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魔王娇养指南 第62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燕三郎只得颌首,假意给千岁介绍:“这是拢沙宗的朋友,端方。”又对端方道,“这是内人,千岁。”
    端方眼里再度闪过讶色,但他只将千岁从头到脚打量一遍就收回目光,惊叹一声:“竟是弟妹,失礼失礼!”
    千岁笑而不语,落落大方。
    “上次见面,你才是个豆丁,不想现在出落得一表人才,还娶了娇妻!唉呀,岁月不饶人。”他拍拍燕三郎肩膀,大笑道,“来来,今天我作东。”
    三人走进千想苑落座,端方先请千岁先点了几只烤鸭,而后他方才要了满桌好菜。
    这千想苑主打的是原铎国南方的菜式,用料讲究、口味丰富。新端上桌一盘爆炒螺片,连燕三郎都忍不住多夹了两箸。
    安涞城以西五十里就到出海口,终年不冻,因此供应首都的各式海货应有尽有。千岁在迷藏国就吃过椰子螺,但那里以酒糟腌,这儿却是把螺肉切成几乎能透光的薄片,猛火爆炒,吃进嘴里才能又嫩又脆,别具一格。
    椰子螺块头大,比不上真正的椰子,但也有木瓜大小,一个都是四五斤起,其外壳还被迷藏人拿来当作号角吹响。不过这种螺肉很考究手速,几乎是下锅一滚就得上来,否则火候就老了。
    端方举杯向两人敬酒,自己一饮而尽,才问燕三郎:“你怎么来安涞城了?”
    “路过,就想来见识安涞城风物。”少年也很好奇,“你怎么认出我的?”
    上一次告别端方,他只有九岁。一眨眼七年过去,男孩就成了少年,无论外貌、身形还是气质都和原来大不相同。端方和他只相处过俩月,怎么重逢时一眼就能认出?
    “今天中午,你去过吉利商会,对吧?”端方笑道,“我就坐在对面的茶楼,恰好看见你那只猫了,鸳鸯眼可不常见。”
    燕三郎在衡西商会时,天天都背着一只养尊处优的白猫来做账,人人皆知,而端方也是见过芊芊几十次了,留下的印象深刻。
    可是燕三郎不大相信:“只凭芊芊?”扯淡!这世上也不知有多少异瞳白猫,再说芊芊那时也还小。
    第1047章 一样虚伪
    “那当然不止。”端方笑了,“窦芽从迷藏海国回山以后,就给你画了张像,我凑巧看到了。”
    迷藏之行,燕三郎十四岁,虽说这两年面貌又已长开,但五官和轮廓的变化已经不大。端方看过画像,再看到芊芊,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窦芽的画功很不错,能捕捉到你八分神韵了。”
    千岁笑眯眯道:“原来如此。”
    她脸上笑得甜,手却伸往桌下,在燕三郎大腿上狠狠拧了一把!
    哪个小姑娘会吃饱了撑着给别人画像,还画得特别像?
    这小魂淡干的好事!
    少年疼得直皱眉。
    好冤,他也控不住别人的手,拧他有什么用?
    “她把画像放在哪了?”千岁面对端方,笑得格外温柔。燕三郎望着她天仙一般的侧颜,却觉寒气涌动。
    “那我就不清楚了。”端方打了个哈哈,“我见着时还未画完,藏在案上的纸堆里呢。呃,都是几年前的事了,窦芽画得细心,差不多用了一个多月……”
    燕三郎不愿再继续这段对话,赶紧另起一个话题:“提起画像,多谢你送来的《弥留》摹本,帮了大忙。”
    端方轻咦一声,眼睛发亮:“这样说来,你们找着祖师曾经去过的倒悬之山?”
