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魔王娇养指南 第45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盛邑之中众多百年世家,积攒有大量财富。”燕三郎在盛邑几次进出,了解基本情况,“三年前国变,大官权贵倒了一大批。他们的家产除了一小部分收归国库之外,都流入了他人腰包,富者恒富。”
    所以国家虽然不富裕,但是官员和权贵手里是有钱的,并且越来越有钱。
    “有什么法子,能让他们掏钱?”萧宓拍了拍水花,“还得掏得心甘情愿。”
    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就算他是至高无上的君主,也不能直接从官员口袋里掏钱。
    那不叫掏,叫抢。前卫王再荒唐,也知道这事儿干不得。
    第788章 有你在真是太好了
    “直接要是要不来的。但如果有东西让他们趋之若鹜,恨不得掏钱呢?”燕三郎顺手捏了个法诀,池子里蒸腾的雾汽就在半空中凝而不散,变作了乳白色的一团。
    很快,它就开始变形,变作了山谷、河川、平原……
    “沙盘?”萧宓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行军打仗时都要用上的沙盘,“不,水盘。看这地形,是……榕湖?”
    制定计划时,他和护国公曾在沙盘上反复推演,这时不费什么功夫就认出来了。燕三郎化出的山河图与他平时所见略有不同,萧宓仔细辨认,发现他是刻意放大了榕湖周围。
    地形很细致,连山谷和湖泊的形状都不差多少,“你去过榕湖了?”
    “这几天去过两次。”燕三郎伸手点了点榕湖,“湖泊狭长,自西到东有三十余里。也即是说,盛邑距离湖水东岸不算太远,也就是……二十里地,中间只有少量丘陵。通往湖东的小路,王上把它先修成官道也不费劲。”
    萧宓挑眉:“为何孤要那么做?”
    “方便后期物料运输,也方便大家去看地形。毕竟,这计划重在打动他们。”燕三郎在湖畔比划,“这个湾区北边有高山,可以挡住南下的北风,利于藏风聚气,适宜人居。王上原本也相中这里吧?”
    “的确,孤希望最先在这里建宅开市,迁去人口。再以此为据点,逐渐向四边扩展推进。”萧宓挥了挥手,“好了,不要钓孤胃口,有话直说!”
    “王上发愁的,无非是两件:一是财力不足,二是人力不足。”燕三郎一笑,“既如此,不若先开发湖畔土地,将它们分割出售,销售所得再雇人工,继续扩展西郊。”
    “这和孤原本的计划,有甚不同?”萧宓没好气道,“西城扩建怕是旷日持久,湖东建好以后不卖地皮,国库可就无以为继。”
    “我说的不是建好后,而是开建前。”
    萧宓一怔:“什么?”
    燕三郎往水里沉了沉:“官道修好之后,王上就可以将湖畔地皮划分出来,论块发卖了——预卖。”
    “还未开建,就先卖地皮?”萧宓按了按额头,“有人肯掏钱?”
    “护国公肯的,我也肯。有远见的人都肯。”燕三郎笑道,“王上不妨将沙盘做出来,按地块发卖,价高者得,自然有带动效应。”
    开山修路固然不易,开发新城却又不仅是平整土地那么简单。城市要正常运转就得先有详细规划,道路、园林、里坊功能分区、防火、给排水……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可不是简单地路面一铺、地皮一卖就完事。
    所以卖这里的地皮,很大程度上也是卖配套。
    “如果只能卖掉少量呢?”
    “一次卖不完更好。”燕三郎耸了耸肩,“发卖可以分作几期。只要下一期比上一期价格更高,自然就有人上赶着出钱买。人性么,无非就是追涨杀跌。对了,若是民间富商也能参与购买,效果会更好。”
    “你、你胆子太肥。”萧宓指着半空中虚幻的山河笑骂一句,“划块大荒地,一砖一瓦都没有,就敢出手圈钱了?”
