡逃走时,水还没漫到这里。
    金羽却指着地面对燕三郎道:“少爷,您看。”
    空地上有几个脚印,还有拖动过的痕迹。
    脚印三趾向前,断然不是人类的足迹。金羽拿手比划,发现单个脚印都有他三个手掌大。
    “这家伙块头不小,步幅很大,一步约莫是一丈。”他低声道,“还有尾巴。”
    “不止。”千岁在燕三郎耳边低语两句,他照搬照抄,“足印和步幅都这么大,按理说这东西重量了得,但足印很浅,只有一指深。”
    金羽一看,果然如此。“所以它跑得很快。”符合袁洋的描述,“我们小心些,看它前进的方向,与我们一致。”也是往返袁家荡。
    三人继续前行。
    袁洋对自己出生的地方果然了若指掌,多次在旧路被截断的情况下找准了前进的方向。
    很快,燕三郎走出小树林,看见了不远处的屋顶。
    “到了。”
    万幸袁家荡还没被大水淹没。三人走进这小小村落,发现十几栋房屋外墙基本完好,但五栋屋顶都被掏出个大洞,茅草到处都是。
    倒下的门板,有抓挠和碰撞过的痕迹。
    袁洋咽了下口水,走到一栋屋子前头:“这是我家。”
    他家屋顶上也有一个大洞,至少可以塞进两个燕三郎:“怪物从屋顶进攻?”
    那东西看起来很聪明,居然知道民宅的屋顶只有薄薄一层,最容易打破。
    燕三郎背后的书箱盖子被顶开,白猫跳下地来往外遛跶。
    在箱子里呆久了,它到外头走走,顺便找点线索。
    “那晚黑沉沉地雨好大,我们都睡了,屋顶突然有声响,紧接着怪物从天而降掉到厅里。阿娘出来看,正好跟那个怪物打个照面,结果被抓住了。姥姥抓着拨火棍去救,一边叫我快跑。”
    他耳边仿佛还回荡着姥姥凄厉的叫声。
    男孩的描述很简短。“我跑出来才发现,那种怪物在村子里到处袭击,住在隔壁的莽子才跑出来,就被一个怪物又拖回去了。”
    村里的确还保留着那时的狼藉,到处都是爪印、血渍、被打翻的物件和拖曳过的痕迹。金羽边察看边问:“你父亲呢?”
    “跑了。”男孩面无表情,“怪物进来、阿娘尖叫时,他就跳窗跑掉了。”
    所以才毫发无伤吗?金羽忍不住爆了句粗口:“你爹真不是个东西。”
    三人在村里发现了更多脚印。有一户人家的窗棂上还留下了几个深深的牙洞。燕三郎拿出那枚毒牙比了比,恰好吻合。
    白猫也在四处闻嗅。燕三郎不放心它:“别乱跑,小心被一口吞了。”怪物吃人都那么轻松,对付这块肥嫩多汁的小肉球还不是一口了事?
    猫儿给他一个白眼:“有腐臭味儿。”猫的鼻子没有狗那么灵,但比人类可强多了。
    “哪儿?”
    白猫到处嗅嗅,而后将他们领到一个地窖前头。“这底下。”
    窖门小而隐蔽,藏在矮棘丛后面。
    “这是你家的窖?”燕三郎问袁洋。
    “是的,腌咸菜用的。”
    “窖门关得好好儿的。”金羽也跟了过来,“石从翼也来勘察过,没发现么?”
    “窖门太小。”燕三郎一手开门,“他没以为怪物能钻进去吧。”
    “怪物清理过门前的地面。”白猫翘着尾巴,在窖前的空地上走了个来回,“把自己的痕迹抹掉了。”
    金羽抓着窖门,轻轻往外打开。
    余下两人都提高了戒备,燕三郎更是把猫抱在怀里。
    窖门开了,里面静悄悄地。
    “哇,太臭了!”白猫别过脑袋,扎进燕三郎怀里不出来。
    这回连三人都闻到了浓厚的臭味,有什么东西腐败了,就在窖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