    “找到了。”燕三郎拣取可述部分,把桃源境内里的神奇之处向端方渲染一番。中间歇了一次,有些气短,千岁赶紧给他倒了杯豆汁儿。
    后者听得心驰神往,摩拳道:“怪不得窦芽说你这人有大气运,什么怪事都能被你赶上,偏偏最后又能全身而退。诶,你怎么喝这个?”他这才注意到燕三郎杯里的豆汁。
    “伤没好,转成了病,得养一段时间。”燕三郎耸了耸肩,“还得戒酒戒气。”
    端方哦了一声,看看他,再看看千岁,忽然笑得饶有深意:“那你要戒的东西不少呢。”
    少年赶紧掉转了话题:“梅峰长近来如何?”
    端方的师傅是梅晶,拢沙宗韵秀峰峰长。
    端方抿一口酒,深叹一口气:“恩师已然仙去。”
    燕三郎微微动容:“何时之事!”
    “四十天前。”端方摇头,“也即是我出发前十日。”
    “上一次到她,梅峰长还是精神矍烁。”
    听燕三郎这么说,千岁忍不住笑了,但举杯掩住了这个表情。当年在杨衡西等人面前,梅晶何止是精神矍烁,简直便是专横跋扈好么?
    “那是好多年前了。”端方苦笑,“她的旧伤五年前发作,连掌教亲来看过,都说无药可医,只能慢慢将养。这么拖着耗着,人的精气神都耗没了,夜里还时常惊叫流泪,去世时骨瘦如柴,从前风采半点儿都没留下。”
    燕三郎敬他一杯,肃容道:“节哀。”
    端方仰脖喝了,两人脸上都是不胜唏嘘。
    千岁冷眼旁观,撇了撇嘴,只觉这两个家伙都是一样虚伪。明明一个对梅晶压根儿没有好感,另一个则干脆就是弄死梅晶的凶手。
    他俩坐在一起缅怀死者,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再说梅晶,作为韵秀峰的峰长、拢沙宗的顶尖高手之一,既不是慷慨赴死,也非寿终正寝,结局竟是这般地不体面。
    柳肇庆那老头子,真是九泉之下都要笑醒了。
    燕三郎这才关心道:“梅仙子既然仙去,那么峰长之位……?”
    他和千岁从前就知道,端方对这个位子志在必得。花了这么多精力、耗了这么长时间,他怎会容许峰长之位落在别人手里?
    只是不知拢沙宗会不会顺他的意?
    “峰长之位,自是有德者居之。”端方说到这里,微微一笑,却不再多言。
    燕三郎哦了一声,也识趣地没有多问。看这人模样,把握很大。
    现烤的鸭子也已经呈了上来,灯光下表皮闪着金红的光泽,格外诱人。大抵天下的烤鸭都是一样的吃法,鸭皮用果木烤得酥脆,片成薄片,招大葱一起入卷蘸甜酱。
    这千想苑能脱颖而出,果然有独到之处。伙计更是宣称,千想苑的鸭子秋天吃饱了河上漂浮的桂花,因此肉质格外鲜嫩。
    铎国多水乡,这里的人就喜欢变着法儿吃鸭子。
    所谓鸭肉里的花香,千岁是没吃出来,但那鸭皮烤得入口即化,一点儿都不腻味,的确很见功力。
    她说自己能干掉三只鸭子,那绝非虚言。
    千岁满足地叹口气,才问端方:“你们怎么到安涞城了?今午在望江楼拍下减龄契约那女子是你的同伴罢?和柱国抢着竞价呢。”
    “她叫裘娇娇,三年前刚被提拔为知事堂的长老。唔,知事堂历来主持各峰弟子们的考核。”
    “那可是大权在握啊。”千岁笑道,“油水好足,还能到处听人奉承。喔哟,怪不得有钱拍下减龄契约。”
    她这纯属红口白牙,张嘴就来,让端方都没法接话儿了。
    他摸了摸鼻子,左顾右盼一下,才压低了声音,“其实,我这一趟西行是陪着她来的。”
    “哦?”千岁胡说八道,“她专门来竞拍这份契约?”
    当然不可能了,拍个契约用得着端方跟随么?