    “敢。”燕三郎不假思索,“头期的宅子不愁卖,看在你的面子上,贵人们也能订光。”
    “有了这笔预售收入,先期的投入成本就能大大降低。”燕三郎笑道,“只是私下里一说又有何妨?仅供参考。对了——”
    “如果大伙儿嫌地皮太贵,一次性要拿出来的钱太多,我们不妨先收两成定金,收完就定契。”他悠悠道,“如果这张预售契约可以自由买卖,那就更好了。先买的得了便宜,后买的自然眼红,总会有几次倒手,价格必然越炒越高。”
    至于怎么炒,那还不简单?炒不动就找人买啊,假象都是可以造出来的。这桩大买卖最重要的底层逻辑,就是西城的宅子有人要、值钱。
    买国都的地皮,说到底是买国运。
    卫国发展顺风顺水,国都的宅子怎么可能不好卖?现在卖不上价,不代表以后不好卖。卫人等了两百年又等来一次中兴的机会,或许就是财富再分配的末班车。
    总会有嗅觉灵敏的人相中这里面的商机,不惮于出手。
    只要几次推波助澜,还愁地皮卖不动吗?
    萧宓抚着下巴,凝视山河幻影好一会儿,才幽幽道:“至少,孤得在那里建个行宫。”建个行宫,就不算是荒地了。
    有君王作表率,其他贵族知道王廷开发西城的决心,才肯掏腰包嘛。
    就算燕三画的是块大饼,他瞅着也很心动哪。没办法,谁让大卫现在还是缺钱呢?
    两人相视一笑,萧宓就捏了捏膀子:“行了,该起了。再泡下去,皮都要皱了。”
    他来时还有些烦躁气短,回宫时却精神抖擞,心情舒畅了不少。
    两人起身拭水,换回衣裳。
    燕三郎一路送到邀景园大门口,萧宓正要跨步而出,临时反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时初,有你在真是太好了。”
    燕三郎都能听出,他这话发自肺腑。少年也毫不自谦:“我也觉得。”
    萧宓一笑,这才上了马车。
    灯火阑珊,路上已经没人了。
    等到天子座驾走远,燕三郎再一回头,千岁倚在门边:“可算是走了。他今儿为什么来?”占用了小三大半个晚上,她很不爽哪。
    燕三郎也不知道,但猜是:“心烦?”
    想干一番大业的国君,哪一个真正能无忧无虑?愁完了这件事,还有下一件排队等着呢,永远没个尽头。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她微微噘嘴:“他心烦,为什么找你?”卫王可有满廷文武,就缺燕小三这一个谋士吗?
    这个,燕三郎也不知道了,只是隐约觉得萧宓心烦的对象好像是他。
    当然这感觉实在莫名,也不合情理,他第一时间就否决了。反正,无论萧宓最先的烦恼是什么,注意力都被燕三郎的话题转移了。
    这是好事。
    第789章 天馥楼
    燕三郎迈步往回走,千岁与他并肩而行:“为何给萧宓支招?八字都没一撇呢,你不怕他到时候窃用了你的点子,倒把你扔到一边去?”那是小三想出来的点子呀,要是日后换不成钱入账,她可亏大了。
    “让他和韩昭心中有数。”燕三郎却有不同看法,“时间还早。只要他觉得可行,西城开建之前会来找我的。”
    萧宓对他的印象,大半还停留在救命之恩。诚然这一点拉近了两人距离,但恩情总会被时间稀释,慢慢寡淡。燕三郎想在卫国长久立足的话,就要向天子展示出自己的更大价值,证明自己更加值得被重用。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和李开良并没有什么不同。
    少年转移了话题:“对了,李开良昨天为我购入一家老字号,叫作天馥楼。你可知晓?”
    “知道啊,它家专卖胭脂水粉,定妆持久,更难得价格亲民不贵。”千岁眨了眨眼,果然如数家珍,“你陪我进去过两次,忘了么?”
    “唔……”他哪会记得这种小事?陪眼前这位姑奶奶逛过的店,没有一千家也有八百家了,尤其胭脂水粉店,他总不能挨个儿全记住。“总之,天馥楼在盛邑有四家分店,在全国有十二家,原本经营红火,但数月前几十个配方全部被盗。大街小巷都出现了仿制的水粉,价格还不到店里的三成。天馥楼这几年本就式微,这样雪上加霜,很快就撑不下去了。”
    他看了千岁一眼:“李开良盯上它家很久,又来问过我的意见后,就趁机盘了下来。”
    “配方被盗?”千岁不以为意,“这有何难?我们不是在迷藏国淘到几十枚茴蚁卵么?我都养出一窝了。成蚁磨作粉,就能调配一味很好的胭脂,那气味独特,别人仿也仿不来。此外,我手里还有几个养颜美容的方子。”
    燕三郎不大确定:“把蚂蚁磨成粉,配制香料?”他还以为她买茴蚁是玩儿用的。
    “很稀奇么?”千岁给他一个大白眼,“能配制奇香的龙涎香,不也是鲸鱼的便便或者呕吐物么?你们人类不也捧着一个劲儿喊真香?”