    “非也。”端方摇头,“她是为宣国殿中侍御史布吉伦而来。”
    这名字有些耳熟,燕三郎转眼就想了起来:“是前天刚被抄家那一位?”
    “正是。布吉伦是她亲舅舅,三十年前就给颜氏效力,算得上劳苦功高。”端方低声道,“前些日子,裘长老接到布吉伦求救信,这才匆匆赶来。掌教知她心焦,特命我从旁协助。”
    燕三郎目光微动:“这位布大人早知道自己要出事?”
    “宣国摄政王办腐败大案,最近有一连串官员落马。你也知道,这种事儿都是拔出萝卜带出泥,布吉伦事先定有所察,知道自家大祸临头。”
    燕三郎懂了,这位布大人就是被带出的泥。
    “但布家也已经被抄了,布吉伦和几个儿子下在狱中等死。”千岁取了颗糖渍梅子吃,当时他们还站在外头看热闹来着,“你们裘长老来晚一步。”
    第1048章 可以先放出来
    “我们三天前抵达安涞,就已经求见摄政王五次。”端方苦笑,“昨天终于见到了。他口头客气,但态度强硬,只说布家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按律当斩,从轻发落则不足以服众。”
    “裘长老气坏了。”燕三郎算是明白了,裘娇娇跟颜焘竞拍,固然想要减龄契约,未尝没有赌气的意思。
    “裘长老天资出众,修行途中又顺遂惯了,这三十多年都未下过山。”端方倒不以为意,“难免脾气大了些。”
    “这可不是求人的态度。”千岁好笑,“她莫不是以为,到这里只要亮出拢沙宗的招牌,颜烈就会乖乖放人。”
    燕三郎给她剥了一只带壳的盐煮鲜笋,把最嫩的笋肉挑出来给她吃:“可不止是裘长老这样以为,否则布吉伦布大人怎会向她求救?”
    裘娇娇长年居于拢沙宗,不谙世事尚有理由;布吉伦官场打滚三十多年,发现自己大祸临头时怎会做无用功?
    他至少也得有两三成把握,才会给裘娇娇写信罢?
    千岁接过他手里的嫩笋吃掉了。好罢,算他说得有理。
    “从前童渊族和拢沙宗配合默契,双方互传佳话。”端方措词向来委婉,“拢沙宗大量门众帮助童渊族攻城掠地,立下汗马功劳;颜枭开国,受封赏的功臣中自然就有拢沙宗人。”
    “这位布大人是拢沙宗人?”
    “他在拢沙界土生土长,后来被派去颜枭身边。”
    燕三郎懂了,又问:“那么当年颜枭封赏的拢沙宗门人,大概有多少位?”
    “怎么也有六七十人了,还不算其家臣部曲。”
    “那可真不少。”燕三郎懂了,拢沙宗派他二人前来,意在提醒摄政王:颜家的江山是我们帮着打下来的,你也莫要忘本。
    “摄政王态度坚决,你怎么办?”
    端方苦笑:“再慢慢游说便是,或许还要找人疏通疏通。布家都被抄了,摄政王没将布氏父子立刻斩首,只是下在狱中,那就有转捩之机。”
    燕三郎也立刻明白,拢沙宗为何派他前来了。端方八面玲珑、脾气又好,正是做游说功夫的大好人选。
    “或许,摄政王也是这样想的。”他和端方互视一眼,颇有心意相通之感。端方跟他碰了碰杯,一口干了。
    这顿饭吃得宾主尽欢。
    双方约定互访时间,正要作别,楼下忽然走上一群人。
    燕三郎一眼认出,为首的正是柱国颜焘!
    他被人群簇拥着上来,如众星捧月。身上的雪白狐裘没有一丝杂色,更衬其玉树临风。
    他们应该去往包厢,不过颜焘眼力极好,目光扫过来就望见了燕三郎这桌,不由得挑了挑眉,转头吩咐两声。
    那群人纷纷点头,往前去了,只有颜焘留下来踱到燕三郎桌边:“三位,好兴致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