    “……”能这么喊的人,一定不是他,“交给你了。”他就知道她一定有办法。
    “嗯哼。”她捏了捏指节,发出咯喇一声响,“不过配方被盗这事儿还是要查下去的。有一不可有二。”谁敢从她手里偷钱,那是老寿星上吊。
    “官署没查明白。”
    “我来……”她跃跃欲试,但很快就敛起笑容。她不能远离木铃铛啊烦躁,“算了,让黄大去吧。他太闲了,要么就围着那位张姑娘转。是该给他找点事儿做了,不能让他白吃咱家大米。”
    ……
    次日清晨。
    得主人召唤,黄大来得飞快。
    “您尽管吩咐!”他把胸膛拍得砰砰作响,“保证办好!”园子太大,他见到主人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黄大好害怕他们把自己忘在尘埃里。
    能够重新被记起、被重用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燕三郎将天馥楼的任务交代给他,而后道:“这事儿多半是内贼所为。我们既然接手天馥楼,就要把内贼找出来,否则今后损失都算在我们头上了。”
    “可恶!”黄大怒气填赝,“两位主人放心,有我没他!”敢觊觎主人家产,哪个活得不耐烦了?
    “……你言重了。”燕三郎抚了抚猫儿,看它果然也翻了好大一个白眼。
    黄大这厮,用力过猛了。
    燕三郎轻咳一声:“李开良已经和对方说好,天馥楼暗中交接,铺面的生意不会停下,只是东家换作我们。”像这样的老字号,开门做生意就要长长久久,最好一天也不停歇,才能留得住客人。
    当然,现在天馥楼面临客人大量流失的困境。“原本天馥楼也想过办法,研推出全新的香粉。可是过不多久,市面上就能出现仿品。它在这方面投入越多,亏损就越大,直到最后做不下去。”
    黄大满面肃容:“主人们放心,我一定把内奸揪出!”紧接着又对千岁道,“女主人,那么您现在打算抓紧研制新的香粉么?”
    “嗯。”她做过一些,但仅限于自用。至于大规模的量产,从前可没想过。
    卖脂粉?嗯,听起来不错。至少她不会错过市面上的新款了。
    “那正好,您可需要副手?”黄大赶紧推介,“小翠原本在老家专做脂粉赚钱,手艺很好的!”
    “哦?”千岁沉吟。香粉需要精细的调制和不厌其烦的尝试,才能确定最终配比,胭脂选花更是要一瓣一瓣精挑,有人帮忙也不错。“你个大男人,知道什么脂粉才算好?”
    “我不知道,但您肯定知道啊。”黄大变戏法一样从袖底摸出一盒胭脂,“您看看,您闻闻,香不香!”
    燕三郎在一边都忍不住了:“你把脂粉随身带?”这货还是个公的吧?
    “呵呵呵。”黄大笑得直挠头,“她昨天去广元桥市集做买卖,我帮她把剩下的货拿回来嘛。您看,就卖剩这么两盒了。”
    莫怪他说话都像广告吆喝。
    燕三郎帮千岁揭开盖子,三人都闻到了清新的花香:
    “茉莉?”
    千岁有一说一,轻嗅几下,点了点头:“有点儿意思。”茉莉天生浓香,初闻醉人,久闻厌人。小姑娘显然也注意到这一点,特意降低了浓度,又掺入其他香料,让气味清新协调。
    张涵翠才十六岁就这样细心了,难得。
    “是吧?”黄大乐得咧嘴,好像被夸奖的是自己,“天馥楼里有内贼,您制造这些东西也得在邀景园里,又不能让天馥楼的人过来帮忙。小翠再合适不过了,她跟我们是一伙儿的!”
    张涵翠来自三焦镇,跟天馥楼当然没有交集,可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